说了这么多,来点直白的,区区一个26km的琼州海峡隧道,都要考虑国内鲜有涉及的盾构对接的方法进行施工,而且难度和危险系数极大。120km的渤海湾跨海通道,其难度大家可想而知。当然,这里不便一概而论,渤海湾的隧道地质多为岩石,采用的工法可能为TBM+钻爆法,TBM也存在一样的掘进距离问题。王院士论文中提到,一台一次性掘进20.5km,这样的TBM必须进行特殊定制才可达到该距离。但是长距离带来的问题依然严峻,如何处理掘进距离长, 刀具的磨损及海底换刀、长距离通风和渣石运出等,都需要更多的科研工作进行铺垫。琼州海峡隧道尚在论证阶段,但是走的应该说已经有一段距离了。若论上马,应该快于渤海湾工程。就积累经验的角度来讲,个人认为,琼州海峡隧道之前渤海湾隧道应该不会动工,前者尚遥遥无期,后者也可想而知了。
再说日本的青函隧道,该条隧道世界最长,达到了53.85km。此隧道虽出于缜密的日本人之手,但是修建历经惊人的24年,而且各种事故频繁发生,可谓艰辛。隧道建成后的1988年,空中运输能力已大大提高,该条隧道的必要性也开始备受质疑。当然,你可以说当时的日本机械化能力不强,施工水平低下,但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就是长距离隧道修建的技术问题。地下空间本来就有很强的不可预测性,若施工中一旦出现一定的意外情况,如漏水,处于渤海深处的工人将根本没有生还可能,而现有的技术水平是不可能实现无人操作的。这种感觉我本人在常熟某电厂的冷却水循环隧道中体会到过,因为是通往江水下部的一段封闭式隧道,距离1000m,但已经稍觉恐惧,也深感工人地下施工环境之恶劣和不易。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