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北京应重新考虑公共交通“公益”定位
[打印本页]
作者:
木城涧
时间:
2014-7-18 12:49
标题:
北京应重新考虑公共交通“公益”定位
北京公交集团7月向社会发布的《2013北京公交集团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13年全年北京公交行驶里程达17.58亿公里,相当于每天绕地球行驶120圈。全年客运总量达46.3亿人次,相当于运送全球人口的65.60%。截至2013年底,北京公交的年客运量、年行驶里程、车辆规模均为全国第一。
北京地铁官方数据同样显示,巨大的客流量让地铁“不堪重负”。地铁西二旗站的情况是北京地铁客运量在“2元时代”激增的缩影。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的报告显示,从2003年至2013年,北京地铁线路里程由114公里增长为465公里,增长3倍;北京地铁客运量从最初的4.72亿人次增长为32亿人次,增长近6倍。
还以地铁为例,从2007年至2013年,北京市政府对地铁运营进行的各类财政补贴近221亿元。仅2013年,对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财政补贴就达到了46亿元,其中补贴基本运营亏损26亿元,更新改造支出近20亿元。北京地铁的运营总成本在2013年已经达到了66.84亿元,而这一数目在2007年时仅为13.44亿元,增长了4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66%。
诸多报告背后,是政府高额的财政补贴和公交地铁运营公司的运营压力,是拥挤的地铁车厢和严峻的运营安全形势,是北京需要重新考虑当前公共交通“公益”定位的必然选择。
我认为,北京必须在“公益”和“市场”中找寻平衡点,在安全和盈利之间多重考量。单纯地将公交定性为“公益性”,会抑制市场机制对公共交通带来的众多优势,通过市场的作用可以增加地铁的收入。另外,市场作用有助于运营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此外,“公益性”也导致政府过度的政策性补贴挤压民生空间,使得补贴措施更倾向于没有车而只能坐地铁的城市中产阶级,或者不用纳税的旅游人群。目前,由于北京地铁“公益”的定位产生了地铁超载和拥堵的严重问题,不能成为成功吸引开车人群的替代出行模式。事实上,虽然北京市公交分担率从2002年的27%上升到2013年的46%,但是其吸引的人群主要是步行和骑自行的人群。
其实,北京自2007年实施低票价以来,7年时间一直未涨,但随着物价不断上涨,如此低的票价显然与经济发展不同步,这对财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票价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所以,别把地铁票价改革看得那么复杂,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运营成本上升的情况下,适当提高价格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当然,北京方面把相关改革的交给社会讨论,显示了政府极大的诚意,也希望通过这次的调价,让政府重新考虑公共交通“公益”定位。虽然,地铁不管怎么改都不会失去公益性的属性,但是,也希望通过改革,能更合理的调配公共交通的功能属性。
注:本文已经本人编辑,本文观点与本人无关,内容转载自网络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