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北京街角的公共电汽车1975-1976 [打印本页]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5-7-4 11:17
标题: 北京街角的公共电汽车1975-1976
Michael Rank
可能有些图片网站出现过了
作者: 366快车 时间: 2015-7-4 11:57
:没有拥挤,没有嘈杂,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那么多抢劫盗窃,一切都显得那么安分和祥和。。这才是宜居的环境[attach]1303970[/attach]
作者: 366快车 时间: 2015-7-4 12:09
本帖最后由 366快车 于 2015-7-4 12:12 编辑
继续跟帖
作者: 沁水丹泉 时间: 2015-7-4 13:27
很多的图片发生在90年代中期 不是1975年和1976年的
作者: 一糖纸 时间: 2015-7-4 13:48
北京市电话号码自1996年5月8日零时(北京时间)起由7位升至8位,
那最后一张图是96年以后的事情了。96年出生的妹子明年可以结婚了
作者: 小飞~ 时间: 2015-7-4 16:11
照片都非常的经典,从那个年代那个位置走过来的朋友一定都有感触,勾起很多以前的回忆,照片很珍贵。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5-7-4 18:55
我只对我自己发出了图片负责年代考证,看跟帖的大部分是90年代中期图片
作者: yz8965 时间: 2015-7-4 19:15
前4张也是80年后的事了。
作者: 665路 时间: 2015-7-4 20:16
三里河,水道子,珠市口那几张太经典了,想当年特佩服23路司机,那么窄的路,速度依然很棒,怀念那会的北京
作者: Harry624 时间: 2015-7-4 20:23
还记得1001和1029里边那禁止如内的标志 好像是个货车卡车还是什么走这种标志的逆行 然后连续好久总共攒出了上万的罚款 后来因为这个标志“不存在” 交通队丢了官司呢
作者: 108 时间: 2015-7-4 20:58
看到1005那张照片里那种涂装的102路,感觉已经是比较晚的时候了,不过即使晚,也是十几年前的事儿了,真让人怀念。
作者: 315425 时间: 2015-7-4 21:22
把市井人沸的两广大街...变成如今人少烟稀的高速路...这也叫城市??
作者: wby0423 时间: 2015-7-4 22:26
这样的帖子恐怕又要勾起不少人的怀旧情绪来了,其实也包括我。不过我还是要说句可能不太符合这种情绪的话,我对北京现在的规划并不满意,但绝不意味着过去的消失的都是美好的值得留恋的。对于胡同大杂院,我不敢说有发言权,但至少比从来没有住过却又无端“怀念”的人有感同身受的经历。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居住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而不愿意居住在所谓的“没有拥挤,没有嘈杂,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那么多抢劫盗窃,一切都显得那么安分和祥和。。这才是宜居的环境”里。
作者: catacarbv5 时间: 2015-7-5 06:13
[attach]1304527[/attach]
作者: 315425 时间: 2015-7-5 11:05
失去的...才是好的......人总是对眼前的不良..更关注
作者: 午饭 时间: 2015-7-5 16:10
本帖最后由 午饭 于 2015-7-5 16:21 编辑
本来东西方向就缺少干道,两广大街当初要不拓宽,现在是个街边儿就停满了车,只能变成单行线。老百姓出不出门儿了?况且就这么宽的马路,两广路也不好走,照样堵成孙子
旧马路三里河那儿还真剩了一段儿,马路边停车停得乱七八糟,开小卧车都费劲,哪儿能走公共汽车?
人烟稀少是朝令夕改的结果,错误的政令导致崇文区两广路两边拆了以后没复建。如果复建了你看还人烟稀少么?失去的未必是好的,淘汰和不断革新才是必然,否则社会就不发展了。返回头再看,经历过,所以怀念而已。现在让你放弃空调洗衣机暖气燃气管道回到搓板儿摇扇子搬煤生炉子换煤气罐儿,夏天胡同里蹲厕所,提裤子满 屁 股 蚊子包,你的生活质量能有显著提升?我就知道我小时候住胡同里一个小屋住三口人睡一张床上个厕所都得出了院儿走半天,早上还得排队。现在三口人72平两室一厅宽宽敞敞
作者: 2024 时间: 2015-7-5 17:19
远古的回忆
作者: 沁水丹泉 时间: 2015-7-5 17:25
说得好 为您点赞
时过境迁 物是人非
作者: LIZHENG800 时间: 2015-7-5 19:16
小时候住胡同平房的时候,跟父亲去住楼房的同事家每串一次门,都觉得人家是天堂,是真正的现代化了,特别是大冬天的早起上厕所蹲坑儿,满脸倦意却要披上大衣,走3分钟才能出院儿门,然后厕所里满贯了,只得往里面走,找别的厕所去。
90年代初搬到三环路边上,楼后就是农民的菜地,鸡鸭鹅在大马路上满地跑,一副田园春色。您别不信,就是现在蓝色港湾西边,顺着河边走的这条路,这可是当年麦子店小区周边的真实写照。
作者: edwin 时间: 2015-7-5 19:21
果子巷都拆了
作者: wby0423 时间: 2015-7-5 20:48
搁十年前我也是怀旧派,也会对胡同的消失和文化的流失感怀。而我现在却认为,如果一种文化动辄就要被“消失”的话,那这种文化的生命力也未免太脆弱了,消失了也真没有什么可惜之处。胡同、平房以及其他事物只是文化的载体,而且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对于它们的消失,大可不必痛心疾首,随着时代的变迁,载体可以多种多样,无限丰富,只要精神气质还在,北京文化的精髓就不会消失。
作者: 清晨1999 时间: 2015-7-5 21:45
这些图片太好了!
作者: cs9299 时间: 2015-7-5 22:31
楼主老宣武的吧~
作者: 硕猪 时间: 2015-7-6 13:48
金鱼池那张可赢了
都是2000年后了,707都有了。
作者: 花六宝 时间: 2015-7-6 14:28
第一张,是王府井北边的八面槽,以前这里有一个大的药店,还有利生体育商店,边上的澡堂子叫做清华池,也是很有名.
作者: xblswf 时间: 2015-7-6 14:58
我第一次得知有八面槽这个地方,还得说是因为一片课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其中有这样一段内容:2月3日,下午四时多,在卫生部的一所四合院里,药政管理局的许多同志,都停下了别的工作,忙办这件刻不容缓的事。药品器材处长江冰同志,在接到平陆县委打来的电话后,就一面叫人通知八面槽特种药品商店赶快准备药品,一面跑去请示局长和正在开党组会议的几位部长。
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从首都广安门外到八面槽的遥远路途中,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过川流不息的车辆,走过大街走小巷,一位三十来岁的工人,正冒着数九天的寒风,拼命地蹬着一辆载货自行车飞驰。“同志们,闪道,闪闪道!”
当时看了这篇课文就在想,八面槽是哪?没听说过...后来问了老师才知道是王府井。
作者: xblswf 时间: 2015-7-6 16:30
本帖最后由 xblswf 于 2015-7-6 16:55 编辑
就现今多元化社会而言,胡同文化略显封闭保守。多数人都觉着其显然已不适应开放进取的现今时代,它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怀旧也好,伤感也好,无奈也好,都不能阻挡这一趋势。
不过从文保角度而言,我觉着胡同、四合院是老北京民居建筑的主要形态,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近代民间西洋风格的建筑、各类庙宇、阁楼。这些不单单只是文化的载体,从历史学,建筑学等各个方面而言,也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如果说是一间近30年来才建造的普通砖瓦平房,那拆了也就拆了。没了也就没了。因为这些没有丝毫的保留价值。不值得留恋。
可许多胡同中存在的却是也有近百年历史的民间建筑。就拿前门地区来说,十几年前那次拆迁改造,不管是解危排险,还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或是加快城市化进程,都是值得肯定的。美中不足的是,被拆除的大量平房中,有不少是南城特有的四合院风格建筑、民国时期的洋楼、明清时期楼下来的土庙....这些建筑物虽比不了故宫北海颐和园,可从文保角度上讲,也有一定的价值。最后因为不是文保建筑而惨遭拆除....
这些街巷建筑最终只能成为照片存在服务器里,有的甚至连照片都没留下来。从另一个角度想想,也是一种损失。古都北京经过近900年历史到现在,留下的其实没太多东西了。尤其是建国以后.....各种除旧立新,拆除改造......看着世界各地了老外来到北京,逛着故宫天坛颐和园,我有时很替他们遗憾,也为自己感到遗憾。我觉着古都北京应有的不只是皇家园林、燕京八景、城墙城门。每一栋民居、每一条胡同每一棵古树也都是其组成部分。钢筋水泥的大楼全世界哪都有,酒吧夜店全世界哪都有。可要都是这些,还上北京干啥来呢。
作为拆迁出来的人,我觉着告别那个大杂院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一个本应住一户人家的院子,被强行塞进七八户甚至十几户人一起生活,那真的是非常痛苦的事,各方面条件都很差。但是说为此就把人口疏散之后,把这些老院落一并拆了。甚至说拆了之后再造一些假的,工艺水平粗糙,不伦不类像棺材一样的“老北京”,真的是一种杯具。
古都北京的文化传承载体多种多样。但有些东西,拆了就没了,也再造不出来....祖祖辈辈保留下来的一直都是一座古老的完整的城市,而到我辈再往后留给后人的,只有满服务器的照片.......那才真的是痛心疾首的。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5-7-6 20:49
八面槽就是现在王府井苹果店到馄饨侯附近
作者: ywk 时间: 2015-7-6 23:51
1楼图片应该是70年代的,2楼图片显然就不是了——第一张的“二十四小时”就表明不可能在改开前!
作者: balakovic 时间: 2015-7-7 00:50
不想敲太多字了,简单地说,人是最重要的,人的生活应该越来越好,文化之类的东西也是靠人来传承与感染的,建筑、街区等等物质实体不可能永恒不变也不该不变。很多人怀念过去,未必是怀念过去粗陋的生活,而是怀念自己熟悉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吧,怀念过去无可厚非,但若不理解社会变迁、跟不上社会变化而一味沉浸在过去就需要反思自己而不是看别人不顺眼了。
作者: megatop747 时间: 2015-7-7 08:19
看到这些图感觉好伤感。
作者: rkkr 时间: 2015-7-8 13:45
很多照片都是我上学或者是刚刚参加工作时候的回忆,那时候住房挤,街道窄,车况差,但是美好快乐。尤其是两广路桥湾那个湾窄的23路错车都费劲,现在桥湾都作为地铁站出现在7号线的历程里,可是还是我们熟悉的桥湾吗?北京还是我们脑海里的北京吗?也许美好的东西只能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脑海里了。
作者: 林建栋 时间: 2015-7-9 12:32
同意你。老平房上厕所,洗澡,用水,当年都很成问题。现在改造了可能好多了,但是当年的体验真的不怎么好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