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巴士有限公司(简称一巴)是以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广州市电车公司、广州新穗巴士有限公司和番禺创大巴士四家公司集团化运作的名称。
2007年10月12日,在广州交委的要求下,广州一汽巴士公司、广州市电车公司、广州新穗巴士公司和广州市番禺区创大巴士公司共同组建一个名称为广州市第一巴士有限公司的空壳公司。四间公司的巴士车身涂装被统一要求使用一汽巴士的风格,车头和车尾商标统一使用原“一汽公司”的标志,但文字由“一汽巴士”改为“第一巴士”,并删去英文“Established in 1952”,但前门外左侧、司机位窗口外下方及车内所有设施仍标有各公司的真正名称,令一般乘客非常容易出现混淆。现时三间公司在公司网站的照片均使用原来公司的涂装,避免使用含有所谓“第一巴士”的照片。
2007年10月12日,广州市第二公共汽车公司与广州冠忠巴士有限公司、广州恒通巴士有限公司和广州保税区兴华旅游巴士有限公司(兴华巴士)合并成为广州市第二巴士有限公司。
2009年9月10日,广州市第二巴士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了广州市新福利巴士服务有限公司和广州市溢通巴士有限公司,并将原来的旗下番广公司划分为二巴3分公司,将原新福利公司划分为二巴4分公司,将原溢通巴士划分为二巴5分公司。
广州市第三巴士公司前身是广州市第三公共汽车公司,简称三汽,成立于1995年8月,主营公共汽车客运、客车出租、驾驶员培训、安装、维修、候车亭及站牌;兼营国内商业及物质供销业,加工;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等业务。目前营运线路78条,线路长度1324.1公里,在职员工4700多人。2007年10月12日,广州市第三公共汽车公司与广州市珍宝巴士公司、白马巴士公司合并,更名为广州市第三巴士公司。马会巴士有限公司于1994年12月8日正式挂牌营运,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赛马场,是由原广州市第三公共汽车公司与广州马会汽车实业公司共同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由国家发改委主管,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城市公共交通国有企业。
广州市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系统(Guangzhou Bus Rapid Transit),简称GBRT,广州BRT,筹划建设4年之久,耗资13亿元。2008年11月30日,广州BRT动工,2010年2月10日,广州BRT快速公交试验线正式开通。广州BRT的造价十分低,修建速度快,造价只是广州地铁系统的1/10。广州快速公共交通系统西起天河体育中心,东至黄埔夏园,全线总长22.9公里。
广州BRT停靠车比普通车站长,BRT师大暨大站单侧可同时停靠12辆公交车,是迄今为止全球最长的公交车站。
2010年2月10日,广州BRT开通,头十天免费给市民搭乘。自开通以来,其日均客流量达85万人次,最高达96万人次,单向高峰小时截面通过量达2.99万人次。
广州BRT于2011年荣获可持续交通发展奖,为国内交通项目首获此奖者;
2012年,广州BRT又荣膺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灯塔奖”。广州市委、市政府委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市交委主任冼伟雄率代表团出席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颁奖典礼,接受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Christiana Figueres颁发的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灯塔奖”。2013年获评为BRT系统“金牌标准”,成为亚洲唯一被评为“金牌标准”的BRT系统。GBRT现有61条公交线路,其中31条路线纳入BRT通道,其余30条进行路线调整,避开BRT通道。具体路线采用30条灵活路线加1条摆渡线,其中摆渡路线从黄埔区夏园至天河体育中心,全程走BRT通道,其余的30条公交路线为部分路段行走BRT通道。所有行经BRT的公共汽车线统一以“B”字开头。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