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连云港:跑出新能源公交运营新风尚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陵人    时间: 2016-6-16 21:29
标题: 连云港:跑出新能源公交运营新风尚

六月的连云港,天空湛蓝,白云悠悠,一辆辆崭新的公交车轻快行驶,在海风的吹拂下与这座美丽的海滨港城融为一体。

    近年来,公交优先及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得到积极响应和深入实践。连云港交通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永能介绍,仅去年一年,企业不仅筹措8000万元资金完成160辆天然气公交车上线运营,而且投入2.8亿元购置了417辆纯电动公交车、开工建设68座电动公交车充电站。

    “为了确保新能源公交的运营效率,我们经过多方考察,最终联合宇通客车、金旅客车、海格客车等知名客车企业,开放顶置式快充模式,并联合苏州工业园区和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别具特色的‘路灯式’充电弓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克服了充电桩占地面积大的问题,而且投资少、运营效率高。”连云港海通公交公司董事长陈修习告诉中国交通新闻网记者。

    不让一辆新车成摆设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和市场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实现市场化和规模化,以连云港公交为代表的运输企业纷纷革新新能源公交运营模式。

    “作为公交企业,我们最关注的是车辆运营效率,尤其是新能源公交。大家普遍的顾虑包括电池寿命和更换价格、单次充电行驶里程、充电桩配置等。为此,我们深入成都、武汉、重庆、常州、苏州及厦门等地调研,最终选择了‘慢充快补’的新能源公交运营模式,目前运营的256辆纯电动公交效果良好。”陈修习说。

    “一次性补电20分钟,电容量可从50%提高到95%以上,行驶40公里没有问题,在空调开启下基本能保障行驶一个单程。”在连云港海州区人民西路公交总站内,一位刘姓司机一边操控车辆一边向中国交通新闻网记者介绍充电情况。

    探寻连云港公交“电动化改造”成功的背后,车辆品牌化、模式科学化、管理体系化是三大制胜法宝。据海通公交总经理刘佃华介绍,自海通公交纳入连云港交通控股集团后,车辆更新换挡秉承“上档次、重品牌”原则,以车辆品质升级作为公交服务升级的突破口。

    刘佃华介绍,所有更新车辆均采取统一招标,只选择国内一线品牌,在运营模式上多方“取经”对比,选取最适合公交运营的模式。内部管理方面,海通公交秉承“绿色公交、科技公交、人文公交、和谐公交”四大发展理念,内外兼修。

    让每位驾驶员都有归属感

    在这样的革新力度下,连云港公交给市民带来的服务体验明显提升,公交公司一线驾驶员的切身体会也是一个有力的见证。

    “我开公交车已经30年了,体会特别深,连云港的公交状况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快速公交1号线驾驶员沈涛由衷地说。沈涛是首届全国道路运输安全行车百万公里先进驾驶员,1986年从部队复员至今一直工作在公交一线,是连云港公交的“活字典”。

    “那时开公交车很不容易,跑的都是砂石路面,颠簸得很厉害。另外,车况也不好,都是老旧车辆,到处漏风,一天开车下来浑身是灰,只露两只眼睛。”沈涛说,那个时候不光是公交车驾驶员不舒服,乘客也遭罪。车上没有空调,夏天热、冬天冷,不仅车速慢,而且颠得要命。“你看现在的车辆,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舒适安全。”

    如今在连云港,无论是驾驶员还是乘务员都很有职业归属感。一位售票员告诉中国交通新闻网记者:“我们企业内部采取的是绩效考核,干得好收入就有保障,而且公平公正,人人服气。”

    据介绍,海通公交不仅为驾驶员岗位设立了定额补贴、分级考核,对驾驶员家属子女也有专门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例如员工子女考上大学,企业会给予特殊奖励;驾驶员及家属遇到重大疾病,企业也有系统的保障机制,这些机制让企业向心力明显增强。“当然,企业对违规司机的惩处也是非常严格的,这样才能保证公交服务品质。”刘佃华说。

    正是因为有了完善的内部管理,连云港公交的驾驶员才能爱车如己,始终坚持“雨停车净、一趟一扫、一天一洗”,给乘客提供最好的乘车环境;乘务员才能用微笑对待每一个旅客,坚持每一次服务都发自真心,发自内心……

    据刘佃华透露,今年一季度,连云港公交只接到一个投诉电话,公交驾驶员流失率也创下新低。他说:“只有驾驶员、乘务员有了归属感,我们公交的发展才有内生驱动力。”

    革新商业模式打造新样本

    回首过去5年,连云港公交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一段虽历经艰辛却收获丰厚的发展历程:2011年,连云港公交重拳改革旧业态,将80%的承包车逐步改为公司化运营;2012年,借力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开通连云港BRT专线,打造“城市名片”。

    近两年,连云港公交积极响应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战略,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全力构建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快速公交为骨干,旅游公交、定制公交、校园公交、园区公交、社区公交微循环相互补充的立体式、多元化公交网络;借力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为主体的绿色公交体系,全面提升公交服务质量。

    “以车辆更新换代为例,我们充分发挥集团的平台优势,采取集团统一采购、集中招标,不仅大大降低了车辆采购成本,而且有效保障了营运车辆品质。”陈修习说。

    他进一步解释说,在与宇通客车、金旅客车、海格客车等运输装备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这些优秀的车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领域给予了系统的支持,让他们少走不少弯路。

    除此之外,以苏州工业园区和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充电桩配套商,也用行动为连云港公交保驾护航。为建设连云港首个电动公交充电站,董事长姚建华率领400多人,挖坑、立杆作业,战风雪、斗严寒,通过“百天大会战”,成功完成这一开创性项目。

    为尽快地让新能源公交车为连云港市民服务,连云港公交联合供电部门,成立电动巴士专项服务小组,督导全过程服务工作。相关部门特别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办理相关手续,建立快速审批通道,缩短审批周期,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12个站点的现场勘查、供电方案答复工作。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