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成都有轨电车预计2018年通车 可与4条地铁线换乘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陵人    时间: 2016-9-29 21:11
标题: 成都有轨电车预计2018年通车 可与4条地铁线换乘

  有轨电车蓉2号线工程线路呈Y形布局,是成都首个“一起点两终点”的轨道交通项目,预计2018年建成通车

  成都西站至郫县西站段起于成都西站,终于郫县西站,全长27.4公里

  新业路至红光停车场段起于新业路站,终于仁和站(红光停车场),全长11.9公里。蓉2号线线路全长39.3公里

  全线共设站47座,其中地面站45座,高架站2座

  成都现代有轨电车有限公司昨日介绍,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全线工程施工全面铺开。其主体结构工程今年5月动工。蓉2号线车辆可双向行驶,最高运行时速70公里,旅行速度每小时23.5公里,可与地铁2、4、6、9号线及市域铁路成灌线换乘。蓉2号线在交通繁忙大路口采用超级电容供电代替接触网供电,减少对交通影响。应用于该线路的现代有轨电车也有望“成都造”,计划明年3月下线。

  正在架设接触网立柱

  昨日,在蓉2号线新业路站至百叶路站区间,有轨电车施工现场已经打围,两旁留出双向四车道供车辆行驶。一个位于道路中央、为有轨电车提供动力的接触网立柱正在架设。估计蓉2号线全线有1000多根接触网立柱。此外,一段混凝土基础已经铺就。

  成都现代有轨电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蓉2号线正线正在进行市政设施迁改、有轨电车路基和市政工程施工。郫温定修段、红光停车场、西客站综合枢纽均已全面施工。

  最大载客量约380人

  该负责人表示,蓉2号线车辆采用钢轮钢轨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低地板设计,车辆地板与站台齐平,方便乘客和轮椅上下。乘客与地铁、公交枢纽转换时,更轻松快捷。

  蓉2号线车辆可双向行驶,最高运行速度可达每小时70公里,最小转弯半径约为20米,可很好地适应市政道路。车辆含5节车厢,载客量定员300人,最大载客量约380人。车辆主要电气设备安装于车顶,行驶时平稳性好,车厢内部宽敞,乘坐体验更为舒适。根据测算,在运营阶段,有轨电车可达到每小时23.5公里的旅行速度,比公交车快40%左右。

  大路口没有接触网

  蓉2号线工程通过对传统接触网进行优化设计,使其结构更简单,造型更美观,能更好地与城市景观相融合。在交通繁忙大路口,蓉2号线采用超级电容供电代替接触网供电,不仅能使道路保持简洁美观,也可降低对市政交通的影响。预计将在20多个路口采用无接触网设计。超级电容安置在有轨电车上,边走边充电,没有接触网时 ,就靠超级电容供电。

  蓉2号线还将采用安全等级较高的自动化制动系统。能够根据电车运行情况,自动做出相应的安全反应。

  疏解交通

  3种方式打围

  根据交通疏解原则,蓉2号线分3种施工打围方式:

  1

  全路段封闭施工

  全路段封闭施工的路段为静园东路。该路段周边为荒地,无居民居住,车流量极少。有轨电车建设与市政改造工程同步实施,施工速度快,以尽快恢复交通。

  2

  先有轨电车后市政改造

  先围闭中间有轨电车施工范围、后围闭市政改造范围的路段有两个:新业路、合作路。新业路中央绿化带宽度为20米,有轨电车宽度为12.5米,满足施工需要;合作路为双向八车道,道路较宽且车流量较少,满足首先围闭中间有轨电车施工范围的要求。

  3

  先市政改造后有轨电车

  除上述路段外,其余部分均采用这种打围方式。先围闭路面两侧绿化带,进行管线迁改和绿化迁移,再将两侧道路拓宽,进行市政改造施工,完成施工后进行导行,保证交通正常通行后,再围闭有轨电车施工范围进行有轨电车施工。

  为了确保有轨电车有充足的独立路权(专道行驶),在蓉2号线建设时,还同步实施了4座市政跨线桥的建设。市政跨土龙路桥全长540米,共12跨;上跨绕城高速市政新建桥梁,全长690米;市政跨南北大道桥,全长700多米;市政上跨郫温路桥,全长517米。

  转换方便

  可与4条地铁线换乘

  蓉2号线设“一段两场”,即郫温定修段、红光停车场、西客站停车场。郫温定修段承担停车、定临修功能;红光停车场承担停车功能;西客站停车场除承担停车功能外,还将结合周边既有公共交通设施打造为集城市轨道交通、国铁、公交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蓉2号线主要换乘站包括成都西站(与地铁4号线、9号线换乘)、天河路站(与地铁2号线换乘)、西南交大(微博)犀浦站(与地铁6号线换乘)、望丛祠站(与地铁6号线换乘)以及郫县西站(与市域铁路成灌线换乘)。

  蓉2号线建成后,将主要承担郫县、高新西区与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功能,串联起沿线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等知名院校及菁蓉小镇、高新综合保税区、工业园区等片区。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