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请问八十年代的时候,郊区线路站间距特别大,是出于什么考虑? [打印本页]

作者: 从小坐3路    时间: 2021-8-14 12:08
标题: 请问八十年代的时候,郊区线路站间距特别大,是出于什么考虑?
八十年代的时候
郊区线路站间距特别大

是因为郊区线路配车少,可以加快车辆周转?
还是因为当时郊区人口密度低?

作者: gsrxc    时间: 2021-8-14 20:41
别说80年代,2000年回龙观很多地方都还是农田,地广人稀,站距当然大了
作者: rootr    时间: 2021-8-14 20:43
307宣武门一站模式口
作者: 云板丝弦    时间: 2021-8-14 22:12
有村落的地方设站,都是农田荒地坟地的地方设站给谁?
作者: comet    时间: 2021-8-15 09:37
站距大 因为中间没有人只有鬼,鬼不需要坐公交
作者: lw_19810512    时间: 2021-8-15 09:48
我小时候去三营门那边串亲戚,中轴路过了南四环那两边都是菜地、果园、高架线,到了和义才有点楼(听说以前60年代的时候月坛那边都是农田),所以设那么多站看什么,再说过去出门不批谁能出门(文革另算),老百姓们也没有旅游的概念之类的,都得顾眼么前这点生活(家家那么多孩子)
作者: 119路    时间: 2021-8-15 16:28
80年代出了安定门就能看见农田了,上学的时候还去蒋宅口那边捡过麦穗,坐18路去小关北土城粘吉鸟
作者: LIZHENG800    时间: 2021-8-16 10:49
这种问题其实不属于公交车的问题,更多的是与历史发展更近一些。1990年是明显的分界线。

1990年,由于北京在1949年建国以后,首次举办国际性的盛会,所以从87年左右飞速发展北二环以北的地区,直接修好了北四环,以及亚运村周边地区。北四环当时还是类似京顺路那种布局,中间洋灰隔离墩,两侧铁栅栏.

90年以前,二环内属于市区,二环外就是郊区。但是南二环西边,菜户营那边,二环内一样有菜地.
作者: 108    时间: 2021-8-17 11:21
LIZHENG800 发表于 2021-8-16 10:49
这种问题其实不属于公交车的问题,更多的是与历史发展更近一些。1990年是明显的分界线。

1990年,由于北 ...

看到这个真是深有感触,以前祖父家在惠新东桥东的那个小营,亚运会之前根本就没人称呼那里叫小营,都是用识别度更高的小关来指代,去祖父家只能从城里坐2路在蒋宅口换358,坐到干杨树然后走过去。后来亚运会期间开了62路才算离得近了些,当时的北四环还都是平交路口,有的石墩上还喷着“禁止跨越,已死X人”的字样
作者: sfog2008    时间: 2021-8-17 13:11
lw_19810512 发表于 2021-8-15 09:48
我小时候去三营门那边串亲戚,中轴路过了南四环那两边都是菜地、果园、高架线,到了和义才有点楼(听说以前 ...

六十年代是菜地?  五十年代就是部委楼了,国家经委,计委,一机部,全在月坛这边。和平里,三里河,北海到宽街  是国家部委集中地, 依靠13路连接。
作者: Harry624    时间: 2021-8-17 13:38
comet 发表于 2021-8-15 09:37
站距大 因为中间没有人只有鬼,鬼不需要坐公交

鬼还是需要330 375这几条线的 XD
作者: peixm    时间: 2021-8-17 17:13
传统上郊区车在有并行市区路线的路段也只停大站,在同一路段同时有大段行驶的长途线路和短途线路时,一般长途线路站少(只停靠大站),短途线路站多(比如没截之前的330在温泉以近站站乐,346在温泉以近只停靠大站),分工明确,长途线路终点附近乘客可以快速进城,短途线路也成为沿线方便的选择,在以前车少、资源有限的时候也能防止太多短途乘客上车挤占长途旅客资源。(只可惜现在优化线网反倒把这种有效率的运营模式优化没了)
作者: peixm    时间: 2021-8-17 17:53
本帖最后由 peixm 于 2021-8-18 18:02 编辑
rootr 发表于 2021-8-14 20:43
307宣武门一站模式口

根据1995年《公共交通志》书附带的线路图(虽然老实说bug比较多,比如383杨坨和903(现在的633)杨坨没画在一个地方),364、306当时红庙出来一站管庄,304八王坟出来一站杨闸,363八王坟出来一站高碑店。不过客五东边这几条线路据说是长期实行一个车,早中晚各一圈的模式(类似西边“著名”的313),直到90年代末还是本世纪初,304撤销,363停运过一段时间又恢复了(只到青青家园),306、364都加车并加站了,后来朝阳北路开通306改到了朝阳北路,和一般郊区线路没什么区别了(当然因为地铁开通截废是后话了)。
[attach]1816830[/attach]
作者: 406    时间: 2021-8-18 09:39
本帖最后由 406 于 2021-8-18 09:45 编辑
peixm 发表于 2021-8-17 17:53
根据1995年《公共交通志》书附带的线路图(虽然老实说bug比较多,比如383杨坨和903(现在的633)杨坨不是一 ...

八十年代中期那会儿306和364早晚各一圈,没有中午的一圈。九十年代末364加站加车,印象中至少有5516、5517、5518三个单机,另外有5288、5321两个通道与342混跑。后来车号分别变成了53516、53517、53518、54288、54321.
作者: 天使爱吃冷面    时间: 2021-8-18 13:29
peixm 发表于 2021-8-17 17:53
根据1995年《公共交通志》书附带的线路图(虽然老实说bug比较多,比如383杨坨和903(现在的633)杨坨不是一 ...

请问原来的383杨坨在哪里?
作者: peixm    时间: 2021-8-18 14:20
天使爱吃冷面 发表于 2021-8-18 13:29
请问原来的383杨坨在哪里?

其实就一直没动
作者: 天使爱吃冷面    时间: 2021-8-18 14:40
peixm 发表于 2021-8-18 14:20
其实就一直没动

呃那与原903杨坨不在一个地方是指?
作者: ysz164    时间: 2021-8-18 16:07
108 发表于 2021-8-17 11:21
看到这个真是深有感触,以前祖父家在惠新东桥东的那个小营,亚运会之前根本就没人称呼那里叫小营,都是用 ...

北四环平交路口一直到2000年
作者: peixm    时间: 2021-8-18 18:02
天使爱吃冷面 发表于 2021-8-18 14:40
呃那与原903杨坨不在一个地方是指?

图上没画在一个地方
作者: T1099    时间: 2021-9-2 09:26
上中学是曾骑行过从长安街最西端到最东端。那是八王坟往东还是只有双向四车道的林荫路,两边都是农田,给人的印象就是个乡村公路,完全想象不到是大名鼎鼎的长安街,312是那是唯一的站站乐的线路,但站距确实也很大,八王坟--陈家林--高碑店--梆子井。而且这么大的站距好像没站也没什么人上下车。

作者: 云板丝弦    时间: 2021-9-2 10:36
T1099 发表于 2021-9-2 09:26
上中学是曾骑行过从长安街最西端到最东端。那是八王坟往东还是只有双向四车道的林荫路,两边都是农田,给人 ...

那条路还是后开的,再往前通行能力更差。那时候342堵车八王坟车辆周转不过来的时候,会从1路借车走现在的建国路一站北苑,后来路况改善了一些,才从342分出了312。沿途就没几个村子,所以好几公里才一站,比走朝阳路的342快多了。其实直到现在,建国路沿途也不繁华,跟朝阳路完全没法比

作者: backert    时间: 2021-9-2 22:16
366路 永定门一站三营门, 那时宁可错过2辆341, 也死等366
作者: peixm    时间: 2021-9-4 01:00
云板丝弦 发表于 2021-9-2 10:36
那条路还是后开的,再往前通行能力更差。那时候342堵车八王坟车辆周转不过来的时候,会从1路借车走现在的 ...

北边离朝阳路不远,南边没多远是通惠河、京哈铁路(以前这段叫京秦/京坨铁路),割裂作用明显,没多少可发展土地吧
作者: 北方屋檐下    时间: 2021-9-4 05:38
peixm 发表于 2021-9-4 01:00
北边离朝阳路不远,南边没多远是通惠河、京哈铁路(以前这段叫京秦/京坨铁路),割裂作用明显,没多少可 ...

再往后变成快速路,也影响了沿线商业的发展
作者: wby0423    时间: 2021-9-4 11:08
听我过去的一个同事说,当年修京通快速路的时候打算让广播学院出一笔钱,那样可以在学校附近修个立交桥,但广播学院没答应,结果造成了现在这种从五环一直到双桥才立交的情况。
作者: peixm    时间: 2021-9-5 19:13
wby0423 发表于 2021-9-4 11:08
听我过去的一个同事说,当年修京通快速路的时候打算让广播学院出一笔钱,那样可以在学校附近修个立交桥,但 ...

远通桥比较大,下来又上也不太方便
作者: sonata    时间: 2021-10-5 23:40
人少,车少。北京没有多少人,公共汽车也贵,导致没什么人坐车。
我小时候大人们不让孩子去城外,就是二环路外。玉渊潭一代经常出现刑事案件。
莲花池84年是菜地,85年前后电力医院那儿都是菜地。88年前后劲松南路是条臭水沟,往南是一片荒地的南架松。
95年广播学院对面也是菜地,一直到臭哄哄通惠河都是灌木荒地和农田。
作者: 超级市民    时间: 2021-10-6 12:56
就是客流。德胜门往北出城的车,同一条路,344设站德胜门-北郊市场-马甸-祁家豁子-苇子坑-南沙滩-北沙滩-双泉堡-清河南镇-清河-小营-四拨子-西三旗………………而345在西三旗之前只有北郊市场、祁家豁子、北沙滩、清河这4站,过了西三旗后就站站乐了
作者: 流动的家    时间: 2021-10-9 00:12
郊区人少,站站停还耽误时间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