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目前,行驶在上海街头的大部分公交车车身长10-12米。
10.5米长的纯电动城市“低地板”客车
10.5米长的纯电动公交车
12米长的熊猫公交车
10.5米长的“白金刚”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
不过有时候,我们也会看到车长7-8米的“迷你版”公交车以及车长18米及以上的“巨龙”公交车,这些“特别”的公交车行驶在哪些线路上?一起来看看吧↓
“蓝天白云”
车身7.5米
家住浦东的小伙伴们,一定对这款蓝白相间的“迷你”公交车很熟悉!该车型车身长7.5米,车厢配18个座位,目前在1062路、1137路、1035路、浦东18路等多条公交线上运营。
“都市精灵”
车身7-8米
最近,一款车身7-8米小型公交车“都市精灵”在上海多条公交线路亮相,被网友称为“宝宝巴士”。新车的外观采用了独特的蒂芙尼蓝配色,非常醒目。
其中,浦东版的“宝宝巴士”为8米车身,车内座位16个,为薄荷绿系;浦西版的“宝宝巴士”都是7米的长度,车内座位12个,为粉色系。
此次投用的中小型化无障碍新能源城市客车,比12米的主流车型“娇小”,但座位舒适度和行车安全性都比大车有明显提升。车辆采用无障碍低地板设计,动力电池全顶置,为车内乘客提供最大乘坐空间。整车智能化系统配置,实现了高清360全景环视、adas高级驾驶辅助、盲区辅助和司机行为监测功能,有效降低司机劳动强度,能够提升运营效率,保障行车安全。
奉浦快线
车身18米
上海首条BRT快速公交系统——奉浦快线于2018年4月开通,线路全长约20.6公里,自南桥汽车站起至沈杜公路站止,沿线辐射医院、学校、商业购物、大型居住社区等区域。该线路的运行方式介于快速轨道交通和传统常规公交之间,属中运量新型公共客运系统。
奉浦快线有两种车型,一种18米长、一种12米长,18米车厢最大载客量142人、12米车厢最大客载量90人。
运营车辆全部采用“零污染、零排放”的纯电动公交车。车厢内设置USB充电接口,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线路设置快速公交专用通道和信号优先系统,保证了车辆的快速通行;站点采用半封闭站台,配备自助售票系统,支持交通卡、手机支付购票功能;站台设置屏蔽门,车厢地板与站台平齐,实现了快捷、准时、舒适和安全的服务。
71路中运量
车身18米
中运量71路于2017年开通试运营,该线路是上海首条有专用道、专用站台、专用信号灯的“三专优势”的快速公交线路。
作为延安路的骨干线路、上海市区东西向交通主动脉的中运量公交线路之一,71路起于外滩的延安东路,止于闵行区申昆路公交枢纽站,连通了虹桥枢纽与人民广场、城隍庙、外滩商圈。
车辆采用双源无轨电车,全程车为18米铰接式,每辆可载员150人左右,采用从前/后门上车,中门下车的乘车模式。区间车为12米单机式,均为低地板车型,与站台无高低差,方便乘客上下车。
临港新片区中运量
1号线、2号线、3号线
车身约30米
临港中运量1号线
临港中运量1号线于2021年开通运营,它是全球第一条采用数字轨道磁钉技术运营的胶轮电车。和铺设轨道相比,磁钉对地面破坏更小,后期维护成本也更低。更重要的是,数字轨道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应用功能,不容易受恶劣天气的影响。
一辆列车车长约30米,最多可以载客300多人,共有6扇门,左右两侧各有3扇,车门宽度比普通公交略宽,大小和地铁车门相似。其中,中门上客,前后门下客。在中门上客处,设置了四台检票设备,可支持交通卡、刷码、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
临港中运量2号线
临港中运量2号线于2022年开通运营。作为国内首条应用氢能源动力的中运量公共交通线路,临港中运量2号线不仅在公共交通领域大胆创新,也是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氢能源产业的应用实践。
该车车身长约30米,采用氢动力数字轨道胶轮电车,为保障车辆运营供能需求特配套建设了相应的综合服务站,可为氢动力车辆提供加氢等综合服务。
据预测,单车每日运营在200公里左右,按照储氢和百公里能耗测算下来,每辆车每天中途需加一次氢便可满足全天运营。
临港中运量3号线
临港中运量3号线于2023年全线开通试运营。该线路是应用氢能源动力的中运量公共交通线路,契合绿色交通发展的高质量需求,同时将四团镇、临港园区奉贤分区、临港重装备产业区完成串联,为产业区内人员和集中生活居住区内人员的交通出行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松江有轨电车
T1线、T2线
车身约33米
松江有轨电车车辆全长约33米,采用黄黑配色,车辆外形与春蚕类似,被松江市民称为“蚕宝宝”。该车具有低能耗、低噪音、零排放、速度快、准点性好、乘坐方便舒适等优点,自2018年开通以来,已融入至松江市民的生活,成为松江一张“城市名片”。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