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公交民营并不是“弯路”
[打印本页]
作者:
再别康桥
时间:
2007-3-26 16:13
标题:
公交民营并不是“弯路”
公交民营并不是“弯路”
来自:东方早报 | 发布时间:2007-1-25
针对浙江兰溪市政府日前以1800多万元回购了五年前拍卖给私人的公交公司,傅新先生在《东方早报》撰文认为,公交私营是一段不该走的弯路,而回购体现了政府公共管理理念的改变,值得赞扬。笔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
不可否认,当年兰溪市拍卖公交公司的初衷是甩“包袱”,但仔细分析,公交公司何以成为“包袱”?这固然有公益性质导致其无法按照成本定票价的原因,但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既然由政府专营,处于垄断地位,则缺乏激励机制,导致效率低下、冗员繁多,因此成为财政的负担。所以,打破政府专营,引进民营资本和更为灵活的管理机制势在必然,当年的“公交第一拍”也因此具有积极意义。
当下各个城市的私营公交无一例外陷入困境,这是铁的事实,但并非民营公交搞不好,而是因为承担了过多的公共职能,却无法按照“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和国有公交公司一样,享受到应有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的优惠。假设政府在财政优惠上,对国有和民营公交一视同仁,那么民营公交可能会比国有公交更具效率,市场经济已经不止一次地证明了这一观点。
公共品并不是天然地应由政府提供。由于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个体在生产公共品时普遍效率低下,所以才交给政府,但这并不等于政府全部包办了“公共品”。政府提供公共品时,应该到税收和财政开支为止,若再继续延伸,让政府组建企业直接生产,既难逃“越位”之嫌,效率也必然低下。换句话说,政府和私人谁来直接提供公共品,关键是看谁更有效率。
把公交公司交给民营企业经营,政府厘清公共职能,赋予民营和国有企业平等的地位,让多元化的经济主体参与公共品的提供,这值得肯定。据笔者了解,纽约就有私营公交,而在香港和东京,公交系统已经彻底私营化,当然,这些公交公司都享受到了财政优惠,并不存在所谓的经营困难。
作者:
0summer
时间:
2007-3-26 16: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