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综述:突破城乡分割樊篱 江苏“公交一体化”应运而生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陵人    时间: 2007-12-21 12:24
标题: 综述:突破城乡分割樊篱 江苏“公交一体化”应运而生
同样是公共旅客运输,在城区称为公交,出了城则称为班车客运。多年来,城市公交和城乡客运一直是自成体系,井水不犯河水。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交通、大公交的概念正日益叫响,“城乡公交一体化”也应运而生。
    江苏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推进,与苏南几个市行政区划的调整有直接关系。2001年,苏州吴县、无锡锡山、南京江宁等纷纷撤县(市)建区,城区的规模扩大了,新市民们自然要求享受价廉物美的公交服务,但公交线路一旦延伸或开辟出来,又会与原先短途运营的中巴车构成激烈的利益冲突。
    2003年,苏州作为江苏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第一个试点城市,着手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在体制上,苏州将城市公交的管理职能由城建划给交通,打破了城乡交通管理的二元结构,减少了职能交叉,为城乡公交一体化创造了条件。在操作上,他们对与公交线路并行或规划急需开通公交车的线路上的营运中巴,由公交企业整体收购,投入公交车规范运营;对中巴车数量较少、客流量较小、近期不适宜马上开通公交的偏远乡镇线路,或是经国、省道运营的跨市、跨县中巴,由客运企业整体收购,改造成在汽车站正式发班的便捷化客运班车,实施班车公交化运行。
到5月底,苏州已完成至西山、东桥、光福、阳澄湖等20条线路409辆中巴车和同线经营的28辆农公班车的收购改造,同时新开辟12条公交线路,新增空调公交车300多辆。同样的距离,公交线路的票价比原先的中巴下降了60%,让出行的群众很是受益。今年底前,苏州将完成剩余126辆县、市际中巴车的收购改造,苏州城乡一体化、网络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将基本建成。
    江苏省运管局副局长介绍说,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交通行业提出了“长途客车卧铺化、中途客车空调化、短途客车中巴化”的发展方向,中巴车作为城乡短途客运的主要交通工具风行一时,这与当时的城乡道路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道路条件显著改善,中巴车的弊端日益显现。城郊乡镇的群众也迫切希望和城里人一样坐上公交车。江苏正在大力建设农村道路,并实施了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要求农村公路修到哪里,班车就通到哪里。这其中,对城镇化程度较高、条件成熟的地区,也将因地制宜,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不过,在客运市场上,要真正冲破城乡分割的樊篱,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还面临着许多具体的困难。江苏目前有7个市的公交归城建部门管,6个市归交通部门管,城市客运管理的体制尚未理顺,加之公交和客运在规费政策上的待遇也不一样,推进过程中涉及到利益调整的复杂问题。
    今后十几年是我国城市化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时期。要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公交理应先行。可以说,城乡公交一体化这篇大文章在江苏刚刚破题。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