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上海老中青三代市民畅谈百年公交点滴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陵人
时间:
2008-3-5 12:42
标题:
上海老中青三代市民畅谈百年公交点滴
100年前的今天,上海第一条公交线路英商1路有轨电车,自静安寺始发至外滩上海总汇,由此揭开上海城市公交的历史,也开创了上海市民以公交车代步的历史。100个春秋,风风雨雨,上海公共交通经历了百年沧桑,百年巨变。百年是厚重历史的句号,百年更是再展宏图的起点。如今,碾过百年岁月的公交车轮,将继续承载着上海在新世纪中前行……
白发是我如今的通行证
曾经:有轨电车的“当当”铃声很好听
人物:王阿婆
年龄:87岁
身份:退休人员
8岁的时候,王阿婆还是个小姑娘,就跟随父母从宁波来到上海。到了上海的大街上,一眼看到了像火车一样的有轨电车,心里倏地有点被吓着,“这是什么呀?”由于小时候家庭条件的限制,时常在家也不外出,这个疑问陪伴了王阿婆好多年。虽然之后慢慢知道了这个“怪东西”,但是仍然没有机会乘坐一次。
后来,机会终于来了,当谈到第一次乘公共汽车时的情景,王阿婆眼神顿时焕发神采:“那是我和王爷爷第一次约会,老伴带着我乘电车,再去逛南京路。上车之后,又惊讶又兴奋,车子内的设施大多都是木制的,前后有两个车厢。车子在转弯或起步或停止的时候,偶尔会有些摇晃,‘嘎吱嘎吱’的。那时候还觉得响铃发出提醒路人的‘当当’声很好听呢。”
而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公交车开始渐渐用上了汽油。从那时候开始,王阿婆乘车的机会也多了起来,和姐妹出去玩,帮家里采购东西,她都喜欢乘车。“乘车很方便啊,走路半个小时也不够,乘车只要一刻钟,省时又省力。”
去年,上海公交在实行换乘优惠之后,又对70岁以上老人采取非高峰时段可免费乘车的优惠举措,让王阿婆感觉一阵阵暖意。“政府对我们老年人的关心越来越实在了,有空的时候,我约上几个姐妹出去走走,看看上海的新变化。这样,心情变得更愉快,身体也会更健康啊。”王阿婆笑呵呵地说,“我现在乘车,白头发成为了我的通行证了。”
一卡通让无人售票更便利
曾经:最担心半路上车子抛锚
人物:陶文华
年龄:40多岁
身份:大众公司调度员
上世纪80时代的时候,陶文华是大众公司105路的售票员,90年代的时候,因为所在的公交车变成了无人售票车,她成了143路公交车的一名调度员,一晃她在公交一线工作有20多年之久,她已经被评为公司的部级劳模。以前,她担心的是“车子会不会半路抛锚”,现在她更多的是在想“如何在服务中取胜”。
“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恐怕是陶文华在做售票员时对公交车的最深影响,“车窗只要有一条缝,冬天的冷风就会使劲地往里钻。”陶文华只能事先准备好塑料油纸,把漏水漏风的地方堵住。“而且当时因为车太少了,车上那个堵啊,比现在高峰时段的轨道里的客流量还吓人。”陶文华售票的时候,有时候根本没办法从通道里行走。只能让乘客挨个把钱递过来,再挨个把票递过去。碰到一些不自觉买票的乘客,她也只能自认倒霉。她最担心的是车子走到一半抛锚,乘客自然抱怨连连。
当时很多乘客特别是学生都使用月票,上车后给她看一下就可以,时间长了,老乘客的脸她都认识。不过因为是纸制的,很多乘客拿出来的月票都是皱巴巴的,被雨一淋,就糊成了一团,时不时还会收到假票。尽管不做售票员已经多年了,但是一直到2000年“一卡通”投入使用,陶文华心里的这个顾虑才最终被打消。
进入2000年,公交开始从规范服务向品牌服务迈进,涌现出49路等35条公交品牌线路,已经开始从事调度工作的陶文华明显感觉到了压力。她考虑最多的是:不耽误乘客的时间,给乘客最好的服务。而公交车,也慢慢地人性化。
这两年来,陶文华切实感受到了公交优先带来了便利。车道拥挤的时候,有专辟的公交专门车道,以确保公交先行,“以前在公交站点乱停车现象比较严重,就算和司机打招呼也没什么效果,现在提倡公交优先,乱停车现象减少了许多。就算有些出租车临时停在公交站点,也会客气地打声招呼。”
与此同时,她感到乘客素质也提高了。
用高科技擦亮地铁“眼睛”
未来:后面的路还很长很艰辛
人物:严婵琳
年龄:30多岁
身份:地铁运营公司通号分公司总工程师
上世纪90年代,新兴的轨道交通将上海公共交通引入了全新发展期。不到20年上海轨道交通已有8条线路,161座车站,运营里程达234公里,日均客运量达300多万人次,创造了当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的奇迹。
带着对公共交道的热情,严婵琳大学毕业后,来到地铁公司成为了一名技术小主管,她主要负责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技术管理工作。
2006年,对于严婵琳来说又是极富挑战的一年,这一年她负责了3号线北延伸和2号线西延伸通信、信号和票务专业新线接管开通工作。从收集资料、走访用户到制订标书,严婵琳带领着项目小组的十位同事忙碌着,于是在那些日子里,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她总是和队员们在一起,讨论、推翻,再讨论、再推翻,终于在短短的一个月做出了监控中心一期方案。
到2010年上海将建成11条轨道线、通车里程400公里的“四纵三横一环”的轨道交通网,每天输送乘客500万人次以上,将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的30%以上,只要一想到轨道的这个宏伟蓝图,严婵琳一直很向往:用智慧擦亮地铁的“眼睛”,我要自己的努力,让乘客更安全,更快捷……
谈到百年公交,严婵琳笑了,这是一个展宏图的起点,后面的路还长着呢,或者更艰辛,更需要自己的努力。
●展望
2012年公交专用道400公里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公共交通,一个特大型城市的发展更离不开公共交通,回顾公交走过的百年历史,硕果累累,但是,公交车轮不会因为成果而停止,他还将继续往前行驶。
到2010年,公共交通客运量占市民出行总量的比重达到35%以上,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基础,出租汽车为补充,换乘便捷,信息畅通,市区郊区协调发展,内外交通有机连接的一体化公共客运体系。实现中心城两点间公共交通出行在一小时内完成,郊区新城一次乘车到达中心城和轨道交通网络,城镇与所属行政村之间一次乘车到达。
到2010年,上海将建成11条轨道线、通车里程400公里的“四纵三横一环”的轨道交通网。到2012年将建成400公里专用道,其中市中心城区110公里,高峰时段公交车辆的时速将达到16公里以上,准点率达到95%。开工建设铁路南站至西站的15公里高等级公交专用道。
●公交发展史
1908年3月5日
第一辆有轨电车,行驶6.04公里,从静安寺开到外洋泾桥上海总会(今广东路外滩),它标志着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
1922年8月1日
上海租界市内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通车,是公利汽车公司经营。
1934年1月5日
中国公共汽车公司从英国进口的双层公共汽车进行试车。4月1日,双层公共汽车正式投入1路线运行。
1949年7月1日
发售上海市区公共交通月票。公共汽车普通月票每张9元,优待月票每张6.3元,电车普通月票每张8.40元,优待月票5.88元(均折合新人民币)。
1950年6月
上海市公共交通修造厂首次自行设计的1000型无轨电车试制成功。
1956年10月25日
上海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原公共汽车第一、二车场、公私合营浦东公交公司归该公司领导。
1961年12月
上海第一条由市区(静安寺)通往郊区(江湾五角场)的有轨电车线路通车。
上世纪60年代末期
交通部门引进了一批两节车厢的大容量铰接式公交车,由于车长14.8米,是一般车的两倍,人们就称之为“巨龙车”。
1975年12月1日
上海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3路(虹口公园-五角场)拆除,改行93路汽车。
1990年4月30日
国内第一条隧道无轨电车线路隧道五线(淡水路-梅园新村)通车。全市无轨电车线路达到22条。
1993年年初
双层公共汽车投入运行。淮海路运行双层1路(老西门-虹桥路), 共和新路运行双层2路(上海站-彭浦新村)。
1993年
地铁1号线部分路段试运行,拉开了上海轨道交通高速建设发展的帷幕。
1996年1月1日
上海公交月票取消。
1996年7月20日
上海第一辆空调公交车出现在46路公交线上,吸引了市民争相体验。
2000年
上海公交一卡通投入使用。
2002年底
世界第一条磁悬浮轨道线在上海浦东开始试运行。
2007年12月29日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8号线、9号线同时建成通车,这是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