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体验轮子"转"出来的上海 写在上海公交百岁华诞之际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陵人    时间: 2008-3-8 16:10
标题: 体验轮子"转"出来的上海 写在上海公交百岁华诞之际


前天,上海公共交通迎来百岁华诞。
  100年前的3月5日,沪上第一辆有轨电车(今20路)正式通车,从静安寺驶至今天的广东路外滩,线长6.04公里,标志着申城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而今,上海轨道交通在不到20年内建设了8条线路、161座车站,日均客运量达300多万人次,创造了当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的奇迹。
  有人说,上海是轮子“转”出来的。的确,上海公共交通的百年史,是一部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社会发展的进步史。温故而知新,怀旧而爱今。今天的上海公共交通究竟怎样?昨日,记者分几路全方位体验……
  百年公交1908—2008
  【现场亲历】“百年公交1908—2008”,昨天记者前往20路起点站九江路外滩时,看到好几辆20路电车的车头都已印上百年字样。车身上有两句话格外醒目———“故事大多发生在路上,车轮延伸了人们的脚步”,“百年公交,服务百姓”。
  在九江路外滩站,站牌上清楚标明20路的路线图及头末班车时间。记者一数,10分钟内发出3辆车,间隔两三分钟就能等到一辆。在外滩上班的王小姐说,她每天坐20路回家,“车厢内很干净,还能通过车上移动电视看当天新闻。”下午2点42分,记者上车,车顶两侧装饰着红色的绢纸枫叶,美观温馨。邻座周老太太印象最深的就是20路服务态度好:“去年刚实行老年人优惠乘车时,按规定早晚高峰时段要买票,我从郊区回来拼命赶还是5点过了1分钟踏上车,没想到司机说算了吧,老人家上车小心点。”到石门一路站,记者下车看表,3点02分,6站用时20分钟,还不错。
  【口述实录】20路老司机朱嘉麟从1979年就开始开公交车,“当时是那种铰接式‘大篷车’,车身足有14.5米长,开起来难度大,‘辫子’也容易掉下来。而且密封性差,冬天灌风,得穿厚棉鞋;夏天闷热,车厢里足有40多摄氏度。更糟的是,那时公交挤得吓人:早晚高峰时,公交公司的退休工人和干部常常要在站点帮忙把乘客推上车;交接班时,售票员甚至要踩着梯子,从窗口爬进来!1995年后,20路开始用单机车,稳定性和密封性都比以前好,车上还装了刷交通卡的POS机、电脑报站器、下车监视屏;1999年后出现20路空调车,我才真正享受到冬暖夏凉。”
  【发展变迁】100年前英商1路(20路前身)正式开通时,看的人多,乘车的却寥寥无几,原因竟然是有传言说“乘电车会触电”!一辆车的嬗变可窥上海公交百年发展变化之巨大———随着出行方式的增多,1999年20路日均乘车人次5.5万,2007年降至1.68万;过完百岁生日后,20路“辫子车”还将逐步被零排放、低能耗、低噪声的新型超级电动车所取代。
  今后这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将更方便快捷。目前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达85公里,基本形成以“三纵三横”主干道为骨架的公交专用道网络系统,到2012年将建成400公里专用道。目前全市已建成30个客运交通枢纽,到“十一五”期末将形成84个枢纽组成的骨架网,实现400多条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接驳换乘。
  没有“辫子”的电车
  【现场亲历】昨日下午2点半,一辆11路超级电容车缓缓驶进内圈终点站老西门站。远望与普通电车并无二致,只是最常见的两根“辫子”不见了。这其实就是超级电容车最直观的改变,它是通过迅速大量充电、持续放电,来满足行驶需要。只见车停稳后,车顶的充电设备集电弓即自动升起,搭到车站上方两根平行的充电架上;几十秒钟后,充电完成,集电弓又收回车顶。
  上车后记者发现,驾驶座前的操作台上没有大小圆形指示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显示屏。司机张师傅说,只要轻按显示屏下方按钮,充电时间、充电次数、电压、电流,一目了然。车启动后,感觉上比普通公交车更平稳。乘客王阿姨说,这辆车的广播听着要比普通公交车清晰,因为没有发动机的隆隆声和刹车时的噪音。近后车门坐着的老夫妻说,老年人乘车最怕车不稳,11路就乘得很放心。不过,停车到站大南门时,待乘客上下车完毕,车仍停着充电约半分多钟才又启动。下午3点,车回老西门站,共10站路,历时28分钟。
  【口述实录】张师傅开公交车已有17个年头。2007年6月,他调到11路车队开超级电容车。“换车前特意培训了两天,因为这车要比开普通的公交车程序麻烦,但熟悉后人轻松多了。另外,这车装了变频调速系统,电脑控制,和地铁系统差不多,所以开起来就是稳。再加上又环保又清洁,多好!”
  【发展变迁】市公共交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马侨介绍:上世纪50年代初,拖着“辫子”的第一辆公交11路车驶入老城厢。2006年8月,“辫子车”11路光荣“退役”,迎来首批7辆没有“辫子”的超级电容车。至今,11路内外圈共18辆公交车全换成了超级电容车。
  这种环保车也出现在申城他处。2005年8月,崇明岛上出现10辆观光车,“心脏”全用超级电容;当年11月,上海工博会上,3辆往返龙阳路地铁站和新国际博览中心的超级电容车出尽风头……据透露,今年本市将再更新公交车1750辆,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公交车一律不得在外环线内运营,年内外环线内将基本消除“黑尾”。
  我在车上看风景
  【现场亲历】淮海中路陕西南路站,半小时一班的火红色双层敞篷车“观光巴士一路”驶近。记者上车,一层是沙发椅般的“软座”,罩着白色绣套,最醒目的还是茶几中央鲜艳花朵。售票员任小琴指点:到二层的楼梯门“很先进”,揿门上绿键即可开关,开空调时可关门保温,还能增加安全性,乘客下楼也可方便开门。
  沿梯上二层,视野豁然开朗:前头小半段有车顶罩着,大部分则为敞篷式结构,可一路欣赏繁华街景。阳光中,3个打扮时髦的上海小姑娘特意坐在最后一排,拿了两个相机时而互拍、时而自拍。这3位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因昨天下午没课,就专程到从未坐过的观光敞篷车“取景”。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的退休工人骆师傅则带着两位从河北饶阳来的亲戚,坐在二层前排。他说前头视野更开阔,“我打算带他们在车上好好逛逛,下车后再去美国前总统吃过的豫园绿波廊好好吃一顿。”
  【口述实录】“我特别喜欢坐着公共汽车在每个城市看风景。”从广东来沪旅游的男青年王天赐昨晨拿着相机从酒店出发,坐着一辆辆公共汽车逛上海,在“观光巴士一路”始发站上海体育馆一看到这辆从未见过的公交车,就上车直奔二层。小王说,上海给他最深的印象就如同这辆车,很新奇,很漂亮。
  【发展变迁】同在淮海中路陕西南路站,除了“观光巴士一路”,还有旅游10号线及911路双层空调车。今天,这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除了继续承载运输功能外,还日益偏重旅游休闲功能。
  目前,全市拥有11873辆公交空调车,占全市公交车比例的70%。配套人性化设施不断出现:宽客门、低踏板、车载电视、无障碍设施,出行前可先上网或电话查询,分布全市的1400多个新颖公交电子站牌也有300多个开通了车辆到达预告信息,而在国内率先使用的电子语音助盲系统,更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
  下班高峰笃悠悠
  【现场亲历】昨天下午5点,正是下班高峰,松江工业区10路的起点站上排起候车长队。会不会挤不上车?记者有点着急。乘客张先生倒是笃悠悠:“不用挤,车一来都上得去。”果然,约5分钟后一辆披着亮橙色外衣的“巨龙车”进站,前、中、后三个门都能上客。不出几分钟,几十名乘客都上了车。
  记者发现,这种大容量公交车确实宽敞,而且转弯时没有想象中的笨拙;两名售票员前后车厢分工负责,倒也秩序井然。装在车尾的发动机也许还经过改良,在车上只能听到轻微噪声。喜欢读报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去年9月起,阔别申城两年半的“巨龙车”在松江上路;与这10辆“巨龙车”一同上路的还有190辆新公交车,缓解了工业区数万名上班族的“乘车难”。张先生说,他以前开“小木兰”摩托车上下班,日晒雨淋还不环保,现在轻松多了。
  【口述实录】手戴白手套的“巨龙车”驾驶员娄建平显得很神气。“我开车20多年,这辆车开起来算舒服的。”娄师傅说,上世纪80年代时,他在车队里开解放牌的单机客车,那时发动机就装在驾驶座旁,车一启动人就跟着颠;发动机的声音也响,有时下班了还觉得耳边有“嗡嗡”声。“这种新的‘巨龙车’比以前先进多了,全空调,还换了自动排挡,开起来不费劲。”
  【发展变迁】上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市民乘车难,上海鼓励社会办公交,公交企业最多达到171家。郊区公交也逐渐迎来发展的春天,近年来,浦东、松江、奉贤等相继在区财政中专门设置公交优先发展基金,并大规模改造车辆、候车亭等设施。金山廊下开通了申城首条城乡巴士;松江九亭镇成为沪郊第一个“村村通公交”的镇;随着238个行政村开通公交线,浦东新区第一个实现“村村通公交”。根据规划,到2010年,上海所有行政村公交线的通达率将达到100%,实现郊区公交“村村通”目标。



作者: volvo    时间: 2008-3-8 19:28


生日快乐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