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话题讨论]BRT客车非要国产化??? [打印本页]

作者: 航歌    时间: 2008-3-10 23:57
标题: [话题讨论]BRT客车非要国产化???
 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系统),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城市公共交通形式;这种介于轻轨与常规公交之间的一种新型地面交通运营系统,利用大容量的公交车辆和智能通讯技术,在专门开辟的公交专用道和专用的公交车站上提供类似轨道交通方式的运营服务,对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由于这种客运方式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并且能极大程度地节省土地资源,同时为城市提供高效的运输动力,故而已经被国内外不少城市所接受。目前,在欧洲、北美、南美、东南亚等一些地区的城市已经建成了完善的快速公交系统,世界各地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BRT的行列。

  而我国首条BRT线路于2005年12月30日在北京建成;杭州、大连、常州三个城市业已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快速公交系统;此外,昆明、合肥、深圳等全国十几个城市也正拟建或在建BRT项目。

  BRT在道路交通方面的疏导作用,对促进中国交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推动了目前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向国际的转型。此外,BRT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作为,一方面符合国家能源储备安全的战略,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形象,其低耗能的交通方式可谓利国利民,造福千秋。

  一、行业现状:自主创新能力严重滞后 行业生产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国内BRT客车生产商大都与一些欧美强势品牌开展了合作项目,以求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从短期效应来看,国产BRT客车的整体性能确实有了质的飞跃,但整个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升。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方式上看,引进欧美原装散件本地组装生产占了相当一部分,而对于BRT客车核心技术的引进与消化,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等于说,我国BRT客车生产行业甚至BRT系统的推广和普及从某种程度上是在给国外品牌打工。这对于推进我国城市交通现代化,构建和谐交通都是极为不利的。

  另一方面,由于统一国家标准的缺失,BRT客车生产行业内部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例如对BRT客车的车长、容量、地板高度等问题业内就一直存在广泛争议。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少数不具备BRT生产能力的厂家竟然简单地以低栏技术套用BRT概念,致使生产出来的车辆在性能上无从得到保证。

  二、出路所在:培育自主品牌 规范行业秩序

  这里说的自主品牌首先涉及到企业自主创新的问题。掌握了核心技术、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才可能保持健康永续的发展势头。这有赖于我们着眼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在与欧美强势品牌的合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攻关,专注于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和消化,并始终不渝地注重对企业品牌的打造。当然,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自主品牌必须是适应中国国情的品牌。长时间以来,业内对BRT的理解都是朝着高档、豪华的方向去的。其实这是一个现实的误区,它忽视了BRT在灵活性、多样化方面的优势。就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状况而言,不同城市在经济水平、人口数量、城区规模、地形地貌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盲目地“贵族化”只会让BRT的普及举步维艰。我国正处在城市现代化化的关键阶段,综合利用城市交通资源,让公交车以更经济的方式,更快、更多地将乘客运送到目的地,减少时间浪费、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才是每个业界人士应该思考的核心问题。

  再者,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有关“国家标准”的问题。关于“国标”的争论由来已久,有人力主政府出台“国家标准”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走上正轨;也有人强烈反对“国标”,认为我国BRT产业才刚刚起步,过早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只会制约BRT在未来的发展。事实上,对于BRT产业的长远发展而言,统一的国家标准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在家电、轿车、地产等其他行业的发展历程中都已经得到证明。但这里说的“国家标准” 应是与BRT产业多样化一脉相承的标准体系,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城市需求。而各生产商也应以多样化的城市需求为基准开发产品,努力适应相应的标准。

  三、建议

  1、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成立国内技术研发实验室

  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是BRT客车加速国产化进程的关键。在BRT客车技术的研究方面,要打破欧美的技术壁垒,国内企业就要进行相关技术的攻坚工作。没有实现国内BRT客车的国产化,中国的BRT客车永远不会有参与世界客车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现在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合作也日益紧密。为了适应国内BRT客车的发展,可以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国内客车制造厂中有实力的企业投入相应的资金,成立技术研发实验室,以推动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总之,民族企业必须加大产品开发资金的投入,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以技术为核心,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优势。

  2、对行业标准的专业化制定

  目前,BRT客车还没有一个可行的“国家标准”,由此造成业内技术标准的混乱,而且在信息的传播方面也产生误导,严重影响了我国BRT客车的快速发展。因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制定BRT“国标”。在快速公交系统的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方面,政府可以参考南美发展中国家的BRT标准的制定。
作者: 木马巴士    时间: 2008-3-11 00:08
国产化的唯一好处是价格大幅降低,国外产品动辙每辆几百万,国内没有几个城市买得起
作者: 我叫阿才    时间: 2008-3-11 09:01
好,赞一个!
作者: DD6120    时间: 2008-3-11 09:02
这个玩意有标准化的意义么
作者: 麦基佬迪    时间: 2008-3-11 09:11
其实感觉BRT自主研发就好像现在中国启动的大飞机项目一样,只是一种技术与创新的象征,至于市场供求方面会有怎样的反映就很难说了
作者: 水灵神    时间: 2008-3-11 10:43
呵呵,写的相当不错,不过感觉稍微有点文不对题,看了标题以后我在文章里想找到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到底BRT的国产化是什么概念;第二:国产化的理由;第三:不国产化的理由。
但是文章主要内容写的是,在确定了要走国产化道路的前提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针对这些问题的建议。(只是个人感觉,有不妥当的地方还请楼主见谅哈
建议楼主将文章题目改成:国内BRT产业化的问题与建议。

非常赞成楼主的建议:尽快的科学的制定国标。

[ 本帖最后由 水灵神 于 2008-3-11 10:48 编辑 ]
作者: unsonique    时间: 2008-3-11 11:33
国产化的初衷是降低成本和打破国外的市场垄断,但是BRT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可靠性要高,这一点国内厂商普遍做的不尽人意;可靠性上不去,故障率高,导致后期维修费用增加,实际上仍然没有有效降低成本
作者: ed4avin    时间: 2008-3-11 12:48
现在的厂商都合资了,还谈什么国产化
作者: 木马巴士    时间: 2008-3-11 13:17
原帖由 水灵神 于 2008-3-11 10:43 发表
呵呵,写的相当不错,不过感觉稍微有点文不对题,看了标题以后我在文章里想找到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到底BRT的国产化是什么概念;第二:国产化的理由;第三:不国产化的理由。
但是文章主要内容写的是,在确定了 ...


作者的论点的确有点牵强
作者: 有有手机    时间: 2008-3-12 16: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ong_150R    时间: 2008-3-13 13:10
大规模上BRT本身就没有意义,而且非铰接不可,其实国内改一下道路环境,速度和现在的BRT也差不多了。。。
(这主题很让人费解)
作者: ich    时间: 2008-3-15 17:15
标题: BRT只是 在专用道上跑才快
看看配车无非是大了点儿、长了点儿、拉人多了点儿
技术上好像没什么特殊
要非得 标准化 只要在客车、电车标准上添加个新名词就行了,不必大动干戈
作者: 冬天不太冷    时间: 2008-3-16 17:01
中山大道现在修路天天堵车,痛苦啊。管它国产还是进口的,安全舒适最重要
作者: 11daye11    时间: 2008-3-16 17:18
就把普通的铰接车少装几个座位,拉的人多了,再有专用道,能多拉快跑就可以了。空调无所谓。
没必要去研究什么brt车型
作者: frank1516    时间: 2008-3-16 18:32
BRT并非是需要18米以上的大型公交车辆,12米、14米都可以,只要有以下三个条件即可成为BRT,第一、有独立的公交专用车道;第二、高峰平均车速可以达到30公里/小时以上;第三、客流量相对集中的地区。只须满足这三个条件即可。

[ 本帖最后由 frank1516 于 2008-3-16 18:33 编辑 ]
作者: 木马巴士    时间: 2008-3-16 21:45
原帖由 frank1516 于 2008-3-16 18:32 发表
BRT并非是需要18米以上的大型公交车辆,12米、14米都可以,只要有以下三个条件即可成为BRT,第一、有独立的公交专用车道;第二、高峰平均车速可以达到30公里/小时以上;第三、客流量相对集中的地区。只须满足这三个条 ...


第三个条件下小车可能拉不了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