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为巴友解答太原地名由来! [打印本页]

作者: jafun123    时间: 2008-5-26 16:39
标题: 为巴友解答太原地名由来!
虽然这个好像和公交无关,可是对于我们巴迷来说,巴士车每天要经过的每条街每条巷,知道一些他们的由来,是一件很好的事嘛!你们谁先问呢???
作者: 东方号    时间: 2008-5-26 16:57
俺先来。俺问红市街的前生今世
作者: 我的心太乱    时间: 2008-5-26 17:21
谁知道靴巷在哪?
作者: jafun123    时间: 2008-5-26 18:07
红市街 又名红市牌楼街,旧名红四牌楼街,原是明晋王府前四座红色牌楼所在地,故名
作者: jafun123    时间: 2008-5-26 18:08
南北走向:南起钟楼街,北至大剪子巷。此处宋时制作靴鞋的地方。故名靴巷

[ 本帖最后由 jafun123 于 2008-5-26 18:09 编辑 ]
作者: G21108    时间: 2008-5-26 18:39
那大剪子巷又在哪儿啊?
作者: jafun123    时间: 2008-5-26 18:57
大剪子巷
南北走向:南起北岳庙,北至鼓楼街。古时是制作剪刀的地方,故名。

[ 本帖最后由 jafun123 于 2008-5-26 19:00 编辑 ]
作者: baobeiwen    时间: 2008-5-26 19:01
我先来回答一下,看对不对啊:东方问的红市街的前世今生我建议到百度,那里最全面,但是现在已经没有红市街了,原来的位置就是现在的桥头街东半部分(宁化府宁星大酒店门口那截路),和公交也是有关系的,原来牡丹行那站不叫桥头街,就叫红市街,后来红市街并入桥头街,那站也就相应的改为桥头街了,侧面的说一句,那一片原来有好多历史古民居、老字号,其中清和源、益源庆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有好多山西特色的大院,但是2003年建铜锣湾的时候都给拆了,很可惜。
    心太乱问的靴巷和红市街在一条直线上,从红市街(桥头街)一直往西走大约八百米的距离路北就是,当然不建议这样去找,简单点的方法:从宽银幕的天桥往东走到食品街南口(也就50米,怎么去宽银幕不用我说了吧),然后再往西走100米路北有个小巷子那就是靴巷,巷口西边是老字号乾和祥(卖茶的),东边是兽霸专卖店,巷口正对面是阿瑟斯和易菲(都是卖衣服的)。靴巷一号是小香港发廊,进去一眼就看到了,很显眼,再往里也是几家发廊(理发店,不敢误解了啊!),还有几家卖小吃的,继续往后就全是院子,独门独院那种,共有61号,顶到头是个工地,整个靴巷宽度都在两米左右,大约300米长,这里原来(50到100年前)也是一条很繁华的商业街,也有很多老字号,现在据我观察也就剩我刚才提到的乾和祥了,后来由于自身原因(地段、地势等)和钟楼街、柳巷、开化寺等商业街的兴起把他挤了下来。
    我知道的也就这么多了,错了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
作者: baobeiwen    时间: 2008-5-26 19:19
大剪子巷更惨,据我观察现在应该已经没了(稍候给你准确答复),要盖楼了吧,以前有很多卖剪刀的作坊,所以就叫大剪子巷(它里边还有个小剪子巷),太原还有很多以作坊集中起的街巷名:米市街,卖米的;羊市街,卖羊的;柴市巷,卖柴火的;棉花巷,卖棉花的,等等很多
作者: G21108    时间: 2008-5-26 19:28
北岳庙又在哪儿?
作者: G21108    时间: 2008-5-26 19:34
再問一个韶九巷是怎么来的。

还有都司街,还有比如西山上有一红沟路,我家这儿也有一个,服装城那还有一个。都怎么来的
作者: baobeiwen    时间: 2008-5-26 19:54
北岳庙就在靴巷北口西面,一会再告你详细情况,还有,已确定大剪刀巷没了,现在是一片荒草地
作者: passerby    时间: 2008-5-26 21:42
据说韶九巷是“烧酒巷”的改称。因人们觉得“烧酒”二字不雅,而以《礼记》中“萧韶九成凤凰来仪”的“韶九”二字代之,取名为韶九巷。但这只是一个传说,真实情况是这里在明代以前是乐工所在,所以以“萧韶九成凤凰来仪”中的韶九命名。
都司街是因为明代山西都指挥使司署设于此而得名,都指挥使司简称就是都司。
红沟路的来历就很简单了,在很早以前环境好的时候,这些地方满山红叶,名字大概就是来源于此,唐宋都有游记记载,晋阳东西两山秋天到处可见红叶,甚为壮观。
作者: passerby    时间: 2008-5-26 21:52
北岳庙就在察院后西面,北岳帝君的庙,明代所建,因为察院(提刑按察使司)掌管纠察,兼管讼狱,而北岳帝君在道教中恰恰也是掌管纠察,所以北岳庙就建在察院北面,便于祭祀,也就是察院后。这些建筑民国以后基本都消失了。
作者: 稀里哗啦    时间: 2008-5-26 22:44
原帖由 G21108 于 2008-5-26 19:34 发表
再問一个韶九巷是怎么来的。

还有都司街,

小东门那里
作者: 稀里哗啦    时间: 2008-5-26 22:47
我也问一个:新生里。。。。。
作者: baobeiwen    时间: 2008-5-27 00:08
北岳庙就不说了,PASSERBY正解。上面提到的四个地名其实都在一起,彼此相通,我简单说下:假设有个点,靴巷在它的南面,大剪刀巷在它的北面,北岳庙在它的西面,察院后在他的东面,他们一起构成了一个大十字路口,这些地方在以前可是很辉煌的!!靴巷上面说过了(纠正一点,一共是62个门牌号,不是61个),大剪刀巷已经没了,在鼓楼危旧房改造中已经让推成平地了,现在是一片荒草地,北岳庙现在已经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要不是一户人家门框上钉着“北岳庙XX号”的牌子我也只能凭猜测了,察院后也是这么认出来的。
作者: jafun123    时间: 2008-5-27 08:51
新生里
丁字形走向:南起并州东街,北至东岗东巷,东至建设南路。曾名流沙坡。这里原为坟地,沙石,1956年新建宿舍区形成街巷,故名新生里。1982年市革委确认为标准名称。
作者: jafun123    时间: 2008-5-27 08:52
这里懂行的人挺多的嘛!!!!!
作者: jafun123    时间: 2008-5-27 08:59
原帖由 baobeiwen 于 2008-5-26 19:01 发表
我先来回答一下,看对不对啊:东方问的红市街的前世今生我建议到百度,那里最全面,但是现在已经没有红市街了,原来的位置就是现在的桥头街东半部分(宁化府宁星大酒店门口那截路),和公交也是有关系的,原来牡丹行 ...

知道的不少嘛!!哈哈!!继续加油,帮我也解答一下踊跃提问巴友的问题
作者: jafun123    时间: 2008-5-27 09:25
原帖由 passerby 于 2008-5-26 21:42 发表
据说韶九巷是“烧酒巷”的改称。因人们觉得“烧酒”二字不雅,而以《礼记》中“萧韶九成凤凰来仪”的“韶九”二字代之,取名为韶九巷。但这只是一个传说,真实情况是这里在明代以前是乐工所在,所以以“萧韶九成凤凰 ...

加油!!!
作者: jafun123    时间: 2008-5-27 09:31
原帖由 passerby 于 2008-5-26 21:42 发表
红沟路的来历就很简单了,在很早以前环境好的时候,这些地方满山红叶,名字大概就是来源于此,唐宋都有游记记载,晋阳东西两山秋天到处可见红叶,甚为壮观。

指出楼上的回答的一点问题,红叶说是指西山那边的红沟路,而郝庄村这边的红沟路是这样的:南北走向,南起五龙口街,北至大东关南巷。原系一条红色土质的沟,雨季内流红色泥水,解放后陆续兴建民居形成街道,因地得名红沟。经太原市革命委员会一九八二年八月十八日60号文确认为标准名称。
作者: jafun123    时间: 2008-5-27 09:35
原帖由 baobeiwen 于 2008-5-26 19:54 发表
北岳庙就在靴巷北口西面,一会再告你详细情况,还有,已确定大剪刀巷没了,现在是一片荒草地

你说的这个地点不是很准确,北岳庙,东西走向:东起大剪子巷,西至帽儿巷。北岳庙,即北岳恒山之庙。明时此处建有北岳庙一座,故名。
作者: 东方号    时间: 2008-5-27 10:39
谢谢大家,红市街是太原第一条水泥路啊,所以要问问了。再问下松花坡、小二府、临泉府、活牛市、兵工南马路以及一人巷
作者: passerby    时间: 2008-5-27 16:56
不要为难大家嘛,这些街道名不少都不存在了,松花坡(紧挨杏花岭)已并入五一路,小二府巷已并入东后小河街,临泉府现在已经变成鼓楼世纪广场了,活牛市(就是宽银幕-开化寺之间的解放路)50年代就并入解放路了,兵工南马路路口在104路内环胜利街站东面,已经奄奄一息了,依仁巷(宜人巷、一人巷)在府东街和柳巷之间,南北折西,已经基本上被地产商消灭了。

[ 本帖最后由 passerby 于 2008-5-27 16:59 编辑 ]
作者: passerby    时间: 2008-5-27 16:58
原帖由 jafun123 于 2008-5-27 09:31 发表

指出楼上的回答的一点问题,红叶说是指西山那边的红沟路,而郝庄村这边的红沟路是这样的:南北走向,南起五龙口街,北至大东关南巷。原系一条红色土质的沟,雨季内流红色泥水,解放后陆续兴建民居形成街道,因地得 ...

完全同意,郝庄村这一带严格讲不属于东山,在宋以前离晋阳城也较远。
作者: G21108    时间: 2008-5-27 17:09
服装城上面还有一条路也叫红沟路,不是五龙口这的这条。那条路怎么来的?
作者: passerby    时间: 2008-5-27 21:07
标题: 为方便吧友,摘录一部分街道地名的来历
朝阳街(含巷):位于郝庄村北,原名新郝庄街。1982年拓建后,定名为朝阳街,因处明城迎晖门以东,故名。
平阳路:明清时是太原通往山西南部的大道,称东官道。五十年代初,在原官道的基础上扩建,因系新建南路向南延伸段,曾称新建南路(南段)。1982年9月,以古平阳府名命名为平阳路(平阳,现临汾市古称)。
大同路:原名新建北路,1982年向北延伸至太原第二热电厂,并将胜利街以北段以山西大同市名命名,更名大同路。
恒山路:原名解放北路,1982年将太钢铁路立交桥以北段以山西省有北岳恒山,更名恒山路。
迎新街:1955年,新华化工厂等企业兴建职工住宅区,为反映新中国工人阶级迎接新战斗做出新贡献的豪迈之情,定名迎新街。以迎新而名的街巷有迎新街、迎新路及派生街巷10条。
职工新村:1952年,太原铁路分局等单位,在道场沟、剪子湾的南头沟、山角崖、奶头、杨树地兴建职工住宅区,故命名职工新村。以职工新村而名的街巷有新村路、职工新街及派生街巷4条。
和平路:1955年进行展筑,命名为和平路,寓民主改革胜利,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之意。1956年将和平路向南延伸段,命名为和平南路,原路改称和平北路。
兴华街:1971年在胜利桥西修建通往和平北路的道路,命名兴华街,寓意振兴中华。
漪汾街:1994年建成,有汾水漪涟、花团锦绣之美,遂命名。
五一路:1951年,将原首义门街、新开路、松花坡、精营中街、新民头条打通合并拓宽,向北延伸至胜利街。1955年9月20日命名为五一路。取意自“五一国际劳动节”。
解放路:此路是在原大南门街、南市街、活牛市街、麻市街、师范街、坊山府街、小仓巷、大北门街及大北门外的土门街、上北关街等狭窄街道的基础上建成的,为市内南北干道之一。1955年始建,由于城北是太原解放最早的地区,故命名为解放路。后向南延伸至体育馆,将大南关街、小南关街并入,称延伸段为解放南路。
建设路:1953年在明府城东城濠位置上修筑而成。修建该路时,正值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建设大发展的时期,因命名为“建设路”。1955年展筑延伸后更名为建设北路,向南延伸段称建设南路。
迎泽大街:明太原城共开八门,南面二门为迎泽门(大南门)和承恩门,取“承迎皇恩国泽”之意。1956年将迎泽门外原护城河以南的一条不足6米宽的土马路即“晋西汽车路”拓建成大街。因该街正处于迎泽门外,故命名五一广场以西至迎泽桥东一段为迎泽大街。七十年代后期向东延至太原火车站。1996年桥西段建成后,称迎泽西大街。

菜园街:清代,此处有部分菜农种菜,称东菜园、西菜园。太原解放初期称菜园村。后居民增多,形成街巷。以菜园命名。
傅家巷:地处庙前街、都司街之间,并与两街相通。清初傅山曾居于此。因而清末以来称傅家巷。
新民街:民国初年,全国兴起了新民运动,是时冠以新民的街巷有新民东街、新民西街、新民中正街、新民南正街、新民北正街以及新民头条、二条、三条、四条、五条。今有新民东街、新民北街及派生街巷3条。
达达巷:在今鼓楼街北侧。元代为蒙古贵族和军事首领聚居的街巷,因称“鞑靼”巷。清末以来称达达巷。
上官巷:明建太原城后形成的街巷。当时有一邵氏官员,颇有声望,居于此,故清称邵官巷。后音转“邵”为“上”,民国时已称上官巷。
坡子街:北通城坊街,南连三桥街。因此地北高南低,自然形成土坡,故名。清称坡子上,又称平顺街。民国以来称坡子街。
双龙巷:处杏花岭北,地形隆起,状如双龙,故称双龙巷。清末,河北居民聚居于此,称直隶庄。民国初年,山西省民政厅长孟元文建宅于此,改称升官巷。后孟家连遭祸事,认为是屋后的“玉皇庙”作祟,故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名双龙巷,冀望“双龙”镇伏邪气,以求家业兴旺。
万柏林:民国年间,阎锡山计划修建陵园(墓地),选址于此并曾栽植大片松柏树。遂得名万柏林。以万柏林而名的街道有万柏林路。
柳巷:据《永乐大典》卷5200记载,明代以前太原府城即有大柳巷、小柳巷。明初修建晋王府,大柳巷扩入王府内。今柳巷北路疑为小柳巷演化而来。其派生街道有柳巷南路、柳巷北路。
牛站:地处迎泽公园南门对面。元代设有站赤(驿站),为牛站,明代称牛站村。太原解放后,形成街巷,以牛站而名有牛站新路、牛站街及派生街巷4条。
作者: jafun123    时间: 2008-5-28 10:05
一下说那么多。挺好。谁还问?
作者: 稀里哗啦    时间: 2008-5-28 23:03
原帖由 jafun123 于 2008-5-27 08:51 发表
新生里
丁字形走向:南起并州东街,北至东岗东巷,东至建设南路。曾名流沙坡。这里原为坟地,沙石,1956年新建宿舍区形成街巷,故名新生里。1982年市革委确认为标准名称。

流沙破小学就是旧名。。。原太原一中“新校区”建成前是一片坟地,且附近居住有大量上世纪大概60年代来逃荒的人。。。现在来看,其实新生里更像一个十字形。。。。
作者: 同业巴士    时间: 2008-5-28 23:23
傅家巷:地处庙前街、都司街之间,并与两街相通。清初傅山曾居于此。因而清末以来称傅家巷。
我家以前就在这里住
作者: baobeiwen    时间: 2008-5-29 09:02
原帖由 同业巴士 于 2008-5-28 23:23 发表
傅家巷:地处庙前街、都司街之间,并与两街相通。清初傅山曾居于此。因而清末以来称傅家巷。
我家以前就在这里住

我就在庙前街住的,天天路过傅家巷,那儿还有一条陈家巷
作者: jafun123    时间: 2008-5-29 11:01
谁还问啊?
作者: 稀里哗啦    时间: 2008-5-29 23:59
原帖由 jafun123 于 2008-5-29 11:01 发表
谁还问啊?

说说南官坊街与南官坊路吧
还有新城北街和新城南街。。。。。。

[ 本帖最后由 稀里哗啦 于 2008-5-30 00:01 编辑 ]
作者: jafun123    时间: 2008-5-30 08:59
东西走向:东起建设南路,西至并州北路。1902年,山西巡抚会同法国企业,兴修正太铁路。曾有旧太原之南建造法国官员住宅,当地居民把这个住宅称为老官坊。老官坊南面的居发区称为南官坊,一直沿用至今。

南北走向:南起五一东街,北至新城北街。清光绪十三年,新满城新建之初,新城南街与新城北街为一条街,统称为新满城街或新城街。以民国中叶,便以其方位将该街分为南北两段,北段称新城北街,南段称新城南街。 这里的新城指新满城!
作者: 稀里哗啦    时间: 2008-5-30 18:34
原帖由 jafun123 于 2008-5-30 08:59 发表
东西走向:东起建设南路,西至并州北路。1902年,山西巡抚会同法国企业,兴修正太铁路。曾有旧太原之南建造法国官员住宅,当地居民把这个住宅称为老官坊。老官坊南面的居发区称为南官坊,一直沿用至今。

原来的南官坊街是东西走向,现在叫迎泽南街了。南官坊路是北起迎泽大街,南至桥东街。
(以前南官坊街是T型道路)
作者: feng139    时间: 2008-5-30 21:28
学府街怎么来的啊
作者: passerby    时间: 2008-5-30 22:38
很简单了,学府是指山西大学,因此命名的。山西大学作为山西第一学府,始建于1902年,是我省第一座综合高等学府,在全国也是较早的(后面说明),又是现在的山西大学、太原工业大学(原山大工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原山大医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原山大师范学院,后南迁至临汾)、山西农业大学(原山大农学院,后南迁至太谷)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北京大学部分文科专业的前身,以学府称之,当之无愧。
直到辛亥革命前,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为全国仅有的三所大学。
作者: 雨木木    时间: 2008-5-30 23:17
一提起地名,就想起那些可恶的地产商了!!!猪狗不如的东西,大家上网随便查查就够生气的了
作者: jafun123    时间: 2008-5-31 09:35
木木想说啥了???
作者: 自由號♂帆船    时间: 2008-5-31 11:48
哗啦说什么在小东门??
作者: 稀里哗啦    时间: 2008-6-5 17:16
原帖由 自由號♂帆船 于 2008-5-31 11:48 发表
哗啦说什么在小东门??

都司街,坐105或104就能看见,巷口大大地写的“都司街面皮”。(好象是都司街面皮。。。。。。。反正不是面皮就是凉粉。。。。。。)
作者: passerby    时间: 2008-6-6 19:58
原帖由 稀里哗啦 于 2008-6-5 17:16 发表

都司街,坐105或104就能看见,巷口大大地写的“都司街面皮”。(好象是都司街面皮。。。。。。。反正不是面皮就是凉粉。。。。。。)

那是面皮店的名字,都司街可不是在那里,都司是明朝太原都指挥使司衙门的简称,以此得街名,在水西门街南海街十字路口北向和羊市街相连。
作者: jafun123    时间: 2008-6-11 08:31
看来巴友都懂了!!!!!!!!!!!????????
作者: dingdang    时间: 2008-6-22 00:37
百度太原吧里的经典帖子,《我有三本太原地名志,大家有不知道地名来源的可以留言问我!》有数百条太原地名的解释来源,还有珍贵老地图。
http://tieba.baidu.com/f?z=19864 ... C%AB%D4%AD&pn=0
作者: passerby    时间: 2008-6-22 20:35
近来看到不少人都在引用太原的两座南城门迎泽、承恩之名来自于一首古老的民歌《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大意是说世间万物都承迎南风的恩泽。于是就叫迎泽、承恩门,这是没有历史知识的表现。
承恩门的意思是奉天承恩,解释一下,在明朝,承恩门,背拥晋王府第,最初定名做太平门,乃求一方(太原)之平安,一府(晋府)之平安。百余年后,更名承恩门,有两意,一为承迎上天恩赐,不忘天命所属;一为承蒙皇恩浩荡,牢记国之眷顾。而且承恩门在有明一代,几成晋邸专用之门,凡皇帝之诏制,凡皇家之遣臣,均由此门而入。
迎泽门的意思是沐迎泽润,取受汾河泽被的意思,众所周知,晋阳依汾水而兴,为汾河命名城门也是很自然的,古人尊南,显其重视,再加上承恩门不对百姓开放,只有迎泽门出入,惠泽百姓,因此就命名为迎泽门。

[ 本帖最后由 passerby 于 2008-6-22 20:36 编辑 ]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