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德国“公交优先”的精细化管理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陵人
时间:
2010-9-12 12:57
标题:
德国“公交优先”的精细化管理
德国“公交优先”的
精细化管理
周海滨
前天,我在解放大道新华路站看到这样一幕:一辆802在站台一晃而过,一位乘客反应过来追赶,车已启动,追了几十米敲打车身,车子依然扬长而去。
就在上周,笔者赴德国旅游城市弗莱堡探访了当地的公交系统。我得知德国的公交也曾经历过武汉现在的状况:在上世纪70年代,乘公交被德国人称为“穷人专利”。由于1960年代德国城市的轨道交通经受了一场系统性拆除,给私人汽车发展腾出道路。乘坐公交,成了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车厢里臭气熏天垃圾随处扔、换乘麻烦站点少、速度慢耽误事。所以,只有那些“老弱伤残人士”才坐公交。
这时社会组织活跃起来。弗莱堡的环保人士给ZF提建议:相比于扩建公路,充实公交线路更省钱;他们建议公交公司清洁车厢,每四百米就要设一个公交站,各类交通方式换乘衔接要方便,下车十分钟内要有另一个方向的公交到达等等。社会团体与公交公司合作,建立公交俱乐部:每个月只需交一小笔会费,可以无偿使用公共自行车、免费搭公交乘地铁,无偿租用小汽车,坐“的士”还可享受7折优惠。
在我看来,是否选择公交出行,准点、方便、舒适是三个主要因素。以准点为例,德国无论轨道交通还是巴士,每辆车到达时间精确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交专用道制度。武汉市也划出了许多公交专用道,但是执行起来效果却不理想;而德国在这方面惩罚很严厉,市民会自觉避开公交专用道行驶。
以方便为例,弗莱堡在规划沃邦等新区建设时,会先把公交线路确定,居民区在线路两边依次散开,保证了居民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到达公交站。武汉新建小区集中的地方,便可借鉴类似经验,先把居民出行便利作为规划的重要指标,谋定而后动。
舒适方面,是武汉公交面临的大问题。一方面,乘客在车厢里吃喝、打毛衣、晒脚等行为涉及公德涵养提高;另一方面,车辆闯红灯、急刹车,车内异味大、脏乱的现象不绝。这些情况纠结在一起,让乘客在车内感到不舒服;不准时、不方便,也逐渐把中等收入群体“驱赶”到买小车的行列,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
如何让“公交优先”名副其实?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精细化管理”。ZF要切实本着“以乘客为本”态度,执行公交专用道制度;公交公司要俯下身段,提升车厢环境质量;适当的时候可以引入民间资本,用市场化的方式冲击“铁饭碗”、“官老爷”的做派。
此外,ZF管理者与市民的互动也十分重要。市民的感受是公交最真实的状况,如何提升公交质量,在换乘中需要哪些改善,最有发言权的是乘客。这就需要管理部门畅通建议渠道,甚至用经济奖励的办法,鼓励市民提出问题,逐步解决。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