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北京昨日拥堵路段创纪录 六因素叠加引发暴堵
[打印本页]
作者:
icebcr
时间:
2010-9-18 15:35
标题:
北京昨日拥堵路段创纪录 六因素叠加引发暴堵
如果今天不是休息日,昨夜全城堵车的噩梦很可能将持续到今晨。直到今天,本报热线仍然连续接到市民电话,反映对交通拥堵的不满和对北京交通的建设性意见。
昨晚7时,交管局路况信息图上几乎是一片红色,拥堵路段高达创纪录的143条。尽管大批交警上路疏导,但效果并不明显,不少市民在问:为何北京交通已经脆弱至斯,警察的疏导怎如此无力?
现场
200米的路走了半小时
昨天傍晚,路上的司机们切身体会了前段时间110国道上货车司机们的惨痛心情。
市中心,从正义路驾车西行的梅先生无数次抬头紧盯前方高悬的红灯,在无边无际的车流中艰难跋涉,半个多小时后,才“挪到”前门城楼;城南蒲黄榆,雨雾中几名交警徒劳地在路口四面奔跑,尽全力引导车流,却基本无效,整个路口如同按了暂停键,被堵得心烦意乱的司机们集体鸣笛,发泄愤怒,让整个路口混乱之余嘈杂不堪;城东五环路,记者驾车一路北行,时速始终没能超过10公里,本以为堵车原因是交警正在检查违法进入五环的大货车,只要驶过查车路段就可畅通,然而接连途经京沪高速、京哈高速、京通快速的各个节点,没见到丝毫查车迹象,而拥堵却越来越严重;城北德外大街,越是堵车越出事故。晚上6点多,内侧车道的事故车让这里的交通陷于瘫痪,间接影响到了环路,让本已近乎停滞的环路车流雪上加霜。
原因
6因素叠加造成道路拥堵
严重的堵车不由得让老司机们回想起2001年12月7日的京城大堵车。那场因小雪引发的全城拥堵催生了北京雪天交通保障机制,并进而陆续发展出了一系列应急方案。然而,又是一场小雨,让北京再度陷入了严重拥堵。被堵得火冒三丈的大批司机们在抱怨之余,也不禁开始怀疑,这么多应急预案,为什么还不足以应对北京今日的交通形势?
昨夜,交管部门对严重堵车进行了分析。交管部门认为,堵车的主要原因有六项。
①全市普降小到中雨,湿滑路面上车辆行驶缓慢。
②周末各类聚会出行过于集中。
③尾号4和9的限行车辆较少。
④中秋临近,进出京道路及交通枢纽、繁华商业街区交通压力突现。
⑤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猛,截至9月12日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51万辆,市区道路处于超饱和状态。
⑥路面剐蹭事故增多。
交警告诉记者,现在高峰时期的北京交通已经处在临界状态,在如此高的车辆保有量和使用率之下,路面稍有波动,如发生事故、出现故障车,甚至是交警处罚违法车辆,都有可能造成拥堵。
尴尬
乘公交出行遭有车族抵触
针对市民对警方疏导能力的质疑,交管部门表示,各种预案中规定的是警力投入的数量和地点以及相应的指挥力度。而北京近两年的机动车增长过于迅速,暴增的车流、大批上路的新手,早已大大抵消了交警疏导所能达到的效果。为此,警方呼吁市民尽量改变出行习惯,多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以节省时间,减小交通压力。
然而,面对警方的建议,不少市民并不买账。家住天通苑的市民孙女士告诉记者,虽然被堵到头昏眼花,她也不愿意放弃开车。“早晚高峰,地铁里挤得让人觉得已经丧失了最起码的尊严。”孙女士说,每天两次和大批陌生人前胸贴后背,对乘客,特别是女乘客实在是种煎熬。“自己开车,起码能避免这种尴尬。”
建议
能否制定更可行的交通预案
昨夜10点多,市民张源和先生发出微博,称仍然被堵在长安街上。
记者上午联系到他时,他对大堵车的不满仍然没有平息。“昨天晚上出门,路口确实能看到很多警察在疏导,可就是见不到效果。我知道北京有很多关于交通的预案,但它们到底能不能真正起到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
常年关注北京交通的张先生认为,如果预案实施之后,仍然出现像昨天那样的堵车,足以证明这些预案已经失效,各级ZF,或者是交管部门,就应该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如今的交通已经不是交警站在路口就能疏导的了。应该拿出更有效的办法,减少高峰时段的上路车辆。在限制私家车的同时,必须也要对公车进行强有力的限制。”
与张先生相似,给本报打来电话的市民普遍反映,交通拥堵的背后原因是北京大幅度增加的人口、高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以及多个卫星城不甚合理的规划,导致“潮汐交通”太过明显。人民网网友“天下为公”说,即使只是治标,市ZF有关部门也早该痛下决心。对昨天的堵车,交管部门应该提前有所预见。那就应该在晚高峰到来之前,通过短信或北京的门户网站,提前发出预警。
明天,本市将迎来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51万辆之后第一个不限行的工作日。交管部门表示,在十一之前,由于节日交通特点日益明显,市民出行时,特别是晚高峰期间,务必做好心理准备,提前选择合适路线和交通方式。
本报记者 安然
作者:
录像机
时间:
2010-9-18 16:36
没办法,还是阿Q一点吧。。。
作者:
petrcech
时间:
2010-9-18 16:59
说半天,交管局自己一点责任没有,也不提城市规划的弊端
作者:
blm9870
时间:
2010-9-18 17:20
没用,所谓预案只是没肉的骨头,让老百姓啃掉牙。这是前几天打车时一位司机师傅之言:“LD们反正不会管的,LD们有专车,提前有人清路,你老百姓愿意买车就买去,反正堵的不是LD们。”
作者:
357路
时间:
2010-9-18 17:22
车确实是太多了……
作者:
jhmap
时间:
2010-9-18 18:11
赶快清一些人出北京就行了,而且绝对数不能少。
作者:
h1_h
时间:
2010-9-18 19:12
车多是现实,看如何治理了。如城里停车费都涨到每小时50元,那样开车出行的就要考虑成本了,当然这个只是一方面,还要公共交通事业发达才可行,所以现在ZF正在加大开发地下交通。
作者:
gaochenxiao
时间:
2010-9-18 19:26
人太多!!
作者:
rex819
时间:
2010-9-18 19:30
以后应该改成一天只让2个尾号上路 (哈哈本人没车)
作者:
96321
时间:
2010-9-18 19:33
回复
blm9870
的帖子
顶!!!
唉,这个就像我签名这样的呀!!
作者:
357路
时间:
2010-9-18 20:48
过春节什么的交通最通畅了……
作者:
ragnaroks
时间:
2010-9-18 21:08
车多不是问题,还是交通局的问题.
作者:
ed4avin
时间:
2010-9-18 21:42
私家车太多了,公交车太少了
作者:
冬冬
时间:
2010-9-18 21:59
多方面的因素吧,如果有五分之一的私家车主从现在开始不开车,改公交上下班了,我觉得公共交通可能都吃不消了吧...所以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好解决
作者:
edwin
时间:
2010-9-18 22:03
今天继续延续了昨天的堵车……
作者:
sshhuuoo
时间:
2010-9-18 22:27
每年快过国庆的时候都这样,早就习惯了
作者:
Teutonic.K
时间:
2010-9-19 00:50
北京的交通 的确没救了 本质就是当初的规划问题 过分依赖环路 同时立交桥却修的不合理 如果想根本改变 就是重建 可那样的成本就更高了 唉 因此现在的地铁可千万不能短视啊 必须百年大计啊
作者:
weisongpo
时间:
2010-9-19 08:17
就是车太多了,为了拉动经济,不敢限制购买私家车,但不限制私家车,北京交通无解。
作者:
左翼萝卜
时间:
2010-9-19 08:21
毕业以后就离开BJ,没辙。
作者:
天凉好个秋
时间:
2010-9-19 13:30
LS说得对,但我感觉还应加一前边哪位仁兄说的:规划的问题!
到处在建 什么什么区,如CBD、ABP之类的,做规划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建那些所谓的“区”交通怎么办?目前西三环已经够堵的了,ZF还要在那里建个什么金融商务区,交通想过了吗?你建好后怎么上班?小车往哪儿放?行人怎么走?公交怎么过?
环路建了一条又一条,就是在原有的城墙基础上再套上一堵堵的墙,仔细想一下:从南城到北城有几条能直接过去的路,除了环路?好像没有吧,那么多车都挤到环路上去了,能不堵吗?!
我就在ABP上班,但“可爱”的地铁9号线就是不到这里,那个科丰桥设计得那个B样,上班来的时候堵,晚上回家的时候堵,就没有不堵的时候!最近是更堵了,每天上班都得晚,下班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家,有时下班一个小时了还在科丰桥南堵着呢!
哎!别说什么了,阿Q一点儿吧!
作者:
方庄地图
时间:
2010-9-19 14:37
关键是交通管制!其他原因都扯淡!
作者:
blm9870
时间:
2010-9-19 21:00
本帖最后由 blm9870 于 2010-9-19 21:08 编辑
北京的交通 的确没救了 本质就是当初的规划问题 过分依赖环路 同时立交桥却修的不合理 如果想根本改变 就是 ...
Teutonic.K 发表于 2010-9-19 00:50
话是不错,可是国情就是只看目前,不看长远,都一次修到位了,工程队吃什么啊,他们就靠无休止地修修补补吃饭呢。这也是为什么豆腐渣工程多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从北京(其实不止北京)许多道路上一块一块的补丁就能看出来当初规划基本是纸上谈兵,总是想起要铺光缆了,挖,埋完了再铺,于是乎一块与众不同的补丁就出现了,想起什么管道有问题,挖,然后再铺……弄得路面不平也不美观,而且回填不好还会造成塌陷等隐患……说来说去,还是国人的思想有问题,无论是开车的还是走路的还是修路的……诸多因素加在一起,到头来吃苦的还是老百姓自己,中国人聪明,可惜没用对地方,糊弄来糊弄去,到头来还是自己受罪~~
加上人多车多,记得之前一个帖子里有这样一段另我印象最深刻:家住天通苑的市民孙女士告诉记者,虽然被堵到头昏眼花,她也不愿意放弃开车。“早晚高峰,地铁里挤得让人觉得已经丧失了最起码的尊严。”孙女士说,每天两次和大批陌生人前胸贴后背,对乘客,特别是女乘客实在是种煎熬。“自己开车,起码能避免这种尴尬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