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运行半个世纪 退出历史舞台 惜别“大辫子”
[打印本页]
作者:
酷似洋葱
时间:
2008-6-29 11:59
标题:
运行半个世纪 退出历史舞台 惜别“大辫子”
6月26日,随着公交生力军-23辆龙江大客的集体亮相,哈尔滨最后一条无轨电车线路117路完成了新老更替。哈市最后一条由无轨电车运行的线路在坚持了8年之后也走向了双燃料的新时代,曾经承载着台多历史文化信息的老无轨由此在人们的记忆中定格。
1958年,哈尔滨有了第一辆无轨电车,从次,几乎每一代哈尔滨人的成长历程都伴随着无轨电车的记忆。
哈尔滨的老公交们还记得,当年无轨电车第一次亮相披红戴花,风光无限。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无轨电车由新生走向了壮大,撑起城市公交的半壁江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老无轨电车迎来了辉煌,成为城市人最主要的代步工具,不管是你领导干部还是平头百姓,只要不骑自行车就得乘公交。人们对他的态度很矛盾,恨他又离不开他,老无轨曾记录多少喜怒哀乐。
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老无轨渐行渐远,留给人们的市一个陈旧的背影。
告别老无轨,告别的是一段历史的记忆。然而,挥手之间我们发现,老无轨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半个世纪。
[大辫子没有汽油味
28日一大早,哈市电车公司的司机方纯像往常一样带着桶和刷子来到停车场,清洁他的老伙计--一辆117路无轨电车。可是,走到停车场才想起,陪伴了自己十几年的老伙伴已经退役了。
他笑着对记者说,没办法,毕竟开电车十几年了,有感情,电车退役这几天,总觉得心里缺点什么。
方纯今年37岁,别看他年纪不大,却有着十几年的驾龄。他爱车、感谢车,生活和工作中都离不开车,甚至于他获得哈市哈市劳模的荣誉也有赖于这两无轨电车。他对记者坦言,不怕你笑话,我做梦开车的时候都要架机电杆,在我的意识里,没有辫子,那都不叫车。
与方纯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电车司机贾宏毅。老贾今年44岁,20岁参加工作就以致与无轨电车打交道。开了这么多年的无轨电车,轻易离开了还真有点舍不得,开别的车可没有那种感觉。
贾宏毅说,当年他开大辫子车是让很多司机羡慕得活。首先,大辫子操作简单,多了两根辫子,少了一个脚踏板,别人的车油门、离合、刹车三个踏板,而他因为是电动,少了一个踏板,犹如十几年前就开上了无级变速。再有就是我从来不用闻汽油味,别人让汽油味熏得头疼,我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开了十几年的车得比别人少闻多少废气。我现在身体健康,还真的感谢大辫子。
首发线路是一路车
据哈尔滨市公共电车总公司运营服务部部长尹邵纯介绍,哈尔滨第一辆无轨电车出现在1958年12月份,到今年正好半个世纪。一位老公交告诉记者,当年大辫子投入运营可是一件轰动的事请。因为解放前的公交车都是有轨电车,走起来叮叮当当响,而无轨电车不一样了,出了两跟大辫子有点特别之外,车身与汽车最接近,那时哈尔滨一共才有几辆汽车,有了车先让老百姓坐,大家能不高兴吗。
第一辆车是披红戴花驶上哈尔滨街头的,当年哈市有关部门特意为他开辟了1路车的线路,使他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贾部长说,哈尔滨第一辆无轨电车产自北京,也就是俗称的京畿型,这种车外形有点像面包,车窗上刷着不同的颜色。在哈尔滨持续运行了很多年,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无轨电车运行灵活、方便,在哈尔滨市场上越来越多,已经占据了公交运营半壁江山。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无轨电车走向了辉煌。据尹部长介绍,无轨电车在哈尔滨的运营线路最多的时候达到9条,营运车辆253台,营运里程90.35公里。现在仍然在运行的线路中101-111路都曾经是无轨电车的线路,后来逐渐被汽车所取代。
电车公司线路也处在变化之中,在加上后来的117路,历史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哈尔滨世纪存在总共12条无轨电车线路。
大辫子曾是一道风景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对于老无轨记忆最深刻的要数那两个大辫子了。
今年三十几岁的胡小杨告诉记者,我小的时候,最愿意看的就是大辫子,搞不懂他们是怎么接到电线上的,可是等我弄明白了,老无轨已经下线了。
一前,哈尔滨的经纬街、大直街等街道确是一到引人注目的风景线。看到无轨电车司机熟练的甩动绳揽,将机电杆搭到电线上,然后电车徐徐开动,曾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心。
哈尔滨市民张大爷告诉记者,无轨电车的好处不只这些,无轨电车开的平稳,哪像现在汽车那样一刹车能把人晃个跟头。所以,那时的人在车上一般都不用扶把。再有,那车也没有汽油味,不晕车,很多孕妇去医院都坐无轨电车。而最让哈尔滨人念念不忘的是无轨电车的票价,据张大爷介绍,那时不过分区点就是无分,过了分区点就是一毛,过两个分区点就是一毛五分,这样的票价一直维持到1986年。
说起从前的无轨电车,在几位司机的头脑中浮现的都是拥挤的记忆。贾宏毅说,那时候车真是挤呀,由其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没有点技术和力量还真是挤不上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贾宏毅曾经是103路驾驶员,休班的时候,他在博物馆车站维持秩序,车来了,我们帮着往车上推人,否则关不上门,挂在外面的,我们要做工作把他劝下来。这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记忆中的乘车难。
运力不足,无轨电车超负荷运营,电车司机也在超负荷运转。
据介绍,那时候在公交司机中留传这一个顺口溜,动天冻死,夏天热死,有屎有尿憋死,遇到不讲理的气死。贾宏毅说,那时候司机压力非常大,有时候连打一壶水的时间都没有。司机们练就了一手绝活,在家里带的一饭盒饭菜,三分钟就能吃光。
无法解决的是上厕所难,因为没有时间,司乘人员尿裤子那都不是什么新闻了,哈市著名相声演员师盛杰还跟据此事编了一个相声段子,乘务员憋得受不了,报站的时候把西香坊报成了茅房。
方纯说,那时的司机处理事情火候特别不好掌握,乘客在车下的时候上不去车,司机挨骂,上去车了,人太多开不了车司机也挨骂。即使这样,现在回忆起来也挺温馨的,毕竟那时候无轨电车解决了市民的处行难。
哈市最后的无轨电车下线
尹部长说,117路事1999年投入运营的,配车30辆,起始终点分别香坊区公滨路传染病院和道里区前进路,线路全长14.1公里,每天运客量搭到2万人次。
据介绍,当年无轨电车相继被取消后,政府顺应民意,,决定在城市边缘地区保留这么一条电车线路。这批车是哈市龙江客车厂和电车公司联合研制的,共下线100台,这批车的不同之处在于,车上配有双电源,遇到电网故障或者堵车,无轨电车机电杆自动降下,车还能形式一公里左右。
公交车的报废年限是八年,转眼间这批最后的无轨电车也是大限已到,尽管不情愿,可是新车接续不上,无轨电车之能全面下线。
尹部长说,实际上,117路无轨电车在今年5月10日就已经停了。因为三大动力路热网改造开始,无轨电车受线路制约无法绕行,到6月10日无轨电车正式下线。
期待以新面貌重新上路
方纯说,无轨电车有几个特点是非常适合公交运营的,首先是适合气候特点,无论多冷的天气,无轨电车都不用入库,第二天早上搭上电线就能开,其次,操作简单,节省能源还环保。
方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台车使用周期8年,无轨电车耗电折合38.54万元,双燃料车耗油气攻击81.69万元,现在油价普涨,无轨电车更有优势。
转自2008年6月29日生活报第二版 记者:王萌
然而,无轨电车建设运营成本之高令人咋舌,尹部长介绍,这次30台无轨电车下线,公司涉及转岗人数达到300人,其中许多都是无轨电车维护人员,据介绍除无轨电车司乘人员外,维持无轨电车正常运营,还需要配电站控制线路,架线队维护线路,帆布组维护交接车(双节无轨电车)中间的通道、棚靠等,这些还不算车辆本身的维护人员。
现在算上给整条线路富则供配电的后勤保障经费支出等支出,一年线路直接亏损300万元,由于受市政工程影响,10年中,线路一直处在时断时续的运营状态中,仅今年上半年红旗大街通乡街地区改造就出现了3次停运
尹部长说,成本高、电车网络视觉污染使电车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在能源趋紧,提倡节能增效的大背景下,无轨电车环保、节能、低噪音等有点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无轨电车的退出未必是永久性的,也许有一天他还会汇到人们的视线中,尹部长说,虽然无轨电车停运了,但是线路上的辅助设施还仍然保留着,而且公司方面已经多次相有关部门打报告要求恢复无轨电车运营。
尹部长说,做为老电车人,我们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希望无轨电车能以新的面貌在哈尔滨市民面前重新展示风采。
作者:
fordbenson
时间:
2008-6-29 12:48
最后的希望也是渺茫的,ZF只能看到电车的投入成本高、天空有架空线,不会看到是否会污染环境,而且最重要的就是电车要比CNG贵上很多,至少也是CNG的5倍成本,如此下去电车估计要和我们说白白了!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