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转】松花江大桥今晨全线通车 从打桩到通车仅17个月 [打印本页]

作者: ljk    时间: 2011-9-28 08:38
标题: 【转】松花江大桥今晨全线通车 从打桩到通车仅17个月



松花江上第一座桥在哈尔滨,松花江上曾经最堵的桥也在哈尔滨……历时17个月的“四季施工,昼夜不停”,今天凌晨,松花江公路大桥扩建工程全线通车,冰城“跨江中轴线”上添了一座新桥———松花江大桥。重新畅通的“跨江中轴线”,成为江南江北相连的重要节点。




“大剪刀”让车速慢了


松花江上第一座桥,被哈尔滨人称为“老江桥”的滨洲铁路桥,是中东铁路。1986年松花江公路大桥建成投用。20年后,这座当时松花江上“最宽的桥”却成了最堵的桥。近几年,哈尔滨市过江交通流量猛增,大桥超负荷运行,交通拥堵严重。

据哈尔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罗辑介绍,松花江公路大桥交通拥堵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车辆要经过“大剪刀”上桥,正常主桥的车时速60公里/每小时,在“大剪刀”上,车时速只能达到30公里/每小时。松花江公路大桥甚至为此取消了非机动车道,但仍无法根本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另外,大桥南岸连接线采用环形引桥落地后接哈药路,引桥半径仅50米,通行能力弱,与二环路、友谊路、河鼓街高架桥等衔接问题导致交通冲突,经常出现“桥上不堵桥下堵”的现象。


17个月建成新桥



为打通冰城“跨江中轴线”,2010年5月总投资6.66亿元的松花江公路大桥扩建工程开工。松北区项目一办负责人林树辉告诉记者,大桥扩建工程从立项到审批,仅用了6个月,创下冰城建桥史上获批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基础设施项目纪录;松花江公路大桥扩建规划从提出到完成,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松花江大桥建新桥的任务由松北区承担,国内少有。新建松花江大桥、新建江南5条引桥、松北大道配套拓宽……从2010年5月打下“第一桩”,到今天全线通车,仅仅用了17个月,被建桥专家称为奇迹。

罗辑说,松花江公路大桥与哈药路高架桥连接,改善了上桥车辆速度缓慢问题。江南多条引桥延展通往江南主城区各方向,也放大了“跨江中轴线”的路网辐射功能。5年内,松花江公路大桥、松花江大桥双桥并行,承载市区主要过江交通流量应该没问题。

作者: ljk    时间: 2011-9-28 08:41
一座桥承载城市变迁史——松花江大桥的前世今生






一座桥的兴衰与一座城市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哈尔滨的城建史上,再没有一座桥像松花江大桥(原松花江公路大桥)那样牵动人心,承载着冰城人的情感与记忆———

她英姿挺拔的“剪刀”造型曾是展现冰城光荣与梦想的自豪“图腾”;可当“剪刀柄”上爬满蜗行的汽车时,她又成了城市发展的一处瓶颈。

2011年9月28日凌晨,已是25岁“高龄”的大桥经历了历时17个月的扩建改造“大手术”,一座并肩的“姊妹桥”拔地而起,以崭新的姿容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端是繁华富庶的江南老城,一端是生机勃勃的松北新区;一端连接历史,一端通向未来。

梳理松花江大桥的前世今生,不难寻觅到这座跨江大桥见证城市发展履迹的铿锵有力。


1986年9月20日,并排五辆轿车通过松花江公路大桥。

哈尔滨人的“大桥情结”


讲述人:李大娘 “听说大桥通车了,我们一家人穿上新衣服,借来照相机,特意到大桥上走一圈儿,留个影。”“这么漂亮的大桥就在家门口,我这老哈尔滨人可自豪了,来了外地的亲戚,总要领到桥上转转。”


老桥创下多项全国第一

在松花江公路大桥建设之前,松花江哈尔滨段只有两座桥,一座是建于1900年的松花江铁路桥,一座是建于1934年的公铁两用东江桥。由于缺少过江通道,过江难成为哈尔滨发展的一处瓶颈,哈尔滨人太渴望有一座通畅的过江大桥了。

1983年5月,集全省之力建设的松花江公路大桥动工修建,由时任省长的陈雷出任建设总指挥。经过40个月的奋战,松花江公路大桥于1986年8月30日竣工。大桥规模巨大,结构新颖,呈剪刀形状,全长1565米,主跨90米连续梁是当时全国公路连续梁桥跨之最,获国家鲁班奖。这也是解放以来我省松花江流域上建设的第一座特大型永久性公路桥梁。

“当年的公路大桥是以会战的形式建设的,那场景至今难忘。”曾任松花江公路大桥第一工程队队长的李春城说,“当时大桥作为城市出城口建设,不属于城市道路,所以命名为公路大桥。这座桥在跨度、工艺等指标上创下多项全国第一。”

今年已经67岁的李春城退休前是省交通厅的总工程师,目前在松花江大桥扩建工程指挥部担任技术总监。“当时从全省各地市抽调了21名骨干技术人员,大家的干劲非常足,边学边实践,采用的许多技术都是全国领先的。”李春城说,“我是从黑河调来的,到工程结束时,就从队长被‘提拔’到总工的岗位了。”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松花江大桥的建成贯通了哈尔滨至黑河、萝北、满洲里等国道干线,成为全省公路交通的枢纽。

“大剪刀”是冰城的标志物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初,松花江公路大桥一直是哈尔滨市以及黑龙江省公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冰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大剪刀”的独特造型一度成为冰城的标志物。

“听说大桥通车了,我们一家人穿上新衣服,借来照相机,特意到大桥上走一圈儿,留个影。”提到当年看到新江桥时的兴奋,家住道里区河图街的李大娘记忆犹新,“这么漂亮的大桥就在家门口,我这老哈尔滨人可自豪了,来了外地的亲戚,总要领到桥上转转。那时大桥上下的摄影摊点就有十多个,接待全国的游客,照相得排队。”

松花江公路大桥的“大剪刀”造型独特精美,旋即成了哈尔滨的标志物,宣传介绍哈尔滨的图片上几乎都可以看到。李春城告诉记者,大桥刚竣工的那几年,来学习参观的外地施工技术人员特别多,尤其是“剪刀”式引桥因造型美观、占地面积小、节约造价,特别受到推崇。

不过,李春城对“大剪刀”也有一丝担心,将来车多了,车速可能起不来。

十几年后,李春城的担心变成现实。

大桥不能承受之重

从松花江公路大桥落成,到2004年四方台大桥开建,近20年的时间里,松花江哈尔滨段未添一座新桥。松花江公路大桥的交通压力逐年递增。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2008年交通流量为85152辆/天,2009年达到101408辆/天,增幅达19%,高峰时交通流量已达到7435辆/小时,现有大桥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大交通容量的通车需求。

对松花江公路大桥做“大手术”,已势在必行。国家发改委在项目批复中,将工程定名为“松花江大桥扩建工程”。



1986年9月20日,少先队员手持气球庆祝松花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17个月,“松北速度”大桥扩容

讲述人:林树辉 “我们变冬闲为冬忙,四季施工,昼夜不停,连春节都没休一天。”“无论是当年的建设者,还是今天的建设者,他们身上都体现着哈尔滨的城市精神,凝聚着对家乡的热爱。”


三套方案选其一

松花江大桥扩建工程指挥部常务指挥林树辉告诉记者,对松花江大桥进行“大手术”曾有三种设想:一是桥面加宽,二是拆了重建,三是再建一座“姊妹桥”。第一种方案在技术上不可行;第二种方案太浪费,也被否决了。第三种方案受到专家推荐,拿出了十多种设计,最后确定的方案是在松花江大桥现有大桥主桥上游25米处建设一座桥梁高度、孔径、长度及外观与现有桥相一致的“姊妹桥”,同时保留南岸引桥独特的“剪刀”造型,再增设与二环路和友谊西路连接桥。这一方案兼顾了各个方面,堪称优中选优。

四季施工新技术创造新速度

老桥,建设周期40个月,投资3亿元;

新桥,建设周期17个月,投资6.6亿元。

两组数字的对比印证着桥梁技术的进步和建设速度的飞跃。

据林树辉介绍,按常规方法施工,新建一座大桥至少要三年时间,而大桥扩建工程从2010年5月开工,到今年9月竣工通车,只用了短短17个月,这其中既有技术进步带来的提速,也体现了松北人超越自我的工作状态。

为确保工程加速,建设指挥部采用“吹沙筑岛”新工艺建设施工便道,利用疏浚航道获取的江沙从堤岸向江中筑起一条500延长米、宽7米的施工便道,用于运送施工材料,从而减少车辆运输费和材料费,缩短施工时间。同时,利用“钓鱼法”,在搭设钢栈桥时,用吊车吊起航架,从岸边向江心运输材料,不仅节省了50%的运转安装费,还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我们变冬闲为冬忙,四季施工,昼夜不停,连春节都没休一天。”林树辉说,“这样‘玩命’地干,终于抢出了时间进度,也保证了大桥交通没因建设停一天,展示了‘松北速度’。”

向施工者致敬

负责扩建工程主桥建设的中交一公局项目经理高俊宏1991年毕业于哈工大路桥专业,当年建设公路大桥时,他曾到工地实习。20多年后,他又成为松花江大桥扩建工程的建设者。

“这是我干得最辛苦的一项工程,也是我献给家乡的一份礼物。”高俊宏说,“这种感觉是别人体会不到的。”

高俊宏告诉记者,在扩建工程施工中,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为项目提速的贡献也很大。以混凝土为例,20多年前拌和机每小时只能生产混凝土20方,需要工人用手推车一车一车推上去;而现在的新设备每小时能生产70方,可直接用输送泵送上去。建设公路大桥当年是举全省之力几千人的大会战,现在他们一个施工单位就承包了主桥的全部施工,建设最紧张时也只有700多人。

“无论是当年的建设者,还是今天的建设者,他们身上都体现着哈尔滨的城市精神,凝聚着对家乡的热爱。”林树辉说,“让哈尔滨的交通变得更畅通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记者在松花江大桥扩建工程竣工现场看到,新桥南北两侧各增建了一个欧式桥头堡,风格、样式与老桥原有的四个桥头堡完全统一。“这不仅是为了美观,也是向20多年前的公路大桥建设者致意。”林树辉说。


畅通“北跃”通道

讲述人:贾锡君 “松花江大桥扩建工程的竣工,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江北新区的可达性和交通效率,改善投资环境,对加快江北地区的发展,促进产业振兴、实现哈尔滨‘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整体发展格局起到支撑作用。”


“完成扩建工程的松花江大桥不仅是现有跨江桥中最宽的,也是距城市中心最近的。”松北区副区长贾锡君说。

贾锡君说,“北跃”发展战略下哈尔滨城市空间骨架的拉大,迫切需要高效率、大容量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支撑。由于受松花江天然屏障阻隔,江北和江南两岸城区之间往来多年来一直受到过江交通的限制,已成为制约江北新区发展与建设的“瓶颈”。松花江大桥是哈尔滨市最重要的越江通道之一,是松北、呼兰两区与江南主城区各项沟通联系的捷径。松花江大桥扩建工程的竣工,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江北新区的可达性和交通效率,改善投资环境,对加快江北地区的发展,促进产业振兴、实现哈尔滨“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整体发展格局起到支撑作用。

“松花江大桥扩建工程不仅是一项交通工程,更是一项景观工程。”贾锡君说,“如果说原有的松花江大桥曾是哈尔滨的标志,那么,延续与再现原有风貌的松花江大桥也将以其灵动的身姿继续成为哈尔滨的一道亮丽风景。”

大江奔流东西,万顷波涛的松花江书写下哈尔滨“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横轴;大桥贯通南北,宽阔通畅的松花江大桥支撑起哈尔滨“北跃”发展的纵轴。

一江一桥,绘出未来冰城发展的重要坐标。


图片均为哈尔滨新闻网资料片







作者: dazui    时间: 2011-9-28 09:07
成天就吹嘘有多快,质量呢。阳明滩赶工期赶得塌了,还吹有多快。快有什么用,人家科隆大教堂前前后后建了1000年,照样是好的,你大陆快的东西多了,有几个后来不被骂的一无是处,就知道搞政治献礼
作者: fxj002    时间: 2011-9-28 09:59
成天就吹嘘有多快,质量呢。阳明滩赶工期赶得塌了,还吹有多快。快有什么用,人家科隆大教堂前前后后建了10 ...
dazui 发表于 2011-9-28 09:07


其实他们真不是在吹嘘有多快,而是想找别的拿得出手的优点根本就没有。。。

作者: 水灵神    时间: 2011-9-28 10:34
等有时间去看看吧,好久没往那边走了
作者: 六月六呀六月六    时间: 2011-9-28 11:45
自从松浦大桥通了,我就没往公路大桥那边去过,趁着天还暖和点去瞧瞧,来个步行。
作者: fordbenson    时间: 2011-9-28 14:09
自从松浦大桥通了,我就没往公路大桥那边去过,趁着天还暖和点去瞧瞧,来个步行。
六月六呀六月六 发表于 2011-9-28 11:45


可惜已经没有暖和天了,明天6度,后天10度十一期间最多也就是15度左右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