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加油,公交车! [打印本页]

作者: 航歌    时间: 2012-6-20 17:25
标题: 加油,公交车!

■2011年度“济南居民出行报告”发布———无论交通高峰期还是平峰期,公交车都最慢■争创“公交都市”,公交分担率需达50%以上济南“公交一族”在出行群体中仅占22.75%
2011“济南居民出行报告”数据摘要——
出行数量 早高峰期间最多250万人次出行?
出行目的 75%以上人群属“刚性出行”,不是上班上学就是回家?
出行耗时 2004年平均约为25.15分钟,2011年平均约为28.45分钟?
出行成本 电动车1.16元/人公里;公交车1.94元/人公里,私家车3.76元/人公里
□本报记者 徐敏
    近日,由山东大学与济南市城市交通研究中心研究的济南市居民出行行为与出行需求时空的综合分析报告出炉,分析数据源于对2011年全市居民出行调查。调查方组织了山东建筑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济南大学等高校的1800余名大学生,抽取了市内五区以及长清区的25360户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取数据信息13万余条。调查显示,在早高峰最集中的7:45至8:00的15分钟出行高峰期中,济南市最多时达到250万人次同时出行。
【早晨7:45至8:00】
最多250万人次同出行
    早上班、晚下班时交通拥堵是很多人的体会。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居民出行呈现明显的早、晚高峰现象。其中,早高峰时间段一般为7:30至8:30;中午小高峰时段一般为13:15至14:15;晚高峰时段一般为17:15至18:15。在早高峰最集中的7:45至8:00的15分钟出行高峰期中,济南市最多时达到250万人次同时出行。
    在从出门到目的地需要的时间方面,2004年工作日平均出行时耗为25.15分钟,2011年该指标为28.45分钟。除自行车外,各种出行方式平均时耗比2004年均有增长。而近几年电动自行车迅速发展,有相当一部分自行车出行者转移到电动车出行中来。
    交通专家表示,按照目前机动车增长速度,出行耗时延长是必然趋势,其中耗时延长最严重的应该是自己开车出行和乘坐公交车出行。
【高峰、平峰时段】
公交出行耗时都最长
    目前,在济南市治理交通拥堵的大背景下,交管部门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大力提倡绿色出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虽然济南市也已经有多条道路开辟了公交车专用道,然而在各种出行方式时耗的对比分析中,公交车仍然不占任何优势。
    统计数据以公交车、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三种出行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在相同的距离下,高峰时段电动自行车出行耗时最短,公交车最长;而平峰时段则是小汽车出行耗时最短,公交车最长。而公交车和小汽车由于受拥堵的影响,高峰时期和平峰时期耗时差异明显。
    以出行距离5公里至10公里为例,公交车高峰时期时耗为41.5分钟,平峰时期为34.9分钟;小汽车高峰时期为32分钟,平峰时期则为18.6分钟。小汽车出行时耗受道路拥堵情况影响最为严重。
【骑电动车最便宜】
每人每公里1.16元
    从公交车、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三种方式的出行成本来看,电动自行车单位使用者成本为1.16元/人公里;公交车为1.94元/人公里,私人小汽车为3.76元/人公里。
    “小汽车在可达性、舒适性和私密性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济南市民还是更倾向于小汽车出行。”交通专家表示,电动车由于灵活方便,成本低廉,也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公交车要想吸引更多客源,则要通过提升车速、减少候车时间、加大站点覆盖等方式降低出行时间成本。
    济南市城市交通研究中心专家表示,应建设快速便捷的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来增强公交竞争力,以此吸引更多的人乘坐公交车。
□本报记者 徐敏
    济南人出行大多选哪种方式?随着近几年全市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市民出行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刚出炉的“济南市居民出行行为与出行需求时空的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在各种出行方式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步行,占23.37%。而从2004年至2011年,济南居民绿色出行的比例逐年下降。
步行人数最多,占调查总数的23.37%
    经过多年的城市建设,济南城市发展由原来的单纯圈层扩展逐步转变为“圈层扩展+轴线推进”的形式扩展,全市逐渐往东西两侧呈横向发展脉络。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趋势在近些年还将持续。
    可能不少人都会觉得乘坐公交车出行的人群比例最大。然而调查资料显示,在各种出行方式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步行,占23.37%;其次是乘公交车出行,所占比例为22.75%。也就是说,只有两成多的市民出行时选择乘坐公交车。小汽车出行的比例比公交车稍低,为16.93%;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分别占到了10.00%和15.75%。
自己驾车出行比例逐年增高
    记者了解到,与2004年相比,市民选择公交车、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出行的比例明显上升。其中电动自行车由于轻便、无污染、不受堵车困扰,近几年使用率逐年上升;而自行车则受到电动自行车的冲击,使用率大幅下降。但从整体上来看,绿色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公交车)比例呈下降趋势;同时,自己驾驶小汽车出行的比例逐年增高,呈直线上升趋势。
    从收入层面分析,自己驾驶小汽车出行的人群大多收入较高,同时还呈现出收入越高,选择小汽车出行的人数越多的情况。而选择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公交车、摩托车和通勤班车出行的人群,月收入大多在2999元以内。“在公交出行者中有一部分收入较高的居民,分析显示,他们的等车时间在5分钟以内的占65%以上。”相关交通专家分析,这部分高收入人群大多住在交通便利的繁华城区,公交线路较多且便捷。
七成多人出行为了上班、上学等
    所谓的“刚性出行”,指的是工作日居民出行以工作、上学、公务业务、回家(下班、放学、公务业务回家)等为目的的出行。在济南,“刚性出行”占出行总量的75%以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比例偏高。较为休闲的城市诸如杭州、苏州,刚性需求比例分别为60%和68%。
    与“刚性出行”相对的是“弹性出行”,主要包括其他回家(不是下班、放学和公务业务回家)、文化娱乐购物和探亲访友等出行。“显然,济南人的‘弹性出行’占出行总量的比例较小,某种程度上说明济南人除了以工作、上学之外的出行目的出行比较少。”交通专家表示。
    目前来看,全市中心集聚性显著,呈现交通流潮汐现象。济南市居民的工作地点大多集中在市中心,如泉城广场、经十路和舜耕路周边地区比较多,相对来说外围地区比较少;而文化娱乐出行目的地,也主要集中在泉城广场、英雄山以及洪家楼周边等地区。综合来看,以工作、娱乐为目的的出行占济南市出行总量的70%,市中心城区有较强的向心吸引作用。


作者: paiyenkun    时间: 2012-6-20 19:01
本帖最后由 paiyenkun 于 2012-6-20 19:01 编辑

我估计,随着城市发展,全市中心集聚性不仅不一定能减弱多少,反而会增加“弹性出行”比例。
作者: LEVIS    时间: 2012-6-21 07:27
有时公交还不如非机动车快,所以选公交的少,再加上公交有一些到不了的地方。
作者: lasiweijiasi    时间: 2012-6-21 09:54
电动自行车是快,但跑不了太远的距离。还得依靠公交车或小汽车。
作者: 济南公交    时间: 2012-6-21 19:53
就现在济南公交车整天半死不活,止步不前的状态,有驾照的同志还是买车吧
作者: orlick_102    时间: 2012-6-21 19:57
lasiweijiasi 发表于 2012-6-21 09:54
电动自行车是快,但跑不了太远的距离。还得依靠公交车或小汽车。

单程跑20公里,一天往返40公里没什么问题。
作者: 济南公交    时间: 2012-6-21 21:02
40公里只有新电瓶的状态下能保证
作者: array88    时间: 2012-6-21 21:35
那天在同一个地方 我坐公交车回家 我妈骑电动车回家
我到家以后,我妈已经做好饭了
作者: tianyu9999    时间: 2012-6-21 21:44
就济南这德行还50%?下辈子吧!
作者: 氵嚣丱张冫    时间: 2012-6-21 21: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氵嚣丱张冫    时间: 2012-6-21 21: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氵嚣丱张冫    时间: 2012-6-21 21: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EVIS    时间: 2012-6-21 22:02
39的客流用12米能对付得了吧。
作者: 氵嚣丱张冫    时间: 2012-6-21 23: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济南公交    时间: 2012-6-21 23:48
氵嚣丱张冫 发表于 2012-6-21 23:02
我最喜欢的铰接---CHH6160G03CNG,CNG动力,节能,省钱.长度适中,绝大部分线路都能用它......哎,什么时候,济 ...

看问题太片面
作者: fengfly1608    时间: 2012-6-22 00:14
氵嚣丱张冫 发表于 2012-6-21 21:47
就是.什么时候,66和3路,都买了这个.跑高峰了.那再说公交都市,还差不多.....

退一万步,3路和66路都用上铰接,这些车停在哪里?石门那儿连75都容不下,动物园的路边也停满了,车场在市区很多地方也是大问题
作者: 氵嚣丱张冫    时间: 2012-6-22 00: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