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标题:
9月21日晨报 五年风雪无阻 凌晨一点收车 夜公交司机 温暖都市夜归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哈局巡道工
时间:
2012-9-21 20:20
标题:
9月21日晨报 五年风雪无阻 凌晨一点收车 夜公交司机 温暖都市夜归人
秋风萧瑟的午夜,冰城的大街显得有些冷清。有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双手紧握方向盘,全神贯注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每天晚上,他们开着公交车在熟悉的线路上驰骋,时刻注视着行经的每一个站台,让冰城午夜未归的人们感受到公交的便利,他们就是夜公交驾驶员。18日深夜,记者登上公交夜1路,走进夜公交驾驶员杨玉伟的“夜世界”,体验他生活的苦乐,感受他内心坚守的那份执着。 乘客说“老杨 是个细心的人” 杨玉伟是哈市公共汽车总公司公交2路车队的驾驶员,今年49岁的他,有着近20年的驾龄。 2007年,哈市交通局为了方便市民出行,增开了2条夜间公交。公交2路在每天22时后变为夜1路,由香坊区果园小区发首车,途经中山路、南岗商业街、火车站、道里商业街等多个繁华路段,到达友谊路首末站后再沿原路返回,每天2圈。从那时起至今,杨玉伟已经开了5年夜公交。他每天上完白班后回家休息,到时间了就起来上夜班。 “老杨,快醒醒,到点发车了。” 21时20分许,杨玉伟的妻子轻轻推醒睡梦中的丈夫。杨玉伟赶紧爬起来洗把脸,快速吃几口妻子准备好的“宵夜”便出门了。步行5分钟,杨玉伟来到车库取车,戴上手套,拿着手电筒和敲棒,开始进行出发前的检查。“听这声音‘嘭嘭嘭’的,说明轮胎是好的。”接下来,杨玉伟掀起车后盖查看水箱、电路和机油,发现没问题后,放心地盖上盖子。“晚上车少,万一坏在路上,乘客就不方便了。”杨玉伟说。 21时50分,杨玉伟拎着一个大水杯上了车,茶叶占了杯子“半壁江山”。22时许,杨玉伟准时出发。 杨玉伟开车时十分专心,起车、刹车都特别小心,他的眼睛总时不时看一眼后视镜。“这些年养成了习惯,许多乘客不知道夜公交在哪有站,就看线路图。”杨玉伟看见都会问乘客要去哪,到站时提醒乘客下车。“辛师傅,省医院到了。”车行至省医院时,杨玉伟朝车后排一位正在打瞌睡的乘客喊道。 “遇到年纪大的或者带小孩儿的乘客,跟我商量就近下车,我都‘违规’让他们下。”杨玉伟说:“将心比心,谁晚上不想早点到家?只要停的位置安全,他们就能少走很多路。” 常受委屈 但总有些乘客 让他感动 23点30分,车行驶到道里三道街时,一位身穿黑夹克衫的男乘客晃晃悠悠上了车,浓重的酒气让记者不禁掩鼻。“黑夹克衫”只投了1元钱。“这趟是夜班车,每位2元。”杨玉伟提醒他。“夜班车?哪写着呢?你说2元就2元?”“黑夹克衫”红着眼睛争辩。“你先扶好,起车别摔着。”杨玉伟耐心地安抚道:“正常公交22时收车,你看看现在几点,这趟真是夜班车。”“你别磨叽,我给你一块钱买个消停。”“黑夹克衫”没好气地说。 “开夜公交,啥样的乘客都能碰上,这还算好的,我还碰到过赖票的、骂人的,我都能忍着。”杨玉伟说:“开车时不让和乘客闲谈,但有些喝醉的人偏要和你说话,不理就没完没了,前天晚上还有个乘客吐了我一车。” “铁打的公交,流水的乘客。”杨玉伟告诉记者:“每个夜班驾驶员都有几个‘熟客’。乘客总在固定的站上下车,时间一久就熟了。”杨玉伟说,有些“熟客”让他很感动。 2010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室外将近零下30度,杨玉伟的车行至建设街站时,刚起车就从倒镜里看见有个“黑影”追车,他赶紧停车开门。“师傅,太谢谢了,太谢谢了。今天下班出来晚了,真怕赶不上车。”“黑影”上车后连声道谢。杨玉伟没想到,隔天,他又遇到“黑影”。这次“黑影”一上车就一把塞给杨玉伟一个塑料袋。拧不过“黑影”,杨玉伟只好收下。事后他打开袋子,里面装了矿泉水、食物和金嗓子喉宝,还有一张纸条,上边写着祝他行车顺利。杨玉伟说,当时他的眼睛就湿润了,难得遇到这样有心的乘客。 最尴尬的事 就是上厕所 每跑完一圈,车子到终点时,杨玉伟都先抓紧时间下车“方便”。“运营时想上厕所咋办?”记者问。杨玉伟略显羞涩地讲起今年4月发生的事。一天晚上,他在发车前多喝了两口水。车刚开出两站,他就感觉“内急”。杨玉伟开始不停地抖动双腿,恨不得赶紧开到终点。杨玉伟的脸上开始不停地淌汗。“当时我就觉得,哪怕厕所门票一万一张,我都愿意。”中山路两侧的宾馆都在营业,杨玉伟很想冲进去“解决”,都咬咬牙忍住了。车开到省医院时,他再也忍不住了,硬着头皮跟乘客解释一下,杨玉伟飞奔到省医院的厕所里,进去时他发现,自己的腿已经憋麻了,只能使劲抓着门把手勉强蹲在厕所里。杨玉伟说,干夜班时间久了,每个驾驶员都有这样一个习惯:发车前都要习惯性跑一遍厕所,好像这样才安心。 一天的运营即将结束,记者的上下眼皮也开始打架。“你怎么不犯困?”记者问。“开夜公交最怕犯困,这么多乘客的生命都在咱手里,可不能大意。”杨玉伟说:“我不抽烟,刚开始困了就喝浓茶、咖啡,抹风油精,时间一长都习惯了。有时候实在太困,我就开窗户吹吹凉风,使劲儿捶捶脑袋,只要不犯困咋的都行。” 零时15分许,收车后的杨玉伟把车送到加气站加气。车一进站,值班员示意他停在最外侧第一台机器旁。“老杨,又来帮对班加气啊,明天也不是你班,早点回家睡觉多好!”杨玉伟笑答:“不差这一趟了,都成习惯了,每次不加满气,我这心里总好像少点啥似的。”杨玉伟蹲在地上,将气管熟练地插进了加气阀里,静静地看着公交车加气。 1时许,杨玉伟把公交车稳稳地停进车库里,打扫完卫生,锁好车门,关闭气阀和总开关,杨玉伟才算完成任务。秋天的冰城,冷风袭来,杨玉伟赶紧将自己的外套扣严实。手里拎着的水杯,还有大半杯茶没喝,杨玉伟索性“咕咚咕咚”一口气全干,拿着空杯子,轻装回家。杨玉伟借着手电筒的灯光,向不远处的家走去。 □记者 褚晓静 石岩松 文/摄 杨玉伟习惯性地抬头看后视镜
http://newspaper.dbw.cn/hljcb/html/2012-09/21/content_462520.htm
一篇很好的人物通讯 我在晨报的时候认识这两个记者 都是跑交通战线的
作者:
仲夏夜之梦
时间:
2012-9-21 20:56
应该是3条夜公交吧。2线和6线是司机在跑,11线是队长书记啥的开夜车
欢迎光临 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http://www.gongjiaom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