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氏牌坊座北朝南、由清朝道光年间翰林院设计:坊顶中间为一宝葫芦,两边各盘一条青龙;坐石下为“圣旨”。它长六十七厘米,宽四十一厘米;“圣旨”下两边出檐,两檐角长与下宽,同为一点六七米,有两条曲龙衬托。圣旨坐石下为道光题字“名标天府”。四字两檐伸出八十公分,角上各蹲一只朝天猴,檐角下各挂金钟一对。“名标天府”下刻“爵秩峥嵘”四个大字。下边中心为:“■赠登仕佑郎翰林院待诏郭允修孺人张氏坊”,立于大清道光壬辰年(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坊上联为:宠锡存恩黄麻诏;坊下联为:恩荣家庆紫泥封。对联的上下前后立有雄雌石狮一对。坊下刻“二龙戏珠”图案,并有两对石狮把门。全牌坊石料建成,工艺精巧。总高七点八米,宽三点三五米,厚为一点六七米。出进口高三米,宽一点六八米,出入方便。不论远观还是近看,既宏伟又壮观。说起这座牌坊的来历,却是一个典型东方女性的传奇故事—— 郭家庄郭允修之妻张氏,三十六岁其丈夫因病过世,撇下父母双亲和年幼的儿子郭存龙,家庭生活的重担落在张氏身上。张氏精心孝敬公婆,辛苦拉把孩子,勤劳持家清白贞洁。因张氏姿色很美,惹得一些好色之徒垂涎三尺。一个姓李的男人对她羡慕已久,为能得到她,便来到张氏家当长工。因李能言善辩、手脚勤快,渐渐地取得主人的好感,便不拿他当外人看待。李长工以为时机已到,便想出一个歪点子。一日,秋粮入仓,因囤高需要梯子,李长工登上梯子,故意把腰带弄断,露出了下身,以此调逗张氏。张氏看出了李的用意,连羞加怒立即把李长工赶了出去。
几年后,张氏之子郭存龙长成一条大壮汉,并娶妻生二子,长子叫郭士礼,次子叫郭士信。从此张氏把家业交于儿子掌管,自己又精心照看孙子。张氏的长孙郭士礼从小聪明好学,写一手好文章。十二岁便到明水镇康家庄读书,与本地康郎成为同窗好友,拜为把兄弟。康郎家境贫寒,张氏便拿些衣物赠于康郎,并常给康家送些粮米救济。这一年,郭士礼与康郎同去章丘城参加中试时,郭士礼作完试卷准备上交,却见康郎还在为题发愁,便将自己的试卷悄悄塞给康郎,使康郎一举中榜首。此后康郎连连夺魁,成为京官。而郭士礼在考举人时因正患伤寒而落榜。康郎念念不忘郭士礼及祖母张氏,回故乡探家前去郭家庄拜访,恳且要求报谢恩德。郭士礼对同窗好友说,家庭生活并不困难,只是苦了奶奶张氏。奶奶半生守寡、一生清白勤劳,若能为其讨个名份,也算是报答了祖母对全家的养育之恩。于是,康郎将张氏的贞洁、勤劳向道光黄帝奏明。道光帝被张氏的道德精神所感动,下圣旨为她建贞洁牌坊,并亲题了“府名”和匾牌,由翰林院设计牌坊图纸。后由康郎将“圣旨”、图纸及建牌坊所需银两用八抬大轿从北京抬到文祖镇郭家庄村。历经五个月施工,一座高大的牌坊在张氏门前威武树起。在建牌坊的同时,为张氏大门授匾“恩寿荣光”。现在此匾在该村郭光臣家保存。
当地百姓非常爱护珍惜这块牌坊,亲切地称它为“石铁门”。该牌坊也被章丘市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区。虽然牌坊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张氏勤劳、朴实、善良的道德精神,却永远值得人们学习和发扬。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