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延军为驾驶员开具维修单 沈延军是开发区公交集团天马相城客运站的一名安全员,8日早上7时许,他来到客运站,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场站内公交车的车况。根据规定,安全员上班时间为8:00,对沈延军来说,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已成为习惯,他说:“公交司机为市民服务,而我们安全员的职责,就是为公交司机服务,怎么可能等到八点再上班?” 工作“标配”:一部24小时开机的手机 8时许,沈延军走进办公室,刚坐下不久,一名驾驶员急匆匆进屋,说:“沈师傅,我的车需要更换刹车气垫,您给开个单子吧。”沈延军详细询问情况之后,开具了一张维修单。开单,是安全员的主要工作之一,当公交车需要维修时,公交司机向安全员提出申请,再由安全员确定维修方案并开具维修单,公交司机凭单据送修车辆。客运站内28路和551路两条线共28辆公交车的维修工作全由沈延军承担,此外,10辆校车也由他负责维保。 开维修单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安全员另一项工作,就是处置突发事件。在办公桌上,记者发现一部款式非常老的手机,沈延军称,这是他花100元买的,虽然不能上网,但待机时间很长,他说:“安全员的手机需要24小时开机,如果公交车出现突发情况,即使是睡觉,接到电话也必须赶到现场。” 8月21日约5:30,一辆28路公交车行驶至开发区医院时,一名骑电动三轮车的老人强行横穿马路,撞到公交车的左侧车体。驾驶员孙承磊下车查看老人的伤势后,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将事情告知沈延军。接到电话后,刚起床的沈延军顾不上洗漱,开车直奔现场,协助驾驶员处理事故。安全员有规定的上下班时间,但在沈延军看来,这一规定几乎形同虚设,自担任安全员之日起,他基本没有准点上下班。 神乎其技:一个电话就能准确判断车辆故障 除了交通事故,当公交车在运行中出现重大故障时,安全员也要赶赴现场。约9:30,沈延军的电话响起,一名28路驾驶员称所驾公交车在行驶途中出现异响,且无法判断故障。沈延军听了问题描述后,要求驾驶员将车开回场站进行维修,他说:“那辆车没出大故障,不会影响安全行驶,所以不用去现场维修。”仅凭一个电话来判断故障,这与沈延军整整20年的驾驶经历密不可分。 1995年,沈延军入职开发区公交公司,成为一名21路公交司机。那时,烟台市尚未实行公交集约化运营,公交车均由个人承包。每天出车前,沈延军都会仔细检查车况,发现故障后自己尝试维修,如果解决不了,再送至维修厂。开发区实行集约化运营之后,沈延军仍坚持每天自行检查车况,20年的经验积累,使他成为一名资深的车辆维修技师。 公交司机的工作十分辛苦,部分线路司机跑一个往返至少需要3小时,中间没有休息时间。担任公交司机时,沈延军发现一些驾驶员以种种借口逃避发车,许多人因此受罚。2015年2月,沈延军转岗为安全员后,经常与驾驶员谈心,鼓励他们准点发车。“公交司机很累,偶尔偷懒可以理解,公司为了保障正常运营,保证市民便捷乘车,处罚这些人也实属无奈,”沈延军说,“作为安全员,我们既要严格执行公司制度,也要耐心帮司机克服消极情绪。” “职业病”:最怕晚上接电话 公交司机虽然工作辛苦,但待遇颇高。担任21路公交司机时,沈延军月收入近7000元,由于连续6年被评为烟台市先进驾驶员,出色的工作表现使他转岗为安全员,工作强度没降多少,但薪酬却降了很多。面对待遇上的落差,沈延军说:“我相信公司这么安排肯定有道理,没必要去瞎想,干好本职工作就行。” 虽然担任安全员仅7个月,但沈延军称自己已经患上了“职业病”,就是怕晚上接电话。因为电话一响,很可能是公交车出事,“哪怕是洗澡,也必须去现场”。20年来,沈延军称每次面对家人,都深感惭愧,无论担任公交司机还是安全员,家人对他的工作都非常支持。“有时下班接近零点,到家时,夜色中看到家中仍然亮着灯,家人等我吃晚饭,我心里的感动难以言表。”沈延军说。 投身公交事业至今,沈延军从没回老家过中秋,陪父母过春节的次数也很少,每逢传统佳节,他都主动要求发末班车,以便家远的同事能回家团圆,而他的家却在百公里外的荣成。眼下,距离中秋节已不足月,沈延军称,今年中秋虽然不用发末班车了,但他根本没打算回家过节。“公交事业的特殊性注定了我与节假日无缘,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公交司机服务,我无怨无悔。”沈延军说。 这就是一名公交场站的安全员,平凡却可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