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开、优化公交线路,形成“快线-普线-支线”的多级公交网络;建设公交枢纽,提高网络衔接和换乘效率;发展特色公交,进一步扩大公共交通的覆盖面;提供多样化公交服务,使乘客可以乐享公交……近日,《阜阳市创建省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实施方案(2016—2018年)》出炉。根据方案,未来3年,我市将围绕创建安徽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实施政策规划引领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运营能力保障工程、服务水平提升工程、智能公交完善工程、绿色公交倡导工程,打造畅达公交、品质公交、智能公交、绿色公交,实现城市公交“便捷、舒适、安全、优质、高效”的目标。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超9成
根据方案,创建期内,我市将加大场站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公交场站设施水平。完成公交六场(67080平方米)、公交七场(55840平方米)两个停保场建设,高铁站公交换乘中心建设,临沂商城公交枢纽站、汽车北站公交枢纽站、城南新区公交枢纽站的建设,以及鸿升中学首末站(4660平方米)、华侨沟首末站(8150平方米)、城南新区首末站(4660平方米)、汽贸物流园首末站(2800平方米)、生态园(二期)首末站(3000平方米)等建设,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90%以上。
城市主干道公共交通专用道设置长度达25公里以上。到2018年底,力争实现公交专用道占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的比例达10%以上。根据城市道路特点、交通流动规律等实际情况,将在中心城区符合条件的道路设置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灯,通过采取调整道路交叉路口信号周期、信号相位等方式,尽可能减少公共交通车辆在路口的停留时间,使公交车辆尽可能不受单向通行、禁止左转弯等禁行限制,保证公交车辆对道路资源的优先使用权,并逐步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信号优先范围,形成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网络,保障公交车辆营运时速达18公里以上,且较创建初期提升20%以上。
新建或改建城市主干道公共汽电车物理港湾站台设置率达100%。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优化公交线网布局
开辟社区公交微循环线路,探讨发展“定制公交”
未来3年,我市将适时开通、调整及延伸公交线路,逐步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对现有公交线网进行科学优化调整,降低线路重复系数,实现公交线路达42条以上。
着力解决社区市民“最后一公里”乘车难问题。针对途经中心城区、厂区、社区及学校道路里程短、道路狭窄且不易转弯和调头,以及客流量相对集中的特点,大力发展微循环公交。至2018年底,开辟2-3条社区公交微循环线路,逐步建成服务全市主要社区的公交微循环系统。
适时探讨发展“定制公交”。到2018年底,力争开通2-3条“定制公交”,为居民小区、大专院校、经济开发区、阜合产业园区、城南新区及全市各企事业单位居民“量身定做”,提供“点对点”、定时定线的班车化出行服务,形成层次分明、特色鲜明、多元需求的营运服务体系。
——提升公交运营能力
绿色公交车占比超7成,新增公交车400台以上
我市还计划加快淘汰高排放、高染污、高消耗车辆,大力推广使用国IV以上标准或清洁燃料、新能源车辆。至2018年末,全市天然气、混合动力车等绿色公共交通车辆占比例达70%以上。新增公交车辆原则上不少于400台,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12标台以上;公交线路基本实现车辆空调化,主干道全部更新大容量、清洁能源空调车,让城市居民享受更加舒适的乘车环境。城市公共交通驾驶员“人车比”达到1.5:1以上。
同时,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实行“微笑服务”,推进“星级服务考核管理”全覆盖等优服举措,推动公交服务品质提档升级,争取乘客满意率达80%以上,让市民乘车满意、出行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