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客运部门:
城乡客车有身份
在人们对出行需要日益加大的今天,城市公交在发展中难以摆脱“四面楚歌”的困扰。太原市城区范围在1998年前只有3区,后来区划调整后扩大为6区,2个郊区成为新城区。但从道路划分上,建设部门管理的市政道路与交通部门管理的公路道路的路界,并没有改变。许多城市公交、城乡班车行驶范围包括了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市政道路和公路道路。
城市城区、郊区的公共客运由建设主管部门管理;而道路旅客运输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则一直由交通部门审批管理。省交通运输管理局站场处负责人表示,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交通部提出了城乡客运一体化,让城乡班车为广大偏远地区群众服务,方便出行缩小城乡差别。
在现实中,城市公交更多服务的是城区居民,当时的社会发展程度还满足不了让广大农村也能享受到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但如今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村村通油路和经济发展,让城乡班车服务有了前提条件。有路没有车,交通出行问题解决不了,人们还是走不出去,无法沟通信息带动就业最终达到致富。有路还要有车,才能让住在偏远地区乡下的人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快信息交流让更多农村摆脱贫困致富成为可能。城乡班车和城市公交从事的都是公共服务,但享受到的待遇前者却不及后者多。城乡班车审批管理,依据的是交通部部令和《道路运输管理条例》。
太原市运管部门说:2004年党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方便农民出行,规范和发展农村客运市场的明确要求。此后不久,交通部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客运和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的通知》。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方便广大农民出行,活跃乡村经济,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让山西在中部崛起的大潮中快速平衡发展,省政府把村村通工程当作为民办的十件好事之一,省交通厅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制定了“交通率先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村村通水泥路、油路工程和村村通客车工作的“双通工程。”近年来,村通客车工作从国家到地方政府级级抓,交通部门层层落实,组织实施。在2006年市政府主要工作及责任分解表中,市政府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第5条第2项中明确提出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97%以上的建制村通客车,按这一目标分解,村通客车应由交通部门来落实并组织实施,具体完成。市交通局为了全面完成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彻底解决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在村通客车的站点建设上实行了资金补贴,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村通客车的建设步伐。
近年来 ,公交车确实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客流大的地方基本都通了公交,但边远山区农民的出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省城城区调整区划后, 过去的郊区划为城区,但许多远离市区中心居住的群众出行仍是个难题。城乡班车解决边远偏僻地区交通出行的作用有目共睹,有法可依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发展乡村道路运输,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乡镇和行政村的通班车率,满足广大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第十条规定:从事县级行政区域内客运营经营的,向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城乡班车线路许可的合法性,是有依有据的,关键是解决了公交车过去不愿去地方居民的出行问题。不解的是,过去出行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没有问题瓜葛,怎么在通城乡班车后解决了出行问题,却惹来这么多的烦恼事?
交通主管部门与当地政府协调费了不少力,如今面临的尴尬是,开通城乡班车面临两难:不做不行,这是政府下达的一项任务,但要做却遇到异议。她认为,目前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发展趋势,不管谁来管,让老百姓出行方便都是好事。客运服务不应垄断,而应该通过优质服务来获得群众认可。
在建设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新太原中,各部门应该齐心协力,发挥部门优势,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和构建和谐社会争先创优,而不是把精力用在相互扯皮上,应该在内部管理上和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响应国务院的号召,帮助解决好“三农”问题,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农民的问题解决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