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汇报材料
来自: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信息部 | 发布时间:2006-12-6
城市公共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的矛盾正日益突出,对城市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也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六部委《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公交事业发展,切实解决居民出行矛盾,调整出行结构,缓解交通拥堵,我市按照构建可持续发展公交体系的目标,积极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一、我市公交的基本情况
常州公交始建于1960年5月,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公交集团公司已拥有运营车辆1635辆,线路102条,线路总长1920.8公里,注册资本1亿元,职工人数4273人,年客运量近3亿人次。特别是进入90年代末期以来,我市公交从理顺体制入手,不断加大投入,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1999年2月我市公共交通集团第二汽车公司与上海巴士投资公司合资组建常州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我市按照理顺公交管理体制,整合公交运行资源的要求,在3月份完成了市区公交一体化工作,相继制定了《关于调整市区公交管理职能的通知》、《关于市区公交一体化有关问题的会议记要》和《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办法》,市区186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市公交、农工班线的管理职能,统一由市建设局负责,同时对原有分散的公交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了城乡公交的统一管理和运行。
二、加强管理,公交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我市公交紧紧围绕政府为民办实事要求,挖潜降耗,以提升服务为中心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千方百计满足市民乘车需求,落实政府为民办实事目标。城市公交结合道路建设及“创卫”、“限摩”等重点工作,在近3年中净增车辆500多辆,新辟线路20多条,调整延伸线路50多条,市区线路服务时间均在21∶00以后,市民乘车难问题基本解决。二是加大管理力度,挖潜降耗,经营状况同行领先。针对近几年公交不断增加的现状,加大了管理力度,狠抓降本增效。近年来,公交集团全面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对前方驾乘人员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后方实行岗位工资制度,按岗取酬,岗变薪变,打破“大锅饭”。实行物资比价采购制,努力压降材料成本。对公交车进行“油改气”改造,至今已完成308辆车的“油改气”改造,建设了2座天然气加气站。2005年常州公交百公里油耗25.19升,千车公里成本3825元,人车比为2.38:1,人均运营里程22079公里,主要技经指标名列省内同行业前茅。三是积极实施“乘客满意工程”,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常州公交以深化满意服务为载体,组织开展了“满意在公交”、“满意在车厢”等“乘客满意工程”系列活动,深化社会服务承诺,贯彻优质服务操作规范,及时整改高峰行车不准点、报站器使用不正确等主要问题,按时按要求答复处理市民来信来访3万多件,答复处理满意率95%,有力地提高了市民满意度。四是公交双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我市公交集团连续8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市文明单位标兵,在省同行业内首获“江苏省创建文明单位示范点”,2005年又再次获得“江苏省服务质量奖”和“江苏省用户满意服务明星企业”称号。
三、注重规划,城市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得到确立
我市于2006年编制完成了新一轮《常州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该规划以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全面优化公交网络,建立“公交优先”的城市客运体系为主要目的,分三期进行规划,近期为2007年、中期为2010年、长期为2020年,内容涵盖了常州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场站设施、优先系统、线网布局及常州公交发展政策研究等,重点突出了公交优先的规划意图,提出了公交发展战略优先、公交通道优先的设置方案,为我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提供了规划保障。
同时,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完善和优化现有城市公交线网,我市又专门编制了《常州市区公交线网规划》,规划面积覆盖市区1864平方公里,规划设定的近期目标是:公交车拥有量达到12标台/万人;公交出行占居民总体出行比例不小于20%;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不小于3km/km2,其余地区线路网密度不小于2 km/km2;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大于1.4;中心城区居民到达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小于500米的达90%,小于300米的达80%;居民小区公交线路覆盖率达100%;公交换乘系数不大于1.4,区间出行最多一次换乘;行政村公交车通达率达100%,中心城区公交线路高峰平均发车间隔不大于3分钟;平峰不大于7分钟。
四、理顺公交管理体制,人为分割,多头管理的局面已成过去
2005年12月我市按照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目标的要求,于下发了《关于调整市区公交管理职能的通知》,明确了市区范围内的城市公交、农工班线的管理职能,统一由市建设局负责。同时,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对分布在城乡的各类公交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到目前为止,我市全面实施完成了城乡公交一体化整合工作,收购整合了400多台公交车,将36条沟通城乡的公交线路纳入城市公交线网统一运行、管理。同时,加快个体中巴车的收购力度,并且对已收购的个体中巴车线路,同步开辟公交线路,给乡镇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五、加大投入,城市公交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公交场站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实现“公交优先”的重要保证。我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推进公交停车场、枢纽站、首末站、港湾式停靠站等公交配套设施建设,在民航、铁路、长途车站等交通节点建设公交枢纽中心,初步形成了市内公交与对外交通的转换。同时严格要求新建大型住宅小区必须同步配套建设公交配套设施,使公交场站做到与大型居住区、商业区、风景区等主体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到目前为止我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已有停车场地15.6万平方米,平均每台车90平方米。今年以来,我市已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了常柴桥、竹林、丽华南路、红梅公园和荆川公园5个公交回车场,共计1.7万平方米;投资4000多万元,启动建设60000平方米的戚区公交停车保养场;结合市区主要道路改造,投资1180万元,与道路工程同步新建247个新型公交候车亭。
六、综合整治,公交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路权优先是公交优先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几年来,我市已经确立了公交路权优先的基本理念:一是开辟公交专用道。通过设置和划定公交专用道来保证公交车辆对道路的专用或优先使用权。今年在常武路新辟了8公里公交双向专用道;建立了17对公交专用站台;在10个路口设置了公交左转优先的交通信号;在局前街、博爱路单行道上设置公交专用道,同时允许公交双向通行;在新建道路上全部设置公交港弯式停车站。二是在中心城区限制摩托车驶入,改善中心城区公交车辆的通行能力。三是加大油改气力度,减少公交汽车尾气污染。今年已完成公交车改装使用天然气300多台。四是加快公交智能化建设。我市已经建成了公交IC卡收费系统,初步完成了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开发,今年又开始启动建设公交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应用工作,通过信息管理手段,不断提升公交信息发布、车辆运营调度、应急救援、运营管理的效率。
七、财政扶持,健全公交补贴和补偿机制
长期以来,我市一直实行公交低票价的政策,对票价与成本倒挂形成的亏损,由市级财政给予补贴与补偿,“十五”期间,我市在财政定额拨款、城市附加费返回、客票附加费减免、营业税减免等方面给予公交企业补贴和补偿,合计金额达8000万元。对场站建设和新增公交车辆给予专项补贴达3665万元。在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过程中,政府拨付专项资金6000万元。
今年以来,市政府又着手研究建立规范的城市公共交通亏损补贴和补偿机制,把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安排,重点扶植,通过优先发展的具体措施使公交事业走向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体的政策包括:制定合理的公共交通价格机制,改革现行的月票制度。建立规范的企业成本评价制度和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公交企业承担的各类社会公益性义务的补贴机制。公交车辆的发展和公交配套设施建设的专项扶持政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