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是送亲戚到火车站的。”车主对执法人员大声地说。见此情景,乘客也急忙连声解释:“我们是亲戚,不是黑车。”
执法人员刚把车拦下进行检查,一位男乘客脱口而出:“他是我的干爹,是从老家句容送我们到车站的。”
去年,经过10个月的严打客管稽查人员共打击2000多辆黑车,平均每天打掉7辆黑车。可是现在打黑过程却悄然发生了变化,有时忙活一天也打不到一辆黑车。究竟是何种原因?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位从事稽查工作的业内人士朱明(化名),从他的口中了解到其中的缘由。
一天难打一辆黑车经过一年的严打后,大部分黑车主们都知道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码头等窗口地区会有稽查人员出现,所以会采取多种方式躲避,导致打黑难度加大,现在一天难打一辆黑车。
首先,乘客与黑车主攀亲。判断一辆车是不是黑车就要看车主与乘客之间有没有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说乘客有没有付给车主车费。
有一次,一女同学从仙林打车前往火车站。正当女同学下车时被稽查人员拦住。根据经验稽查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辆黑车,并且从与黑车主的交谈中证实了情况,可那位女同学一口咬定黑车主是他的叔叔,最终因证据不足只能让黑车主开车离去。
其次是中途倒客避开检查。比如说,从仙林前往火车站,如果打车一般需要40多元的车费,而乘坐黑车价格一般在25-30元之间,优惠的车费使得乘车的学生非常多。但为了躲避稽查人员的视线,黑车主将车直接开到中央门,然后请出租车司机把乘客送到火车站,没想到还是没逃出稽查人员的“法眼”。
拉帮派沿途设马仔现在偷偷在路上运营的黑车不仅在主要窗口地区安排了马仔,还成立了帮派与稽查人员进行全力对抗。
朱明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黑车主对稽查车辆车牌非常熟悉,他们都在新庄、中央门等地区派了马仔。有一次在新庄广场,3辆稽查车辆分别从前、左、后3个方位堵住了一辆专跑玉六线的黑中巴。见此情景,一位站在站台附近的年轻男子拿起手机大声说:“小钢炮来了,赶紧撤。”没过几分钟,原本还在路上运营的黑中巴有的停在路边,有的则驾驶空车跟在稽查车辆旁边观察情况。
同时,这帮黑车主们还达成了一个共识:只要有一辆中巴车被稽查人员查了,被查处的黑车主必须第一时间通报情况,以此让其他车辆迅速撤离。对于被查处的车辆,其他黑车主都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多种手段打击黑车面对黑车主想出的种种手段,稽查人员应该如何对付呢?对此,朱明表示应该从软硬兼施两个方面对黑车进行严打。
“首先,每位市民要有不乘坐黑车的意识,从根源上进行杜绝。”朱明说。其次,对于黑车成风的线路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公交车辆的投入。比如说黑8路,公交部门应该缩短发车频率方便沿途市民出行,让黑车没有生存的空间。另外就是针对目前黑车的运营现象,稽查人员应该根据现状采取突袭的形式进行严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