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京地铁二号线为何"行路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9 1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横贯东西的南京地铁二号线,将对推进公交优先战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发挥极大的作用。但眼下,二号线的施工进度却步履维艰,目前已有4处工地被迫处于停工状态。地铁二号线遭遇了“行路难”。

  日前,南京地铁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直面媒体,坦陈施工中的困境。

  10公里地铁修建难度堪比500公里铁路

  南京地铁二号线的地质条件空前复杂,施工难度大大增加。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曾有个说法,修建二号线上一条10多公里地铁的难度,相当于修建一条500多公里的铁路。

  二号线西起河西汪家村,东至马群,经历了四种地形地貌,尤其是汪家村至汉中门段,为长江江漫滩地貌单元,主要为淤泥质,含水量高,压缩层大,施工时极易坍塌。加之沿线建筑和大树密集,施工场地局促,成为导致开工以来数起意外事故的重要因素。

  先说河西段。二号线全长25.3公里,其中有12公里处于河西的软土地层,这是施工的最大难点。专家介绍,河西地质地基松软,自身就是沉降状态,施工时先要抽水开挖基坑,但这容易导致软土层移位,进而影响周边管线和建筑的安全。如何解决软土移位,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地铁施工的难题。

  有人疑问,地铁一号线也有4.8公里位于河西,为何当初就能完身而进?专家释疑说,当时河西正处在开发初期,地铁沿线尚无大型建筑,不用担心周边土层发生沉降,这与眼下二号线周边已是高楼林立的局势“不可同日而语”。

  再看城中段。城中地段的施工条件更加复杂。汉中门至金鹰商厦地段属五台山岗地,覆盖层厚度小,强度低;金鹰至明故宫地段为秦淮河古道,含水量高,渗水性强,极易发生涌水、沉降现象,而且,沿线建筑、管线非常密集。新街口沿线,既有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也有1934年建成至今的老建筑,建筑安全保护是重中之重;地下诸多管线年代久远,调查困难,且存在渗漏现象,对地铁工地构成了较大威胁。

  二号线还和“人文因素”发生了遭遇战。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东侧的茶亭站、汉中门广场的汉中门站、江宁织造府南侧的大行宫站、西华门广场的逸仙桥站,到明故宫遗址附近的明故宫站、中山陵下马坊旁的孝陵卫站,二号线上文物遗迹众多,大树繁多。而南京市民对大树感情深厚,“保大树、保交通”的要求也非常高。所有这些,都导致地铁施工场地非常狭小,隧道内30平方米的作业面诸多工序必须交叉施工,施工环境极为恶劣。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施工事故。

  二号线施工向高科技要安全

  今年2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牵头成立了“南京地铁二号线风险控制课题组”,它的任务是定期发布施工风险,制定各项针对性措施和应急预案。地铁方面还邀请了意大利和英国的技术专家,共同参与对南京地铁风险测评控制,并引进了欧洲广泛使用的地铁数据监控系统,自动监控地铁基坑的变形、沉降。

  据介绍,二号线针对不同地段的客观条件,择优采用施工方法。汪家村至汉中门站区间、新街口站至苜蓿园站区间均处于软土地层,施工单位在科学比选后采用了盾构法施工。汉中门站至新街口站区间,地层上软下硬,施工队伍最终采用了矿山法施工。

  二号线全线共19个站,有一个高架站、一个地面站,其余17个站均为地下站。上海路站、新街口站为了保障道路畅通,被迫将原来的“明挖法”施工改为“铺盖法”施工,其余15个站则全部采用明挖法施工,但根据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各站都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围护形式,包括连续墙、SMW法、咬合桩、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等,其中,SMW工法取得了较好的工效,获得了北京科技进步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4-11-6 19: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