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贯穿哈尔滨市道里、南岗、香坊区主干街路的首条夜1路公交线路正式开通,随后6路、11路夜公交也同时启动,3条线路的昼夜运营,点亮哈尔滨市夜间公交客运市场,也给广大市民夜间出行带来了诸多实惠与便利。
然而,记者近日对3条线路调查获悉,夜公交运行一个月了,生存状况令人忧,其少得可怜的固定客流群,难以撑起市民期盼的夜经济。
一圈下来只拉几个人
“算经济账,就是个赔钱,一圈下来,连油钱拉不出来。”在友谊宫夜1路公交车始发站,车队长邹伟很无奈地告诉记者。他说,跑一个月了,每天只有200至300元的营业收入。
邹伟介绍,夜1路的开通,极大方便了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及家在南岗、香坊区居住的市民出行,周边老百姓乘车热情极高。特别是一些晚间下夜班的职工,再也不用打车回家了。然而这种良好的初衷却没给车队带来良好的效益。他说,整条夜车,每天22时发第一趟车时,最好时能拉上八九十个人,接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圈不如一圈,有时干脆跑空车。这样下来,算上司机工资、车辆折旧费,就是个赔钱。
跟夜1路的景况一样,6路、11路夜公交车同样也是赔钱运营。“夜1路还算是好的,他们沾着中央大街客流量多的光,我们就更惨了”。6路车队长王新堂说,6路夜车从火车站开到哈东站,途经秋林、西大直街等地带,但也只有火车站的客流量还大一些,如果***沿途拣散客,“那真得可怜死”。
“夜经济”尚未深入人心
市政府投巨资更新改造3条公交线路车辆,开通夜公交,而夜公交何以运营得如此惨淡?市公共汽车运营部部长刘柱民说,哈尔滨夜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导致整座城市交通流、物流、消费流的下降。没有人流就没人坐车,这个道理很简单。他说,虽然中央大街作为哈市的经济活动繁华区域,但是每晚不到22时,百盛、中央商城等一些大型购物商场,都早早关门谢客,一些私人会所、供人们消费的小店也不超过23时关门,让夜间出行的人们没有地方去。
刘柱民说,3条夜公交的客流很固定,绝大多数都是下夜班的职员来赶夜车,而纯在夜间消费的市民来坐夜车的几乎没有。这就表明,市民夜间购物、夜间出行的习惯尚未形成。而一些大型商场开启夜经济的意识也相对滞后。
记者调查得知,在南方22时才是人们夜生活的刚刚开始,而哈尔滨市民此时已经进入睡眠的状态。进入夏季,在记者调查的哈尔滨市一些聚拢人气的诸多大型商场中,只有百盛、远大从冬季的21时延时到21时30分营业,而中央商城、新一百等仍在21时就关门。
据黑龙江大学专家介绍,在我国其他城市,“夜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第三产业。哈尔滨市开通“夜公交”已经为全市其他产业启动夜经济带来生机。商家如何利用夜公交作足夜经济这篇文章,值得探讨。
市民期待夜公交成网
采访中,相对于商家对夜公交的“不感冒”,一些乘客对目前夜公交存在的弊端,也有自己的看法。
家住道外区的于景阳说,3条夜公交只行驶在城市的主干街路上,而且线路单一、固定,覆盖面少,受益的人群只能是家住沿途线路的市民。对于居住在二三类街路或僻远区域的市民来说,如果坐了夜车再倒出租车,还不如直接打车来得方便和快捷。
于景阳说,希望今后开通的线路越来越多,真正使夜公交在城区各个角落由点连成面、构结成网,这样市民出行不再担心没车坐,才会使政府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大大提升整座城市夜间功能的运转,让夜公交的轮子转得更快,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