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早晨,上海公交738路司机朱德龙突发心脏病,千钧一发之际,他用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次急停保护了一车的乘客。据了解,这是近两年来,上海公交系统的第八起司机猝死事件。公交车司机在生命最后一刻踩下刹车保护了乘客,那么,我们又拿什么来“拯救”他们呢?
司机:工作累心也累
清晨4点多,天还没亮就早早从床上爬起来,简单吃点东西便往发车点赶。“即使不是首班车,5点多也差不多得到了。”上海市区某热门公交线路的曹师傅告诉东方网记者,“如果住的近还好,住的远就比较吃力。”除了生物钟比常人“提前”,公交车司机还面临着心理疲劳:长期在两个地点“套圈”,容易形成“路怒症”;而车内“众口难调”,司机也很容易成为乘客攻击的对象。
5月13日,本市居民沈某因自己乘错车要求司机在高架上停车遭拒,竟在116路高架车上狂殴女驾驶员周卫琴致其昏迷。7月6日,乘客拔刀刺向909路公交车司机,只因乘客嫌车上广播太吵,要求退还2元车资,该事件让不少司机心有戚戚焉:随着公共交通行业的整体调整,不少司机身兼数职,加之乘客“众口难调”,让他们成了“众矢之的”,俨然成了“高危”职业。
公交内部还存在着热门、冷门线路之别。曹师傅告诉东方网记者,他所在的是热门线路,相对收入要高上一些,但不间断在市中心往返,频繁面对各种交通状况,必须时刻保持神经高度紧张,“回到家什么都不想干,吃好饭就想朝床上倒”。而冷门线路司机报怨最多的则是收入偏低。
此外,夜间“出没”的夜宵车司机的生活又是另一番景象。316和320路公交每天夜间由虹桥枢纽发往市区,东方网记者曾与几位司机攀谈,听到的大多是在“倒苦水”:不能喝酒,烟便是夜间最好的伙伴,夜宵车司机普遍咽喉、心肺患小毛病;而“一入夜门深似海”,有的司机几乎一直都在开夜宵车,颠倒的作息也让他们很难找到另一半,寂寞是要打发的,吸烟更加厉害,休息时也会狠狠喝上几瓶。
悲剧:两年八起猝死
高强度的劳动、长时间的工作,巨大的精神压力,这些几乎始终伴随关公交车一线司机。同时,公交车司机的老龄化使得视力减退、三高、心源性疾病等普遍存在。据公交行业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目前巴士集团和浦东公交的15家公交企业现有驾驶员28428名;55岁以上为2337名,占总数的8.22%;对465份55岁以上驾驶员的抽样调查:患有各种疾病的占80.95%;不适应现有岗位的占65.24%;要求提早退休的占68.10%。
一些老龄司机猝死也时有发生,仅近两年来,就发生了八起猝死事件。22日早晨,上海公交738路58岁的司机朱德龙在开车途中突感不适,在昏迷前千钧一发之际,他紧踩刹车让车辆熄火,从而保证全车乘客安然无恙。然而,在车辆急停50分钟后,因突发心源性疾病,老朱宣告不治,生命急停……
此前,2010年11月16日下午2时许,宝山巴士公司驾驶员陈乐平驾车驶下一段高架路时,突感身体极度不适,他下意识地做出了紧急刹车动作,将车稳稳地停靠在路边,熄火、拔下钥匙。随后,他扑倒在方向盘上,当场昏迷过去。一车乘客得救了,陈乐平被送往医院后,却因突发脑溢血,再也没有醒来……
专家:增加性情管理
虽说,朱师傅和陈师傅在生命之火熄灭前,用人生最后一次急停保护了乘客,让无数人动容,也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才是英雄,什么才是“达人”。但是,事件的背后,除了收入等问题,行业和社会该给予公交车司机怎样的关怀?
复旦大学教授、社会学家顾晓鸣表示,公交司机的幸福指数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幸福指数。公交司机一直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长时间的驾驶给他们的身体带关节炎、胃病、前列腺病等职业病;而工作压力缺乏排泄渠道,经常受到乘客刁难,无力改变生存状况等因素容易引发司机的郁闷。司机们都有家庭,还承担者家庭支柱的角色,需要社会更多的宽容和体谅。
目前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在对于司机的管理上有着一套严格的制度。除此,顾晓鸣提出,还需要增加性情管理和精细管理,提升司机的幸福指数。顾晓鸣他认为,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并不是简单的依靠慰问、发几条毛巾和几包人丹而已。公交驾驶员和售票员的岗位不同,他掌控着乘客的生命,关系到公共安全。如何针对驾驶员特殊的岗位采取合理的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收入体系和健康关爱至关重要。
此外,公交业内人士提议是否能建立老龄司机年龄标准及退出机制,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建议政府将公交驾驶员工种列为特殊工种,将55岁作为公交司机法定的准许退休年龄,55岁至60周岁司机可根据自己本人意愿、健康状况和公交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退休或继续聘用。从安全行车和提高市民出行安全角度考虑,建议制定公交行业司机健康等因素的行业标准,对健康未达标的司机要及时调整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