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辈人的印象中,上世纪五十年代,西宁只有一条公交线路,两辆公交车,生活在那时的西宁人,能轻轻松松地坐上一回公交车,可谓是一种奢望。
70岁的老西宁人韩升回忆起当时乘公交车的情景,感慨地说:“那时乘公交车最大的感受就是受罪,每次都要伸长脖子等半天,公交车一来,大家争先恐后铆足了劲往上挤,有的甚至爬窗而入,谩骂声、哭泣声……公交车成了‘闹心车’。”
也就在十年前,挤公交车仍旧是上班族和学生最为头疼的事,每天高峰时间等车的市民挤满了公交车站,车一到站,人们就蜂拥而上,往往是车上的人还没有下来,车下的人就已经拥上了车。而今,这样的乘车场面在省城西宁已成为历史。
1996年,西宁有公交车辆400多辆,公交线路只有16条,虽然小公共车已经出现,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那个时候学校、单位、商场门口都有自行车棚,每天上、下班的自行车流便成了西宁一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畅通工程和卡口路段拓宽改造工程的相继完工,西宁道路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城市居民用于交通方面的支出大幅上升,居民出行方便快捷。自行车棚陆续被拆除,满街难寻骑自行车的人,整洁、宽敞的公交车已成了西宁一道靓丽风景线。
———2000年,西宁公交完成了无人售票制。
———2002年,率先发行公交IC卡,走在了全国前列。如今,发行量已达到56万张,相当于每4个人中至少有一人拥有公交IC卡。
———2003年,西宁公交开始实施油改气工程,逐步实现绿色环保。
……
到今年,全市有公交营运线路55条,营运车辆1870辆,分别是过去十年的3.4倍和4.7倍。
“十五”时期是西宁公交发展最快的五年,投资8500多万元,新购公交车辆600多辆。目前,全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17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安全、便捷、经济、舒适的乘车条件。西宁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少峰说:“西宁公交已由原来单纯的微笑服务,变为‘人性化’服务,这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一个城市高速发展的象征。”
有资料显示,2003年西宁市民人均市内公共交通、人均出租车分别支出79.4元、26.5元;2005年为115.8元、43.6元,分别增长45.8%和30.6%,公交车已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东到平湖、北到孙家寨、西到双寨、南到城南新区,四通八达的公交网络,覆盖了整个市区,延伸到大街小巷。居民的出行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有急事坐出租,平时坐公交,自行车已不再是主要交通工具。
“十一五”期间,西宁市公交汽车线路和停靠站点将尽量向小区、商业区、学校聚集区等城市功能区延伸,同时,扩大城市公交服务半径,形成沟通市域各区、县的大公交体系,并设GPS卫星定位系统,推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 在2008年4月28号,西宁体育馆前举行了隆重的公交25路路线整体换车仪式.青海省委书记强卫的莅临让西宁公交人倍感自豪..北京公交集团赠送的40辆新型公交车外型美观大放.车内宽敞明亮.驾驶轻松简洁.更加提升了青海西宁公交的窗口形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西宁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夏都西宁的一大亮点,纵横市区、四通八达的公交线路,外观靓丽新颖、乘坐舒适的公交车为西宁街头增添了许多现代化的都市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