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 闫雪峰)17日~19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考察组专程赴哈,考察哈尔滨的申报情况,作为东北三省唯一申报试点的城市——
2012年,哈市拟投入资金18.363亿元,实施新建、改造3座公交都市试点示范停车换乘综合枢纽、16座公交换乘枢纽、40座公交首末站、公交专用道32公里,新增600辆大容量环保公交车等15项工程。这是哈市交通部门列出的今年“交通菜单”,这些项目将为哈尔滨申报“公交都市”提供有力的支撑。
哈尔滨为何要积极申报“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公交都市”将给冰城交通环境带来哪些变化?
机遇 “公交都市”提速冰城公交
目前,哈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80万辆,同时正以每天300辆的速度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早、晚高峰时段和特殊拥堵点,通行更加艰难,解决拥堵的交通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拥堵的良方,申报公交都市就是希望能够得到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哈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公交都市”是国家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首批10座试点城市正在筛选中。根据相关要求,申报成功后,国家将对试点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城市公共交通节能减排等,给予必要的支持,并将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试点城市作为“城市客运智能化应用示范试点”城市和“城市公交车辆新能源改造试点”城市。对哈尔滨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现状 “公交都市”要件基本具备
记者了解到,按照交通部建设要求,申报“公交都市”试点城市要具备相应条件,而且择优选择。按规定,申报城市市区常住人口应在150万以上,编制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等。政府出台针对公共交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城市公共财政对公共交通发展有明确、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和保障制度。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和管理水平在全省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
“哈市基本具备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城市的条件。”哈市公交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最新统计,截至2011年底,哈市公交线路达到154条,长度达到3292.2公里,公交车辆5020台,万人拥有公交车13.6标台,公交日客运量达到285万人次,公交出行占城市交通出行总量约31.1%。特别是近年来,哈市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并通过健全法制体系、建立扶持政策等多项措施,为城市公共交通在规划、建设、用地、资金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哈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常规公交、出租、轮渡在内的多元化的城市公共客运体系,随着2012年底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城市综合公共客运服务体系也将初步形成。
同时,记者在对比哈市“十二五”期间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与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考核标准时发现,两者的创建目标基本一致。据介绍,这也是哈市申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城市的重要理由之一。
“哈尔滨经过5年努力达到国家‘公交都市’建设标准是完全可能的。”该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申报“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只是一个开始,根据建设要求,试点城市“十二五”末必须达到相应的考核目标,交通运输部才能授予“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的称号。而按照交通部建设要求,“十二五”末,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应形成公交快线、干线、支线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运营网络。城市建成区的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应达到90%以上,从而实现主城区内500米内能上车,5分钟内可换乘。2万人口以上的居住小区应配套建设公交首末站或换乘枢纽,城市公共交通的乘客测评满意度达到80%以上等。
哈市公交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15年,哈尔滨将率先全省基本建立以“轨道交通和依托公交专用道的公交线路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轮渡为补充、慢**通为延伸”的多模式、一体化都市公交系统。保证万人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15标台以上,环保节能车辆不低于70%,城市中心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现主城区500米上车、5分钟换乘,公共客运系统承担全日出行量比例达到45%以上。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通车,2号线、3号线建设完成50%,公共交通专用道建设通车里程超过116公里,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交通承载力得到明显提升。届时,城市主城区功能和人口将得到有效疏解,交通拥堵有所缓解,市民出行也将更加顺畅、舒适。
相关链接
根据《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交通运输部将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十二五”期间建30个“公交都市”。
“公交都市”的共同特点为:具有高公交分担率;以高快速路引导产业布局、以快速公交走廊引导人居集聚,以公交车站打造城市开发中心;采取全方位的公交优先政策,保证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采取包括限制小汽车过快发展、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的需求管理措施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