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时代的幽州,就是北京。那时候的北京旧城早就不见了,留下的纪录,只能追溯到十世纪的辽朝。辽朝在北京盖了新城。十二世纪的时候,金朝把北京城重新加大,在辽朝盖的城外面,盖了一个大四倍的城,把它套在里面。十三世纪,元朝灭了金朝,又重新盖了北京城,使它向北移动了。十四世纪,明朝赶走了元朝重建北京城,整个地朝南移,盖了一个四方形的城,并入了元朝旧城的三分之一。到了十六世纪,城外的百姓比城里面的多了一倍了。于是在一五五○年,皇帝命严嵩主持,在北京城的南边,加盖了一个外城,东西比内城宽一点,南北比内城短一半。四百五十年来,直到今天,北京的内城有九个城门,俗称「里九」,外城套在内城南边,有七个门,俗称「外七」。内城外城之间有三个门是中央的正阳门(丽正门)、东边的崇文门(文明门),和西边的宣武门(顺承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占领北京时期,在面对西单牌楼的西城墙(阜城门的南方)开了一个豁口(后称复兴门,其实并未修城门)以方便交通。并计画向公主坟一带扩建一个新北京,但只是纸上规划而已。
北京城墙和城门,是元、明、清等朝代在北京立都所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把北京建成一座四四方方的棋盘式都城,每一段城墙间建一道城门,城门与城门之间以大道相连,所有的街道呈正东、正西、正南、正北,以致走在北京大街,踩着枯黄圆小的榆树落叶,使人觉得马路又宽又直又长。
一九四九年北京易帜前夕,人民解放军就已渗入了北京清华大学,两名解放军干部来到梁家,向梁思成和林徽因请教一旦解放军攻城时,哪些文物必须设法保护,要梁思成把北京城里最重要的文物古迹一一标在他们带来的军用地图上。当时,林徽因和梁思成都非常感动。第一次与解放军直接接触,使他们以中国古建筑为第二生命的夫妻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想这样的军队,值得支持。他们有一切理由爱北京的老城,北京的旧墙。这里不仅是思成和徽因的家,而且在整个事业过程中,他们曾经研究过古都之美,古都的历史长流。林徽音在那首〈时间〉一诗里的古都印象:
……
即使古老些,需要翡翠色甘蔗做拐杖,
来支撑城墙下小果摊,那红鲜的冰糖葫芦仍然光耀,串串如同旧珊瑚,还不怕新时代的尘土。
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人合写的《平郊建筑杂录》文中说:
北平四郊近二三百年间建筑遗物极多,偶尔郊游,触目都是饶有趣味的古建筑。……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
参加北京城市建设
北京易帜以后,梁思成被任命为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对城市规划,他做了不少工作,提出过方案和许多建议:
一、北京应是政治、文化中心,而不是工业中心。
二、限制城区工业发展。因为它将导致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人口剧增和住房短缺。
三、保存北京故都紫禁城的面貌,保存古建筑城墙城楼。
四、限制旧城内新建筑高度不得超过三层。
五、在城西建设一个沿南北轴向的新政府行政中心。
最后,当局只接受了他的第三点建议,即保留紫禁城。关于工业,当他们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南望时,北京市当局说:「领导希望有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他说他希望从天安门上看下去,到处都是烟囱。」
这个消息使梁思成非常失望和错愕,因为这不正是我们要避免的吗?梁思成认为「处处都是烟囱」的城市将是什么样子?那情景实在太可怕了。于是他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北京是个古代文化建筑集中的城市,不宜发展工业。我认为华盛顿特区(美国)作为一个首都,是可资借鉴的好典型。北京应是个政治文化中心,风景优美,高度绿化,而北京的大批名胜古迹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城市」。
为保留北京城墙和城楼而吶喊
北京当局决定拆掉北京大城墙和城门楼,拆除的理由是因为原北京城的整个布局,是作为封建帝都,为满足当时的需要而安排的,当然不能满足一个现代化国家首都在功能上的要求。因为妨碍了交通,并限制城市的发展,而城墙拆下来的砖块,又可以用来造屋或铺马路。
梁思成和林徽音夫妇知道这个决定后非常震惊。一九五○年五月,梁思成针对这个决定提出了建议,北京壮观的城墙和门楼应该保留。站在上面俯瞰城郊,浏览风景,可以让人娱心悦目,舒畅胸襟。他指出,城墙顶部十米或更宽的空间可以变成有花圃和园艺基地的永久性公园。有双层屋顶的门楼和角楼可以建成博物馆、展览厅、小卖部和茶馆。城墙底部的护城河和二者之间的空地可以建成美丽的绿色地带,供广大人民划船、钓鱼和滑水之用。由城墙或城楼上俯视护城河,与郊外平原,眺望西山远景或紫禁城宫殿,它将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公园之一——一个全长达三九‧七五公里的立体环城公园。
梁思成在他的《北京——都市计画的无比杰作》中加了一段有力的证据,苏联的例子。在一九五○年代,那是中国正在努力模仿的「老大哥」:
苏联斯摩棱斯克(Smolesk)有周长七公里的城墙,人称「苏联的项链」,二次大战时毁于战火,全苏联人民献出爱心来修复它。我们北京的城墙,加上那些美丽的城楼,更应称为一串光采耀目的中华人民的璎珞了。它们是我们民族的珍宝,而且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文物。我们已经继承了这个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现在怎么能够毁坏它呢?
北京城是必须现代化的:同时北京城原有的整体文物性特征和多数个别的文物建筑又是必须保存的。我们必须「古今兼顾,新旧两制」。
为了抢救古迹,梁思成不惜声嘶力竭地喊,他说城墙里面是七百年的填泥,坚硬如石,用二十节车花八十五年才运得完……。林徽因当年曾向北京彭真市长抗争之后留下一句话:「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
可是,当局不为所动,拒绝了梁思成提出最简单可行的建议,即不破坏城楼和城墙的整体,在每座城门的两边打开一个车辆的进出信道,让交通堵塞的问题得到缓解和控制。然而,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大声疾呼,苦苦哀求都没有用。接下来二十年,北京城墙轰然倒塌,泥灰迸裂开来纷纷扬扬。所有漂亮的角楼全都消失,只留下东南角楼,南面的前门、北面的西门、护城河不见了,城市的扩展甚至消除了元、明、清三代首都城墙的轮廓。北京火车站外,有一段墙是当年拆北京城,意外保留下来的古城墙,是当年修老北京站的时候,工人的房子把那段墙当成了后墙,房子一直盖,墙也就一直没有拆,如今整个北京城,只有这一小段城墙是真正的古墙。另有一公里长的遗址在崇文门东边。
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女士于一九五五年四月一日溘然而逝,享年五十一岁。梁思成于一九七二年元月九日离开人间,享年七十岁。十四年后,清华大学举行了一场对他一生事迹的纪念会。共有同事、学生、家属和朋友,以及领导参加了纪念会。面对七百名参加者,约有四十人致词颂扬他的人格和成就。并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题为《梁思成八十五周年诞辰纪念文集》。一九九二年中国邮政发行了建筑学家——梁思成(一九○一~一九七二)的纪念邮票,面值一元。
北京明城墙遗址修复保护工程动工
北京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地上地下文物遗存非常丰富,因年久失修而隐患严重。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记者吴坤胜等报导:「北京明城墙遗址修复工程于昨天正式动工。」这是北京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文物保护工程。
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对仅存一公里长、十二米高的明城墙遗址进行修复和保护。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明城墙遗址的修复将大面积保留其残垣断壁的现状,并力图展现五百年前明城垣的风采,并建成「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永定门楼等也正在维修复建中。这些工程完成以后,将会成为展示北京古都风貌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标志性景观,令人振奋不已。
此次修复的崇文门至东便门的明城墙遗址,建成于明嘉靖年间(一五三一年至一五四八年),长约一公里,是北京城内仅存的两处明城墙之一,也是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内城城墙遗迹。如果全部修复,将需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块砖。而目前经过四年的收集却祇收到了十二万块,把古建公司的项目经理眼珠子都急红了。
据古建公司经理介绍,标准的明城墙砖长四十八厘米、宽二十四厘米、厚十二厘米、重二十四公斤。由于六十年代北京修建地铁、二环路等大规模城市建设,使得大量明城墙古砖在拆墙的时候「流落」民间,并被用于修建民房、防空洞,甚至厕所。据说,仅北京市东城区就有三千多个厕所是用这种古砖建起来的。看来,修复北京明城墙遗址,北京遍地找古砖,道出了目前古砖告缺的现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