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对于济南来说,不是一道天然的障碍,而是意味着资源、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昨天,在2008年济南经济文化发展论坛上,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天祥和山东英才学院王洪军教授不谋而合。
济南是典型的
“单中心”“偏中心”城市
“从合理划分功能区来看,济南是典型的单中心+偏中心城市。”徐天祥说,作为“单中心”结构的城市,新老城市功能无法通过专业化在空间上分解,结果市内各区发展雷同、重叠发展,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城市功能不断冲突,结果是两败俱伤。
作为“偏中心”城市,徐天祥说,济南城市发展客观上形成了“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现实格局。虽然多年来强调协调发展,但效果并不理想。历下区、市中区发展水平高于槐荫、天桥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而这种“偏中心”的城市结构,必然影响城市在区域乃至国际的竞争力。
“单中心和偏中心的结果,已经导致济南近年来交通状况的急剧恶化。”徐天祥说,济南在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还处在高速增长期,完全有机会通过空间结构的调整,适应经济结构的转型。
“过黄河要交费
增加‘心理距离’”
“‘济北’与主城区不仅存在着空间上的距离和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更存在着看不见的心理距离,正是这个心理距离使得济南丧失了很多重要的发展机遇。”徐天祥说。
在昨天的论坛上,徐天祥说,就现状而言,实施了二十多年、颇受质疑的黄河大桥收费制度,不仅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去除,反而大有进一步巩固坚持之势,而这种人为的阻碍,进一步拉大了济北在人们心理上的距离。
在徐天祥看来,济南城市发展空间的“北跨”,不仅仅要实现空间上的融合,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济北与中心城区的零距离对接,纳入一体化发展体系。
徐天祥说,近年已建、在建的和即将建设的多座跨黄河大桥和黄河河底隧道,将为济南跨越黄河发展提供便捷的交通保障,在济北与中心市区之间,初步构筑起一个多通道、多端口的连接格局。
“但这只是形式的连接,随之还必须辅之以心理上的连接,这就是必须改变当前不合理的过桥收费制度,尤其是要把北跨后的‘济北新区’作为济南城市空间一体化的发展来看待,尽量取消市区内的过河收费现象,以做到来往无障碍。”
“应尽早争取
齐河、禹城划归济南”
“我认为,‘北跨’定位应该选择在与槐荫和天桥区毗邻的黄河北部,也就是齐河县和禹城市境内。”徐天祥建议,争取将齐河县和禹城市尽早划归济南,以解决制约济南城市发展空间“北跨”的瓶颈。
济南不仅要充分考虑“济北新区”的开发建设要有利于带动槐荫、天桥区的发展,提升济南的城市化水平,还要考虑济南都市圈发展的需要;不仅要考虑通过“济北新区”的开发建设能提升济南在环黄海和环渤海以及在东北亚区域的地位,也要考虑能够为沿黄中下游乃至中国西部区域的发展增加一个新的活力点。
山东英才学院王洪军教授建议,济南都市区核心空间生态定位是背靠泰山、跨越黄河、湿地特征突出、植被覆盖率高。济南都市区的规划建设,既要考虑南部泰山山脉的自然地理特征,也要考虑黄河以北的优势资源,这些自然禀赋决定了济南都市区核心区的空间发展方向和产业分工。他建议,应制定符合区域发展要求的“北跨”发展战略,并尽快立项,全方位的发展济南都市区的产业布局战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