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新区应该咋发展?14日,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主办、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承办的“哈尔滨市促进新区与工业园区科学发展研讨会”在哈举行。会上,来自国内的10位知名规划专家纷纷给哈尔滨新区发展把脉,并提出了哈尔滨新区发展要走产城融合之路,即在新区的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完备要齐头并进。
把优势资源集中到新区中去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和区域规划系主任吕斌表示,哈尔滨是一个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非常有魅力的城市,如今,这里城市发展格局的架子已经拉开,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相当不错。但仍存在着相当的发展潜力,比如:人气、入住率、产业的发展问题,尤其是新区魅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把现有资源中的优势资源集中到新区中去,真正把哈尔滨的新区做强。新区以“卧城”起步无可厚非,但要尽快融进社会化的高端服务业和差异化发展,比如:松北要做好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道里区的临空经济区要做好支撑物流产业发展的生产型配套服务业,同时,联手哈西、群力的现有优势,把哈尔滨西部区域做成一个高端的城市新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赵天宇说,粮食大省、生态大省是国家对我省的基本定位,作为黑龙江的龙头,哈尔滨在这两大定位上大有可为。同时,东北三省的发展,涉及到城市发展带,哈尔滨作为全省的核心点,新城区的发展还要抓住长春—哈尔滨、哈大齐、哈牡绥等三个发展轴的机遇。
不要因为组团扩张与老城区相连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修春亮表示,大城市的发展,不仅是规模问题,还是规模、密度、形态三位一体的格局问题。哈尔滨的新区格局,有江北、东部和南部3个组团,组团格局已大致形成,与国内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布局上也比较好。目前的问题是,组团化的新区要不要和老城区相连。他的观点是不要因为组团扩张而与老城区连在一起,这样的“巨无霸”城市,将来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哈尔滨要把现有的新区组团格局保持住,与老区由路网相连,而不是地域连在一块儿,不然,城市的发展就会走北京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老路,这是很可怕的。同时,要减少老城区的一些功能和人口,中心城区的商品批发功能可以疏解到新区去,这需要完善、细致的设计。人口的疏解会给老城区的交通压力带来改观。目前,哈尔滨群力搞生态和文化立区、哈西以交通枢纽立区,都做得不错,希望保持住,哈南要尽量与老城区拉开距离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陈峰说,哈尔滨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建设6个城市副中心的想法,这些副中心要能够分担中心城区部分重要的城市功能,成为中心城区的左膀右臂。比如:上海浦东新区分担了上海市的金融和高科技功能,天津滨海新区分担了天津市的国际物流、高科技和商业功能。
他还表示,新区虽然有不同发展方向和主导分工,但都要有相对完善的居住产业、公共服务城市功能,注重居住、就业、交通、商业、办公、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协调发展。否则,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的“卧城”,很长时间形不成城市生活环境,长期没有人气对新区的发展是不利的。简单的方式就是给新区配置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比如:商场、学校、医院和轨道交通等。
形成合力发展金融商务区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师武军说,新城区的发展,不同于一般的城市扩张,它不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慢慢长大的,它是城市获得大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因此,新区的建设要结合哈尔滨的资源、目标来选择发展突破口。
目前,从全国看,新城区建设比较推崇的模式是产城融合,这就要求把居住和产业两个问题进行平衡发展。哈尔滨的新城区发展,要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相结合,与国家推出的沿边开放政策相结合。此外,一个城市新区的发展,要重视交通因素,哈尔滨有哈西高铁、有飞机场,这样的交通资源优势要用好,是可以做出大文章的,比如:航空产业园就应该是临空经济带的主要项目。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柯焕章说,金融商务区是哈尔滨很多新区的发展项目之一。从国际上,伦敦的金融城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纽约的金融商务区,面积是3.5平方公里。哈尔滨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与北上广等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希望哈尔滨的各个新区在发展中央商务区或者金融商务城时一定要形成合力,组团作战,避免都来搞,而让金融商务这块蛋糕不能做大。(记者王焱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