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比喻市民从公共交通站点往返住宅的距离,走个一两公里,步行十几分钟,这种距离一般都“不长不短”。
虽然公共交通在快速发展,但城乡结合部、大型社区的交通接驳远没到位。因此,自2009年起,很多街道补贴资金,寻找运营公司,在辖区内引入了社区摆渡车,这种社区摆渡车很快受到居民的拥护。仅朝阳区就开通了55个社区70余条摆渡线路,惠及31.2万人。但社区摆渡车遍布街头后,问题也来了。
石景山区市政管理委员会曾表示,电瓶车不具备路权,运营存在隐患,不提倡公交化经营。曾有社区摆渡车发生事故后,没车牌没行驶证被判全责,相关部门干预后才免于处罚。当然,社区摆渡车还有更直观的乱象:“狂飙”、闯红灯、逆行。
一些社区摆渡车陆续遭到“封杀”,但有居民表示反对后,又在其他地方尴尬地“复活”。直到2014年6月,朝阳区社会办紧急叫停辖区内所有社区摆渡车,引来其他区县效仿,“官办”社区摆渡车从此走下“历史舞台”。
当初进入北京市场的天津一家电动车企业负责人胡俊表示,他们至今都认为“禁令来得太突然,以至于搞社区摆渡车就像干坏事一样”。为了争取社区摆渡车的“路权”,他们多次和属地政府协商,但因为社区摆渡车处于法律空白,最终没了下文,车企无奈退出运营。随后,车主们开始大范围退车。“都是没开几个月的新车,价格不便宜。下家没必要买二手的,所以只能低价处理,弄得车企和车主都很难受。”
社区摆渡车停摆后,当初作为便民服务大力推广的街道也不愿意再多谈。方庄街道工作人员表示,现在街道辖区居民的交通接驳问题直接由交通部门来协调,和街道关系不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