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节 客运量
民国时期,哈尔滨市公交客运汽车数量较少,未形成较大运量规模。1921年,哈埠首条
客运汽车开通,有5台单车容量不超16人的汽车参加运营,连同少量零散客运汽车年客运量9
6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2600余人;1924年,市内客运汽车已有86台,年客运量410.8万人
次;到1929年,全市客运汽车发展到112台,年客运量达到537万人次。
哈尔滨沦陷后,客运汽车发展迟缓,年客运量无明显增加。1938年7月,哈尔滨株式会
社拥有客运汽车100台,营运线路14条,年客运量600万人次。1940年,由于日本扩大侵略战
争,燃料供应紧张,使部分汽车改烧木?,市区客运汽车日渐稀少,营运线路缩至4条,年
客运量仅为1938年的25%。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尔滨客运车辆极少,每天能正常运行车辆不过三四台,
虽经全力抢修破旧车辆,日出车只达到16台,日客运量6000余人次。1948年,日出车为32台,
车辆完好率极不稳定,日客运量1.2万人次。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经济建设发展,公交汽车数量增加,客运量也逐年增
加。1954年客运量达到5254.1万人次,为1949年的9倍;1955—1965年,平均每年客运量达
8664.9万人次;1966年由于“文革”、“串联”所致,客运量达10267万人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交汽车和公交路线的增加,
1979年达到23423万人次,比1977年增加16.6%;1990年,达到29010万人次,为1949年的50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