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庆公交体制改革 政府应强势介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20 1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月15日,央视《新闻调查》节目以“公交之痛”为主题,对重庆公交几次大的事故背景进行了深度调查,揭开了重庆公交以挂靠承包方式经营的弊病,称其“管理体制宛如传销”,由此留下了事故隐患。
    在央视记者的采访中,我们多次从交管部门领导口中听到“考虑到稳定的因素”之说法,如果将这个说法放到重庆公交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的“三无环境”(无序挂靠、无序竞争、无人管理)中,可以理解为以下内容:虽然公交挂靠经营的弊端人人也清楚,但是如果贸然进行清理整顿,果断实施体制上的改革,必然会触及有关单位人员的利益。考虑到稳定因素,无奈之下,我们只能顺其自然———很明显,有关方面将自己的不作为,理解为现有体制所承担的“保稳定”社会责任所致。正因为如此,推动公交改革的动力,很可能变成不稳定因素的加速器。
    这其实是一个本末倒置的逻辑思维。交管部门及公交经营方在对挂靠经营者一味的妥协中,埋下的是危及公众利益的安全隐患。保护公众利益本该是交管部门手中最重的一张牌,它的分量足以让政府坚定地推动公交体制改革。可惜,交管部门好像忘记了这张牌,“坚信”在维持现状的情况下,一定能等到一个稳妥的解决方式。结果最后等来的,是去年10月1日和今年4月23日发生的两起重特大公交事故———56位死者以他们血淋淋的生命为代价提醒我们:什么是政府最应该关心的“稳定”,什么是公众最需要的“稳定”。
    与其他城市一样,重庆公交挂靠经营的出现与多年前全民办交通的思路密不可分。在这种思路指引下,为了充分地填补市场空白,扩大公交对社会的影响和对民众的服务,将营运准入门槛降得很低,鼓励个体和私营企业都来买车办公交。但这个过程一直处在一个相当不规范的状态下。公交行业本是微利行业,在缺乏财政扶持的情况下,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明显力不从心。于是就不断地发展挂靠车、发包经营权,使拥有经营权的大公司脱离一线经营的风险。其后,又有新加盟者如法炮制,将挂靠网络一字排下去。央视之所以将重庆公交比喻为“传销乱象”就在于此。不光是民营公交公司如此,国有的公交集团公司也是如此,前者的历史原因有因可循,而后者形成纯属违规。
    其实,就是全民办交通,也依然要迈过规范化的坎,任何一个行业要想健康发展必须走正规化、规范化之路。退一万步说,即使不变革,能不能做修修补补的规范呢?至少应该做到“兵识将、将知兵”吧?然而,《新闻调查》的结论却令人触目惊心:管理上竟然也是一笔糊涂账,完全处在各“车”为政的状况下,更别说达到什么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了!这种情况下,公交不出事都难!
    作为特殊的公众服务行业,出于统筹管理的需要,出于市民出行安全的考量,甚至出于对城市形象的维护,政府都不应坐等游击队式的公交队伍慢慢完成资本积累,完成兼并重组,应该强势介入。就全国范围而言,在民营资本介入公交行业多年后,已经出现了一股政府办公交的回潮,很多财力不再捉襟见肘的城市,也开始将公交纳入公共支出管理范畴。下一步,重庆公交体制的改革何去何从,值得全社会予以更大的关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2-6 04: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