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物价部门禁止其违规涨价行为,武汉市有180多辆巴士集体停运,“解放大道沿线公交线路全天爆满。交通部门紧急调配公交车增加运力”、“各部门负责人正紧急磋商研究应对方案,交通部门已准备好近80台公交车,若今日巴士仍未恢复营运,将启动紧急预案及时调整运力”。(《长江商报》12月3日)
从武汉有关方面“紧急调配”、“紧急磋商”、“紧急预案”等体现出的方寸大乱看来,政府还没有学会用市场的手段管理市场。他们没想到,现在市场主体是会博弈的:你不让他涨价,他固然不敢跟你对着干,但却给你来个有价无市———“巴士集体停运”。
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控制巴士票价的最有效手段,不是由“物价部门禁止其违规涨价”,而是让政府能够直接控制的国有公交企业,向市民提供方便快捷廉价的公交服务。只要这样的公交车出现在城市街头,并能够基本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则这些“私人承包”的巴士业主就是想涨价也不敢涨,否则就等于自我淘汰,因为市民是会“用脚投票”的。
这就要求政府手里必须控制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公交企业,因为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具有准公共品的品格,所以这些公交企业,不应该以盈利为第一目的,而应该向市民提供方便快捷廉价的公交服务,平抑公交价格为第一目的。从报道看来,政府手里根本就没有足以控制票价的公交资源,所以一旦这些巴士业主要涨价,政府也就只能“方寸大乱,手足无措”了。公交的市场化改革,在这里被煮成了一锅夹生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