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不得不穿工地闯迷雾 2011-10-26
有这样一条公交线,它每天要在工地上“穿梭”,因为修路,它的运行路线有时“一天一变”,因为路上尘土太多,每次经过工地都像“穿越迷雾”,驾驶员笑称“不敢留长发”……它就是途经济南西北部的133路公交线。昨天下午,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公交车穿梭工地 “线路一天一变”
133路公交车,是济南西部的一条普通公交线路,它的始发站位于彭庄,终点站是经七纬十二,中间途经大饮马小学、营市新村、腊山立交桥、营市街、经七路西口等20多个站点,“我们这条线路已经有好多年了,最近这两年多的时间,线路中部分路段非常难走。”车队队长焦提春告诉记者。
昨天记者来到了133路公交车位于彭庄的场站,该线路的驾驶员杨玉玺告诉记者,现在他们这条线的多数路段是比较好走的,但是从小饮马到张庄机场之间的大概三站路非常难走,“这段路大约两三公里,这里都是工地,也就是说这段公交线需要穿越工地。”
“这线路是‘一天一变’啊,一点不夸张。”说起这里的路况,驾驶员都摇头皱眉,驾驶员郑伟也告诉记者,“因为这里是工地,原本的一条水泥路都没有了,所谓的道路就是工地自然形成的道路,所以没固定的路,根据施工的情况变化,所以说是天天变,而且路况也非常不好。”记者了解到,一般市区修路,公交车都相应地临时调线,但是像这种在工地行驶的公交线路确实非常少见。
尘土笼罩公交车 “能见度也就十米”
昨天下午,记者与车队工作人员一起进行了现场探访。“这条路上工程车很多,大车轧的路况也不好了。”驾驶员告诉记者,除了路况不好,线路上的部分路段最大的问题就是“尘土飞扬”。“路上土很多,前面大车一过去,就会带起很多尘土,附近很大面积的路段都受影响。”
在大饮马小学这一站附近,迎面开来一辆工程车,随之而来的是漫天飞扬的尘土,顿时黄沙漫天,开车在后面行驶,看不清楚前面的路况,就像雾天一样,能见度较低,大约只有二十米左右。“今天还算是比较好的时候。”车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严重的是晚上,大车一辆接一辆地通过,空气中的土也是漫天飞舞,驾驶员开车到这里得踩刹车停住,仔细看清楚路况之后才能慢慢通过,能见度最差的时候只有十米左右。”记者了解到,在大饮马小学站西北面,133路公交车需要通过一段很窄的泥土路,“这个上坡很大,一下雨这土就变得很黏,车轮容易打滑,上次一辆小车驾驶员可能是不熟悉路况,直接撞断护栏翻到了路边的沟里。”
泥土覆盖站牌 乘客等车“躲猫猫”
昨天记者跟随车队工作人员来到了这段难走的线路,记者发现公交车从始发站彭庄出来的路段路况非常好,但是没过两站,也就是到了腊山河西路北段这一站,道路变得非常难走了,因为这里就是一片工地,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部分路段两侧就是深坑,由于工地实施了洒水降尘,所以这段路只是难走,扬尘并不严重。
但是到了大饮马小学这一站,伴随着一辆辆工程车驶过,这里已经是尘土漫天,车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段就是尘土最严重的路段,记者看到这条路路面都是土,不远处同样是工地,道路两边的树木都成了黄褐色,几乎每一片树叶都被泥土覆盖,从这就能看出平时这里有多么大的尘土。在路南的站牌,记者看到这里的公交站牌都被泥土覆盖,几乎看不清楚站牌上写的字,有几位乘客在等车,由于车辆一过就是漫天烟尘,所以乘客都不站在站牌下面,而是远离站牌数米远,躲在施工的挡板后面躲避尘土,等到公交车到站才快步走过来上车。
乘客戴上了口罩 司机不敢留长发
“你千万别张着嘴说话,小心吃一嘴土。”市民小林捂着嘴告诉记者,他这半年开始经常从这里坐车,这种在漫天尘土中等车坐车的经历也已经持续半年了,“前两天刚下了雨,地上尘土都已经硬化了,要不然更厉害。这段路就是这样,公交车不开窗户都进尘土,这两天天凉了,都有乘客戴着口罩坐车呢。”
记者在车队看到,这条线路总共有13位驾驶员,其中只有1名是女性,其他几位都是男性,而且他们都是留着短头发,“为什么是短发?因为车里也都是尘土,每次回来衣服上、头发上全是土,所以不敢留长头发,短头发好清理。”驾驶员郑伟笑着告诉记者,“每天清理车辆,车里都是土,每次都能清理出一簸箕的土,这可不是开玩笑。”
情况这样恶劣 驾驶员愿意坚持
“修路这事儿我们也理解和支持,‘吃土喝泥巴’我们都能克服,既然在这条线上跑,就得适应路上的情况。”驾驶员周祖健笑着说,“在这条线上跑了这么多年,路况不好的这两年多,我们也都‘喝着土面儿’熬过来了。”
车队队长焦提春告诉记者,“其实这路况不好,公交线路可以绕行或者调整线路,但这周边有三个大型的回迁小区,不少居民出行都得坐我们这条线,差不多我们就是每天早上把这些居民带出去上班,下午再把他们都带回家。”驾驶员告诉记者,目前三个回迁小区的居民大概有两万多人,“全部入住后大概有七八万人,既然大家有乘车的需求,我们就会尽量去克服这些困难,方便居民们乘公交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