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无轨电车系统21世纪14年来发展历程
车辆:重点说一下批量生产运营的款式
老华宇电车120A,广泛采用辅源技术,载客容量比汽车大很多,从历史角度看,保住北京电车生存的地位。
头十年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车型,除了13年底之后气改电的127外,15条线路都用过该车型,从技术角度看,该车型比较突出的特征是辅源铅酸电池的大规模采用,同加装辅源的BD562一道是北京双源电车的老祖宗……双源技术的采用使京城无轨系统渡过因某敏感街引起的生存危机,但当时铅酸电池技术的不成熟,高运营高维护成本一度曾是北京无轨系统沉重的负担。
DK电车,引入空调技术;二级踏步 同时期的车型还有160A
DK貌似空调多数总爱坏……,运营中毛病也不少的样子,好像也是升辩失败率最高的车型之一,乘客、司机、车迷等对该车型评价貌似也是最低的……传闻计划15年提前报废……
160A铰接电车采用直流ZQ-90Kw电机,动力更为强劲,其速度感得到车迷们广泛好评。
个人认为或许是DK表现不尽人意还有迎接奥运的需要促进了青年电尼的诞生。
一代电尼,最为经典的一款车型,车辆质的一个飞跃,在北京无轨电车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奥运车型,当时中国最为顶级,最为昂贵的一款电车,价值百万多。但其运营的表现也对得起她不菲的身价,也赢得了司机,乘客,车迷,政府官方等一致的好评,更为青年赢得哈萨克斯坦的电车订单助力不少。
大量采用了新的技术:
与株洲南车合作,电机首次采用100KW交流电机,无轨电车进入交流驱动时代,起步速度,加速等动力表现明显好于同期的电车。
北京首款一级踏步的低地板无轨电车
集电杆改为有折角的样式
一代电尼的出现提高了北京无轨电车系统在车辆装备上的整体水平,自一代电尼时期至今的绝大多数新款无轨电车在很多方面继承了一代电尼的技术,如广泛采用交流电机,有折角样式的集电杆。
后奥运时期的EK和160B 大小金刚电车,都采用二级踏步,交流电机功率为120KW,动力也很强劲。但160B上路初期曾因气路技术问题大面积坏车,为运营带来了一些麻烦,好评率貌似不及160A。
二代电尼和福田F电车,奠定面向未来继续发展的基础
无轨电车技术与纯电动车技术出现融合倾向,两者界限模糊化,亮点是:辅源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使电车脱线续航能力大幅度增强,也为后来104k气改电奠定了技术基础。
无轨电车与纯电动融合的产物:青年在线充电尼赢得了杭州和上海的市场,并且曾在青岛路试过。
线路:13年末共16条,运营线路长度214.42公里,21世纪增加3条,2000年7月101恢复电车服务,2001年8月新开124路电车,2013年末104k气改电为127路。
线路较大调整的:106路北京南站至天桥区间改经由北纬路运行;06年114路架线延长南坞;07年105路架线改走友谊路;109路重启废弃线网延长西客站;08年112路被延长康家沟;09年102.106小段架线延长迁至新南站北广场。
线网:13年末132.2公里
十多年来断断续续的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道路改扩建,地铁施工等影响电车的路段很多,通常采用架设临时线网或临时脱线等措施维持正常运营。如两广路的扩宽,采用架设临时线网解决,菜市口地铁施工则采用路侧临时线网运行,路中心脱线拐弯运行解决。
线网技术:
除了配合双源无轨的推广引入捕捉器外,配合电车采用大功率电机,空调的普及增加供电能力外,技术上没太多变化。车辆动力强了,速度快了,线网仍旧是低速线网,如交叉处,分并线处,转弯处仍是瓶颈区段,电车大多数情况下必须降速通过,造成路口交通通行效率降低。另外,电车采用气动自动升辩,成功率一般。
展望:空前的发展机遇。
2013年开始,中国上下乃至全世界对中国雾霾的关注,对空气质量高度关注的大环境背景下,特别是北京空气行动计划的提出到实施,以及纯电动运营的高昂的经济成本,高维护成本,低于双源无轨电车的运营效率,充电站对稀缺的土地资源的过度占用,锂离子电池的过渡充放对寿命的不良影响,表明纯电动技术尚未成熟,距市场化还很遥远,政府的财力有限,难以展开大规模应用。在北京的双源无轨系统成功完成吸收融合纯电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从而部分得到纯电动的优势背景下,北京双源无轨系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从全国看,杭州,上海,广州,济南,青岛等地均是如此,都有明显的复兴,进一步发展的倾向。从世界看,不少国家地区特别是欧洲不少国家地区选择恢复,发展。
2013年末104K突然气改电是整个计划的序幕,从公交集团,政府,新闻媒体的高调宣传可见一斑,除104k外,目前所得知的气改电线路有8条,或许是庞大计划的冰山一角。
目前,新福田电车在试验,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最大的亮点是欧洲原装进口的集电杆,采用液压技术等等,一度曾到电保路试。与之配套的无轨架空线网也引入了欧洲技术,有望升级为高速型线网,全面提高无轨系统的运营效率。如果新技术获得成功,在运营表现中成功颠覆人们对传统无轨电车慢三拍的印象,那么将为大规模气改电扫清技术障碍,意味着该款新电车将超越一代电尼为代表的技术水平,将奠定扩张性发展的技术基础。从而书写新的历史,
但是目前看,新技术的消化吸收有个过程,可能会很困难,以及既有系统的升级显然都还是需要时间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这个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北京电车能抓住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