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号期间车流量的减少,让一些路面显得难得的清净。
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的召开,对于许多普通民众的最大影响,就是限行。从9月10日到9月13日,在这限行的四天里,包括卫津路、福安大街、张自忠路等过去经常发生交通拥堵的路段,在上下班高峰时间交通也得到了缓解。
对于很多私家车主来说,一两天的限行可以接受,但如如果升级为北京模式的长期按尾号限行,以换来交通压力的减轻,这个方案在天津可行吗?目前有必要这么做吗?
解疑:达沃斯期间为什么要限行?
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9月11日至13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这是本市第三次承办该论坛,较前两次相比,此次论坛规模更大,参会人员更多,交通压力更大。一是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长。目前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近230万辆,较上一次承办时,机动车增长了约60万辆;二是与全国大学生YD会时间重叠。交通流量相互叠加,交通疏导更加困难;三是中小学开学导致交通流量激增。论坛期间,正值本市中小学校暑假刚开学,根据往年经验,此时交通流量一般不稳定,极易发生较大范围的交通拥阻;四是会议安排对交通要求较高。代表入住的酒店分布在城市核心区,与会议场馆连通的干线道路流量大,人口密度大。同时会议议程密集、平行会议较多、会议选择自由度大,须设置循环班车以保证参会需求,因此要求交通流量始终畅通、有序、稳定。
为确保论坛的顺利举行,考虑上述诸多因素,市人民政府多次召开调研会议,反复研究论证,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适度”的原则,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青妇代表和普通市民代表意见。同时参照大连市连续三届论坛采取单双号限行的措施,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决定于论坛期间在部分区域,对部分机动车采取局部区域限行措施。
调查:限行后交通压力确有缓解
以往每到下班时间,卫津路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堵塞,然而在限行的几天里,许多车主明显感觉到行驶速度加快了。
车主王小姐在天津肿瘤医院上班,家住海光寺万德庄附近,每天开车上下班必走的一条路就是卫津路,平时下班时间大概18时左右到达八里台桥附近,其拥堵状况经常让她十分钟的路程要开车走上半个小时甚至更多。
“以前在八里台这个红绿灯,至少要等2到3个灯时才能通过,这几天改善特别明显,最多一个红灯,肯定能过去。”王小姐说,她的车牌尾号是0,这四天的限行除了第一天她无法开车而改为乘坐公交车外,其他几天反而让她在开车时享受到了畅通无阻的舒适交通,她觉得限行的方法还是利大于弊的。
同样,每天上下班都要开车经过福安大街的苏先生也感受到了类似的情况。苏先生的车牌尾号是4,仅在9月12号一天受到限行影响,而其余几天都感觉到拥堵的交通情况有所缓解,不同的是,从福安大街向海光寺方向行驶时,仍然有些拥堵。“福安大街每天的车都特别多,我平时上下班都尽量早走或是晚走一会,一旦遇到拥堵,我回家的时间就要晚半个小时以上,尤其到了海光寺这个路口,车实在太多了。限号以后情况改善了,不过还是有些堵,而且我发现一些明明限号的车还在路上,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被罚。”
反馈:短期限行对改善环境作用不大
限行后路上的车辆少了,这样做能改善环境吗?普通人的感觉并没有这么明显,“这几天天气不错,不知道是不是跟限行有关系,街上也没感觉车少了多少。”卫津路上一家报刊亭的老板在街边告诉记者,他天天看着街上的车来来往往,这几天虽然限行,可感觉车还是很多,“可能现在车已经太多了,限行只是一天限两三个号,力度不够,要是像北京一样长期按尾号限行,可能效果会更明显。”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的张工程师每天都和空气质量检测的各种数据打交道,他说,汽车流量减少,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尾气污染物排放自然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造成的扬尘污染、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也会随之减少,空气质量肯定有所提高。
据张工程师介绍,由于限行期间本市没有专门布控交通监测点位,因此没有相应的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等交通污染物的详细数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限行措施能直接导致交通污染的减少,只不过短期的限行能改善的力度确实有限,如果要有效改善环境,还需要长期坚持这一措施。
公共交通:限行后运力完全够用
限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共交通的使用率,许多人不得不放弃开车而选择公共交通,事实证明在此种限行规定下,目前的公共交通的运力完全够用。
9月10日早晨,记者在大沽南路南楼附近的公交车站上看到,在此等候公交车的市民络绎不绝,较以往明显增多。其中,部分市民走出地铁站后倒乘公交车。途经此处的20、631、659、665、668、685、867、868等线路车辆来往繁忙,每部车都有八九成的上座率,这与以往相比有明显提升。
市公交集团负责人表示,针对达沃斯期间的限行规定,公交部门提前进行了周密部署。结合限行区域内和平、河西两区学校众多,商场、繁华路段和企事业单位较多的特点,对途经该区域内的100余条公交线路在早晚高峰时段采取“高密度发车”,尽力缩短运行间隔。此外,还对多条线路进行延伸或走向调整,例如将655路、968路终点站由原来的柳林轻化所和佟楼,延伸至文化中心公交站。
据介绍,在限行的4天,公交运营调度指挥中心将全运时监控全市客流变化,针对早晚高峰和日间平峰时段不同的客流需求,采取增车、扩班等措施,确保市民出行顺畅。
同时,地铁1号线、2号线的不少站点,客流量都比平时增加了不少。9月10日下午13点以后,记者在1号线的南楼、下瓦房、小白楼、营口道、海光寺等车站看到,本应客流稀少的平峰时段,却呈现出了高峰时段的景象。在车厢里,也很难找到空座,通道上都站满了乘客。记者走访的几个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均表示,客流量比平时增加了两到三成,地铁的利用率明显提高。
正方:未来是趋势
长期限行可行吗?最有发言权应该就是每天开车上下班的私家车主们。但在他们之中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一些从限行中感觉到交通压力明显缓解的车主表示支持,而一些认为交通依旧拥堵的车主则表示反对,还有些车主则出了一些其他的主意,尤其是多数车主都喜欢用北京来做对比,认为北京限行后依然拥堵,就说明限行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上文提到的车主王小姐认为,限行是天津的趋势,“车越来越多,用不了几年就会像北京一样,就算限行还是会堵。但至少限行能缓解一定的压力,而且我已经感受到了限行的好处,让我一周少开一天车,而换来其余四天的畅通无阻,我觉得值。”
另一位私家车主车主田先生也对限行表示支持,“我每天开车送孩子上学,现在孩子已经上初中了,其实我最近已经考虑让他自己坐公交车上学了,而且我也开始打算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了,这样既锻炼身体,又省油钱。”田先生说,“交通压力是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的,不仅是空气不好,而且看着满大街的车也心烦,如果有条件的人都能放弃开车,对所有人包括自己都是好事。”
对于限行,田先生还认为,在北京他看到很多人针对限行是上有对策下有政策,有的家庭为了避开限行可能会买第二辆车,他觉得如果天津推行限行政策,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是不是能按照家庭发放车牌照。”
反方:治标不治本
不过,王小姐的朋友小刘认为,由于王小姐从家到单位的路比较“顺”,不管是开车还是公共交通,即使是骑自行车去也不是太远,所以在她看来,限行的影响不大。
小刘说,自己家住西青区,而上班在河西区,每天上班的时间开车走快速路需要20分钟,但如果坐公交车,不仅不能直达,而且时间至少需要50分钟,她根本无法接受。“这种情况下,限行一天我就受一天罪。”
如果说小刘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那么前面提到的苏先生则认为,限行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北京限行很久了,不是照样堵吗?限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拥堵,而现实是车只会越来越多,路只会越来越堵,虽然我不看好限行能解决拥堵,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天津不只会有限行,一定还会像北京广州一样有限号购车等等政策的出台,但这些方法真的能解决拥堵吗?”
经常去北京出差的马先生说,自己在北京感受过了“首堵”的状况后,回到天津有时真感觉不算太堵,“我感觉目前天津还没有到限行的地步,暂时不需要推行长期限行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