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2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年冬季运输工作新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7 0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背景新闻:http://www.dltv.cn/dianbo/2012-12/15/cms176227article.shtml(视频新闻)。每年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为大连冬季运输工作期间,大连台记者采访19路公交车乘客司机,总体乘客比较满意。
乘客们你们对你家附近出行的公交车线路满意吗?这个新闻很多问题啊?虽然是面对面的直播新闻,但客运处领导娄处长都是冠冕堂皇的磕,该解决问题一个没有解决,很多时间乘客等车时间很长,早高峰还是拥堵很严重的,处长说的增加运能没有体现出来,问题不少的。
这次回来体验了下,15路这样门面线路,有时高峰期等车时间很长的,最长一次等了足足30分钟,其他线路也有不规则等待时间,苦了等车乘客。大连现在的交通拥堵严重,专门的公交专用路太少了,即便大连今天增加2条公交车专业路,但效果还是不好,有轨电车是大连门面但201路,现在等车时间都是很长的,很多乘客反应最长等过40分钟,即便平峰期等车时间也很长也在20分钟左右啊。
新闻节目还反映:福佳新城公交出行反映不方便,新闻采访处长;解放路——大连湾线路要进福佳新城;还有轻轨站接北站车。
大连新北站;换成还是不方便;未来引进10条线路。现在有1路8路518路等线路。还是不方便啊。1路车要与高铁班次对接。高铁大巴(例如机场大巴车)要开通。
公交都市新闻:都是说的很好,做的太少了,公交优先权没有,快速线路太少了,车子档次大连的太低了,即便你更新了很多新型公交车,但质量普遍不好,与国际都市差距很大。换乘点不方便,对接的不好,大型枢纽站与未来地铁,高铁,大型居住社区衔接不好。根本没有规划。不做提早量规划,开辟。哎新闻说的很好,未来5年大连公交将会怎么发展。哈哈现在都是问题很多,出行率50%分担率,这个数据能达到吗?试问你能跟苏黎世相比吗?你的线网规划行吗?500米公交覆盖率,门对门运输你行吗?别说大连地形规划,哎不做提早设计,不做功课,你不是在这胡说八道吗?哈哈,智能交通,智能公交车,哎都是美好的设想啊。看看人家瑞士苏黎世投资成本每年都在增加。以上就是大连台新闻。如有说的不对敬请谅解,提出批评指证。(记者基本不坐公交车了啊)。记者基本没有发言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00:14 | 只看该作者
瑞士联邦铁路公司(SBB)不仅操控着世界密度最大的铁路网,还要协调火车与其它公交方式的衔接。该状况的后果就是铁路系统被其“高涨”的受欢迎程度推向极限。

在各方支持下,政府一直在推广公共交通。目前,200多万人拥有火车半价卡,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铁路公司的口号“有脑子的人乘火车”不但在瑞士家喻户晓,许多人还身体力行。

2010年,人均公交里程数达到2875公里,比世纪之交上升40%。根据公共交通联合会的数据,年平均乘公交次数也提高30%,达到人均225次。

然而保持系统运转的顺畅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议会已经批准,将在今后4年中拿出95亿瑞郎(约合638亿元人民币)纳税人的钱来经营和维护这个网络。政府的某项调研发现,2010年瑞士人的年度家庭预算中,平均10%花在交通费上。

同时乘客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政府预测到2030年,客运量会提高60%,货运量会提高70%。据交通部长多丽丝·洛伊特哈尔德(Doris Leuthard)透露,基础设施的扩建将是今后40年瑞士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

“我们必须为日益频繁的交通寻找解决方案,”洛伊特哈尔德在最近一次基建会议上告诉与会者:“我们不但要问是否我们给出正确的刺激、作出正确的部署、采取正确的措施,而我们的政策也要能够为政治家和人民所接受。”

为处理运输能力限制和网络扩展,瑞士将会建设新的线路、分流道和隧道。政府还在致力于改善铁路网的使用方式、重新把某些流量分到公路上,以及价格替代方案。洛伊特哈尔德表示,所有这一切需要和新理念、新模式齐头并进。

举例来说,由未来都市交通(Future Urban Mobility)项目倡导者提出,消除上下班高峰的一个简单解决办法,就是推广每周一次的远程办公。这一提案可把客运量减到较为平静的夏季时期的水平。

错误的刺激
但是实施往往没那么简单。联邦铁路公司在资助圣加仑大学对消费者模式的变化进行研究。项目主管克里斯蒂安·拉瑟(Christian Laesser)指出,专家们深入调查的课题之一,便是如何应用价格政策来引导消费者流量。

“多年来我们一直以错误的刺激来作铁路推广。如今该系统的价格令人负担不起,而我们通勤得太频繁也太远,”拉瑟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又补充说:“今天,这不是通勤者们是否必须承担更多成本的问题,而是再承担多少、通过哪种系统的问题。”

可是,拉瑟警告说,交通模式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因为交通政策历来就与社会和环境政策息息相关。因此稍微变动一点下系统,就可能造成连锁反应,影响到房地产价格和就业机会,拉瑟解释。

不过在他看来,人们普遍认识到交通成本应更加透明,应更多由使用者承担,但也不能完全由他们担负。如今大约一半费用都是公共资金补贴的。

基建投资的资金来自各种税收和费用-增值税、燃料税、向重型机动车征收的道路税,和公债等。例如阿尔卑斯运输干线上的新隧道、欧洲高速铁路网的并入,以及减噪带等耗资巨大的长期项目,将花费至少305亿瑞郎(约合2048亿元人民币)。

平衡举措
“这是个平衡举措。谁也不想将来以支付不起的设施收场,”联邦交通局铁路交通负责人马库斯·吉格尔(Markus Giger)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记者述说道:“每一个最初投资都有后继成本,任何网络扩展的经营与维护都会更昂贵。”

“支持瑞士铁路”(Pro Bahn Schweiz)游说团的安德烈亚斯·泰雷尔(Andreas Theiler)解释说,正是这种细致搭建的交通网,加上安排恰当的时间表、价格合理的火车卡,还有一票可在不同运营商网络上通用的便利性,使得这一系统如此受人欢迎。

“用一句话概括-本组织的工作是挑战瑞士公交的质量,实际上这个组织相当多余,”泰雷尔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记者调侃道:“我们就是在高层发发牢骚。”

遭公众反对之处主要是缩水的服务、不赚钱的地区性铁路线的关闭,和费用的上涨。今年交通量平均会增长5.6%,而头等舱年卡的价格也会提高8.4%,涨到5800瑞郎(约合38939元人民币)。

游说团理解通勤者们的担忧,但也同时指出,不能充分覆盖成本的固定收费,实际上吞噬了正常的票价。1914年头等舱年卡价格为800瑞郎,相当于今天的13560瑞郎(约合91038元人民币)。如今半价卡的价格则相当于低了至少10倍,泰勒尔透露。

苦涩的赢利
泰勒尔表示,每一分利润得来的都很不易:“费用上涨如果能与通胀持平,那也是可以接受的...联邦铁路公司永远的说辞就是,它一直在扩大服务-这种说辞其实没有意义,因为大多数掏了钱的人并不能从局部的改善中获益。”

无论怎样,所提出的费用上涨只是未来发展的前兆。在连续数年推广环保型交通方式的使用之后,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拥护“谁用谁买单”的原则。

“将来乘客会被要求付更多的钱,”吉格尔指出。虽然针对付费体系修改的所有讨论在过去都激起过民愤,但在专家看来,现有各种瑞士旅行打折卡的存在时日必然无多。

“看看光明的一面吧-如果再也没有火车打折卡,铁路客流量很可能会减少,”泰雷尔说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至少不用担心运输能力的瓶颈。”

Chantal Britt, 瑞士资讯swissinfo.ch
(译自英文:小雷)

反应迟钝
瑞士在很多代表性事物上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对新理念接收得虽不是最快,却最彻底。瑞士的首座火车站是由阿尔萨斯铁路公司(法国)于1845年在巴塞尔建成,目的是要服务于该公司在边境那边运营的火车。当时在瑞士境内还没有连接轨道。

两年后才有了第一列火车,行驶在距巴塞尔不过70公里的铁轨上,把巴登(Baden)面包师烤制的新鲜面包送到苏黎世的消费者身边。这列被称为“西班牙面包列车”( Spanisch-Brötli Bahn)的火车,在之后7年里一直是瑞士唯一的铁路线。

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反映了瑞士人对创新的慎重。相邻的法德两国成了铁路热的俘虏,在1825年开放首条客运铁路之后的25年里,相继铺设了数千公里铁轨。与此同时,瑞士人没有铺下一根轨道。

还是通过工业化、贸易与旅游发展商业的前景,才在19世纪推动了铁路的建设。在19世纪70年代,实业家们开始使用齿轨系统来登上陡峭的山坡。而此前游客们是用轿子抬上山的,就像在1868年-火车建好的3年前,维多利亚女王游览卢塞恩湖(Lake Lucerne)畔的瑞吉峰(Mount Rigi)时那样。

铁路后来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和居住地点-人们变得更加机动灵活。在最初50年里,旅行次数翻了上百倍。现在,每年火车客运量达到3.5亿人次。

巨额资金投入
公共交通–纳税人钱的去向
瑞士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交通网,平均每公里铁路每天会有121列客车通过。 2010年,瑞士公共交通乘坐人数超过18亿人次。  [...]

经济  
巨额资金投入
公共交通–纳税人钱的去向
瑞士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交通网,平均每公里铁路每天会有121列客车通过。 2010年,瑞士公共交通乘坐人数超过18亿人次。  [...]

经济  
瑞士人是乘火车的世界冠军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每年乘火车出行的里程数超过瑞士人。而在每年乘坐火车的次数上,只有日本排在了瑞士的前面。  [...]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00:20 | 只看该作者
差距啊,中国是国家富,百姓穷。不要讲中国人多,还是我那句话:中国机制体制不好,部分网友不要不服气啊,可能大家处的背景,文化不同,思维方式,看问题等不同,包括阅历等因素,观点可以多样,希望部分网友请尊重别人的意见看法。毕竟大家都希望国内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如果你们国家领导说的: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百姓舒心,富足美丽,安居乐业。这个不是口号,而是付出行动。

点评

您说这些是为了让论坛被封的么?这里这么少的人总来传播这些思想有什么用么?  发表于 2012-12-17 12:12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00:22 | 只看该作者
瑞士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交通网,平均每公里铁路每天会有121列客车通过。 2010年,瑞士公共交通乘坐人数超过18亿人次。

联邦,州和地方每年提供50亿瑞郎,资助公交系统的运营和保养。为跟上日益增加的交通频率,基础设施需得以扩建。1962年,瑞士全国铁路、公交车、有轨电车、公路、缆车索道共计16'235公里,2012年便已扩建至25'571公里。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00:25 | 只看该作者
[img][/im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00:26 | 只看该作者
瑞士公交出行分担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00:3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数据可以最权威了,我不是交通专家,希望大家喜欢的做个研究吧,我也不是数学专家,但看看人家数据看到中国的差距了,中国政府每年都在说投资公交事业,结果你的数据报表能给百姓,乘客看吗?一个泱泱大国不要老拿人多做借口了,看看瑞士多少人,人家市长议员能坐公交,火车出门。国内的官员还好意思吗?……透顶了,根本不考虑百姓利益,为了私利不管环境与下一代子孙发展啊,都感觉好笑啊,沈阳拆除了有轨电车,这不有建设新的有轨电车了,拆拆建建为了自己捞取好处啊,不是浪费吗?我问过瑞士苏黎世市长,新加坡李显龙总理人家发展城市思路,哎本着节能环保,省钱。为百姓服务原则。人家才是立国为民,执政为民服务啊。明年3月份我要做一期澳洲,新西兰公交专题报道,让大家看看澳洲的布里斯班,悉尼,墨尔本,珀斯,凯尔斯,达尔文,惠灵顿,基督城等区域的快速公交专题,让各位看看国内与发达国家 百姓生活,文化,教育,医疗,公交等行业的差距。希望大家支持,期待,谢谢!

点评

呵呵 怪不得你这帖子都没人回 原来大家都知道你为了点什么 你就别折腾了 自己在国外挺好的 国内水深火热的老百姓就不用你操心了  发表于 2012-12-17 12:15
8
发表于 2012-12-17 17:08 | 只看该作者
zhangming2011 发表于 2012-12-17 00:38
这个数据可以最权威了,我不是交通专家,希望大家喜欢的做个研究吧,我也不是数学专家,但看看人家数据看到 ...

支持你。

再者,你就正常发布观点就行了,不要受到一小撮人的干扰。
这个论坛里面,有些是学生,受到家庭和教育背景的局限,观点比较偏激,还需要你多多包容。

反日的人,排外的人,哪里都有,毕竟还是底层人居多
在大连,一个月收入区区几千块钱的底层百姓,看问题不会很全面,可以理解。
9
发表于 2012-12-17 18:45 | 只看该作者
大连公交集团的领导们,能力没多突出。和媒体关系搞得很出色,经常吹吹牛B,放放卫星,搞点大跃进什么的
10
发表于 2012-12-17 21:20 | 只看该作者
挺好、其实多学习学习国外很好、没有什么不好就算差距大爷要学习、因为不管公司还是个人都要学习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如果说不现实其实就是在指中国这个社会不在前进、如果要前几年就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因为很可能再过30到50年中国的高速发展会达到国外那样,如果要是认为国外跟中国没有办法比较中国的公共交通只能越来越像朝鲜那样、我相信有教养有追求的中国人是会希望像国外那样拥有舒适的交通的。所以有时候参考国外的交通系统反而更加能促进我国或者我市交通系统的发展。领导说大连市国际城市其实很多情况都要学习国外的,作为公交迷也应该多看看国外或者国内其他城市公共交通的优秀的地方,来丰富自己的阅历,也让我们的评论更加有水平
11
发表于 2012-12-17 21:21 | 只看该作者
同泰街 发表于 2012-12-17 17:08
支持你。

再者,你就正常发布观点就行了,不要受到一小撮人的干扰。

我也同意学学国外有什么不好、不学国外也许现在连火车都没有还用马车呢、
受到警告 12
发表于 2012-12-17 21: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13
发表于 2012-12-17 21: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公汽联营公司 于 2012-12-17 21:53 编辑
同泰街 发表于 2012-12-17 21:45
这说明你的家庭背景、教育状况都是比较良好的。

可是这里不是每个人都是如此。
比如说,有人居然号称老爸是大工长江学者,而自己居然在东软上学。。。


前半段怎么说随你。后半段免谈

点评

他们在教研室也不敢看业余论坛的。我爸以前有个学生,就是因为成天上网玩游戏,不务正业。差点被我爸申请开除了。  发表于 2012-12-18 05:14
甚至有的都忙到半夜10点才从教研室出来。搞科研的人还有功夫在这泡论坛,笑话~  发表于 2012-12-18 05:08
大工的老师和学生不会像咱们这样成天在这泡论坛。真正搞科研的人还用功夫泡论坛?我爸那帮学生天天忙成什么样,我又不是不知道。  发表于 2012-12-18 04:59
请便。向往东软这种院校我不拦你。告诉你,我工作单位就在距离它一公里的地方,顺便说一句,985.。。  发表于 2012-12-17 22:34
14
发表于 2012-12-18 05:04 | 只看该作者
同泰街 发表于 2012-12-17 17:08
支持你。

再者,你就正常发布观点就行了,不要受到一小撮人的干扰。

日本人才排外呢
15
发表于 2012-12-18 16:23 | 只看该作者
请便。向往东软这种院校我不拦你。告诉你,我工作单位就在距离它一公里的地方,顺便说一句,985.。。  

不好意思,我985高校毕业用不着去向往东软,你多心了

点评

不用跟他一般见识。  发表于 2012-12-18 19:3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2-13 15: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