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车曾是城里唯一的客运工具
??明清以来,德州城区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和马拉车,多为官家和富户乘坐。搬运货物主要依靠独轮手推车,也叫小红车,来往运河与城里的送水车普遍用的就是这种。
??民国初年,出现了双轮人力车,也叫东洋车,大多聚散于车站和街头,少数是大户人家或者店铺包月的。
??侵华日军占领德州期间,人力车增长到数十辆,成为城里面唯一的客运工具。日伪政府为加强控制和征敛捐税,建立了“洋车公会”,购置了洋车,车夫凭公会发放的车牌、号坎才能从事乘运。除少数自己有车外,大部分都是租赁的洋车公会的车。车夫的处境比脚行更凄苦,车破旧了不容易招揽乘客,需要自己修理,租车要缴纳押金和租金,一旦遇到流氓无赖,即使躬腰曲背,双腿如飞,汗流浃背,不但一无所得,甚至遭到打骂。这一时期,德州市区街道十分狭窄,坑洼不平,唯一像样的公路,是自德县兵工厂起,穿过津浦铁路,经马家溜口(商业街)、太平街、柴市街到东地医院(德州二中位置),这是日本人修建的,这条路上,时常看到日本人的汽车、摩托车张扬地跑着。
??德州解放后,政府为安排就业,方便旅客,同时照顾老弱病残就医走亲,于1948年成立了洋车工会,进行有组织、有领导的市内客运业务,同时对原有人力车进行了改进。1953年,市区主要街道改造成了三合土路面,随后,三八路、东方红路、解放路相继开通,交通环境进一步好转,城内出现了自行车,人们俗称“二等”,并迅速发展起来。1956年,原人力车改为脚踏三轮,并组建了三轮车运输社,并开始承运一些零散货物,扩大了业务范围。1966年,三轮社与花园运输社合并,成立了德州市运输联社第五运输队,后改组为三轮客运服务站。发展到1983年,全站有职工64人,东风三轮车18辆,轻骑三轮12辆。
最初的公交车乘客需“摇铃铛”
??德州市内开通公共汽车是在1962年,这一年,德州市成立公共汽车管理处,有20余人,翌年减为9人,首任负责人杨义亭。管理处有两部解放牌大客车,由上海公用事业设备制造公司客车制配厂生产,车内铺有木地板,座椅也是木制的,车头为双层的挡风玻璃,天气热的时候,挡风玻璃可以支起来。车身为两节,外挂车厢与前面不相通,也不设售票员,乘客要车,只要摇动悬挂的一串铃铛,司机师傅就知道了。由于加挂了车厢,不少德州人对外号称有公交车4辆,当年的德州市交通志里面,也是这么记载的。3月份,德州市开始两车一线的专线运营,线路为人民医院至国棉厂,有7个中途站,分别是市政府、城隍庙、人民电影院、火车站、市立医院、三中、针织厂,全程6.5公里,每小时一班车。为确保按点到达,每个站牌上都标注着到站的具体时间,每辆车上都配备一个马蹄表,准点率非常高。
??据当年的售票员宋金贵介绍:早上6点半发车,由于没有防冻液,一到冬天,司机师傅早早就要赶到公司烧开水,一桶桶热水浇下去,车才能打着火。赶上下大雪,五点钟就得开往始发站。下了班,千万不能忘了给车放水。记票价、记站牌,是每个售票员的基本功,无论一车上了多少人,谁哪一站下车,要坐几站,都要一清二楚。当时,坐公交很时髦,每当国棉厂发工资那一天,企业员工就成了最大客户,这一天,也是公交车上最拥挤的一天,要比平时多配一个售票员。 1972年,此线两端分别延伸到十三局和139医院,定为1路公交车。同年6月,开通由十三工程局经德州机床厂至德州石油公司的第二条公共汽车线路,长度7公里,设站点10个,每小时1班,1978年因东风地道桥施工而停止营运。1979年4月,开通火车站至德州印染厂线路,定为2路车。同年11月,东风地道桥竣工,开通火车站至德州肉联厂线路,定为3路车,线路长5.8公里,设站点11个,每小时一班。到1985年,市内公共汽车发展到20辆,线路长度19.8公里,年客运330万人次。
??市内公共汽车票分零票和月票两种,月票又分学生月票、成人市区月票和成人郊区月票。1962年,零票有6种面额,最大面额1角5分,最小3分。1986年取销了3分、8分零票。1990年7月,郊区票价4站以下为4角,4站以上为7角。同年12月,市区1至5路公共汽车车票进制由3站一进改为4站一进,5分进制改为1角进制。1998年改为一票制,上车即一元。2010年普通公交票价1元,空调公交票价2元,一直延续至今。
??月票最初为2元5角,1978年调整为3元5角。学生票于1979年4月开始出售,票价为成人的一半。1990年7月21日,成人市区月票调整为每人每月10元,成人郊区月票每人每月16元,学生月票每人每月6元。1997年后,不再办理月票。2008年10月,公司推行IC卡乘车,刷卡9折优惠。2009年,持卡乘车优惠幅度进一步加大,实行刷卡8折。
??德州市汽车出租公司是 1980年 9月组建的,隶属交通局,自负盈亏,主要承揽以婚丧嫁娶为主的市内和长途专用,最初的发展不是很快,到1985年,全部车辆为3辆吉普车、3辆面包车和1辆大客车。
??如今,公交车、出租车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也成为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