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在这个时期的人们,日常的生活真是太方便不过了,真是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大型超市便即北京的各个地方,现在还有网上购物,不用出门,在电脑前一敲击键盘,第二天,货就送到自己的家中了,这种事,要是在几十年,人们就是做梦也梦不到这样的事.现代社会的人们真是太幸福了.
几十年前的人们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这不是几句话能说的清的,我就说说购买东西时要的各种各样行行色色的票证吧.1959开始到1961年时期的所谓的困难时期,要是去商店买糕点,就是有多少钱,也不会卖给你,因为这些糕点都是要票的,就是一个人一个月给你定量半斤点心,给你发一张票,叫做点心票,用这个点心票可以每个人每个月购买半斤所谓的“点心”.这种“点心”其实根本就不算什么点心,里面一点油都没有,硬的跟个砖头是的,咬都咬不动.吃的时候,先要用水泡,泡一会后软点了,这还能吃,要是不泡着吃,根本就咬不动.就是这样还是你想吃就能吃的,那几年,要是想吃点花生瓜子了,只能是在春节时候吃,平时根本就没有卖的,春节时,家家户户的都发一种叫做“花生瓜子”票的票证,用这种票证,每个人每年可以买二两花生二两瓜子.这就是吃的东西,下面我说一下用的东西.
当时家里要是结婚,肯定要买个大衣柜,要买一块手表,要有个缝纫机,可能还要买辆自行车,这说的是有点钱的家庭,没有钱的家庭就别想这些在当时算是奢侈品的东西了,但这些东西,也是你有钱也买不了,因为也要票的,要的是叫做“工业卷'票证.这种“工业卷”,也不是每个北京市民配方的,是有工作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工业卷,要是没有工作的孩子,家庭妇女和老人们是没有这种工业卷的.大衣柜要多少多少这种工业卷,手表要多少多少的这种工业卷,自行车要多少多少这种工业卷,缝纫机要多少多少这种工业卷,都是有数量的,要是家里想买以上的东西,那一家子就一定要攒这种票证,攒购了,才能去商场购买,但商场也不是没天都有这些货,有时就几十辆自行车,早上还有排大队,前几十人能买的到,后面排队的就卖不着了.有的家庭为了孩子们结婚,可工业卷不购那些东西的数量,就私底下购买别的家庭不用的工业卷,可这是有很大的风险的,要是被抓住了,还要给你扣个投机倒把的大帽子,严重的还有的要判刑和劳教的.
在当时归国华侨每个人配给“华侨卷”.买布匹,要有布票,买肥皂有肥皂票,买粮食要有粮票,这个粮票分为北京市粮票,全国通用粮票,当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叫做副食本的小红本,这个副食本在当时做用可大了去了,没有这个副食本,那就别活了.这个小小的副食本,一个月一个人的定量是,一两芝麻酱,一斤鸡蛋,二两粉丝,两条肥皂,一袋洗衣粉,过节时,二两花生,二两瓜子,一斤带鱼.一斤黄花鱼.当时还有一种叫做粮本的小红本,这种粮本和副食本的功能是一样的,每个人一年5斤白薯,一斤黄豆,绿豆红豆我忘了,但也是要写本的.
这就是几十年前人们的生活写照,这只是一点点,当时人们生活的太不易了,为了能剩点钱,我的一个老邻居,当时也有50多岁了,他在京郊的通县上班,就是为了剩几块钱的月票钱,每天早上6来种从东城的景山这边出们,骑自行车到通县的单位,不管是刮大风下大雨大雪的,一年四季都是这个样子,就是为了剩下那几块月票钱.要知道当时大一瓶子的醋才7分钱,一瓶一级酱油才1角五分钱,就是这样,很多的人还是舍不得多花五分钱,都去买那个一角钱一瓶的二级酱油.能剩一点就剩一点吧,那怕就是区区的5分钱,当时买酒不像现在是的整箱整瓶子的买,当时都是想喝酒了,就是一两二两的买,零打的酒最好的是一毛7一两的散酒,其他的是一毛三一两的,但大部分喝酒的人,还是买一毛三一两的酒,能剩四分钱就是四分钱.
这些就是几十年前,论坛里的年轻人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