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南京市东方天然气加气站正式投入运营,每天可同时满足300多辆出租车添加天然气,这标志着南京市“油改气”能源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此前,由于法律认可模糊、技术标准不足等市场障碍,油改气长期裹足不前。如今有了大型加气站,油改气,是否迎来了春天?
答案还是不容乐观。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市场对油改气的观望气氛远未散去,甚至变得更为浓厚。除去众所周知的的法律、技术难关,目前油改气遭遇的最大危机是,不少市场经营者确信,油改气可能在两年内面临气源不足。这个私下流传的“前瞻性风险”,已让市场陷入严重信心不足。
这些持怀疑眼光的市场经营者也承认,南京近两年的气源是充足的。南京市政公用局公用处的侯峻处长告诉记者,南京最大的气商港华公司已和中石油签定了“照付不议”合同,保证2006年南京获得3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明年,递增到3.38亿立方米。以去年南京用掉2亿立方米计,近两年南京每年将有一个亿立方的盈余。因此,不少专家呼吁,赶紧利用眼前的气源便利,尽早上马油改气项目。一旦气商将气源转投他用,油改气工程将面临“底气不足”。
但是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两年内有合同保证,气源没有问题,但两年之后呢?已经有证据表明,两年后的气源难以确保,原因是,目前天然气的市场需求大大超过产能。
南京市燃气工程设计院项目部负责人蒋恪彦介绍说,长三角的燃气需求近两年大增,以潜在的用气量计算,江苏每年在250万亿立方左右,上海是200万亿立方,浙江是240万亿立方。这三个省市的年用气量已经突破690万亿立方,而目前西气东输工程每年仅能保证不到200万亿立方的供气量。万一两年后气源不足,耗费巨资的加气站很可能就成了摆设。据悉,国内有的燃气发电厂,由于气源不足,已经被迫“休假”。
正因如此,尽管南京鼓励民营资本建设加气站,市场观望却有增无减。敢于“吃螃蟹者”的市场经营者其实内心也打着鼓。东方天然气加气站总共投资了500多万元,对两年后的市场信心如何?东方出租车公司负责人陈尚君等人对此是一脸茫然。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眼下,油改气的确经历着一个信心不足的阶段。技术问题,譬如改装标准混乱、机动力降低都还可以攻关解决,但是对气源不足的风险猜测,对市场信心是一种釜底抽薪。更何况,油改气尚未得到大多数驾驶员的认可。东方出租车公司驾驶员李春海告诉记者,虽然油改气每月可省成本将近800元,但是多数驾驶员仍坚持认为,加气站太少,排队等候加气损失的机会成本,抵消了这些唾手可得的实惠。
油改气会不会就此徘徊,甚至止步于传言中的气源不足面前?记者采访中,不少专家指出,油价步步高走,已经迫使基于石油的单一能源结构硬性转型。南京市华润公司主打的能源,就经历了石油到液化气,再到天然气的过程。天然气以其诸多优势,已经成为新能源的首选。油改气,正是基于这个战略共识。但是显然,眼下的油改气市场萎靡,急需一针“强心剂”来打消顾虑,撬动市场。
科学认识气源供应,已经成为打开市场“郁结”的关键。不少专家指出,暂时的产能不足,不代表产量的不足。南京市燃气工程设计院的蒋恪彦介绍说,眼下燃气市场紧张,很大方面是源于当初对燃气市场“拿不准”,所以大气商与中石油签订“照付不议”合约时,谁也不敢多订,导致中石油的管网设计口径偏小。但谁也想不到下游市场发育如此迅猛。如今中石油正在着手改善管网运输能力,以有效缓解运能紧张。而专家提供的数据也不禁让人舒了口“气”:塔里木的地质储量可确保西气东输稳定供气30年;陕甘宁气区也将有相当部分用于东输;我国从能源战略高度出发,还将实行气源多元化,包括从国外进口等。显然,“油改气”还是有充足的底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