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0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香港中华巴士历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13 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华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中华巴士或中巴,港交所:0026)成立于1924年,由颜成坤及其友人创立,曾是香港的主要公共运输机构之一,目前已转营为地产发展商。


在1924年,富商颜成坤为首的一群华人从英国购入巴士,成立「中华汽车公司」,开始涉足巴士事业,在九龙区提供巴士服务。直至1933年,政府以「保持公共巴士服务之质素及水平」为理由,向当时各巴士经营者提出引入专利计划。而中巴则取得港岛区巴士专营权。

中巴正式成立

专利权由1933年06月11日起生效,并改名「中华汽车有限公司」。中巴拥有五十四部巴士和九条路线。而专利权生效以前,港岛区之巴士服务则由三间巴士公司「香港电车有限公司」、「香港上海大酒店公司」及「香港仔街坊汽车公司」承办。

巴士受摧毁

截至1941年,中巴车队总数增至一百零八部。不久日军占领香港,大部份巴士被军人征用作军事用途或遭摧毁。于日军撤退后,中巴只剩余四辆巴士可以继续行走,及后更有十八部战前的巴士于不同地方被发现,其中更包括中国大陆,经修理后重新投入服务。而中巴位于威菲路道的厂房,包括厂房内所有机器,亦全数遭炮弹及战火摧残。

战后靠货车维持服务

战后,军事委员会提供加设有座位之货车予中巴以维持服务以解燃眉之急。直到1946年,中巴已有四十四辆巴士投入服务,另外订购四十二辆新巴士。直到1948年,中巴之车队已回复战前的规模。1952年,车队更有一百七十部巴士。10年后,中巴已有二百六十九辆巴士。同时,中巴更开展较小规模之小型巴士及观光豪华巴士服务,为一些人口较少的地区及半山区的居民提供服务。

试验双层巴士

由于港岛区大部分路面之情况限制,中巴一直只能使用低载客量的单层巴士行走各路线。在1960年代中期,中巴才购入三十六辆可容九十名乘客的双层巴士。在容许较长车辆行走之路线使用较大型的双层巴士行走。而首辆双层巴士则于1962年起试行,试验结果亦相当理想,所以中巴便决定逐步取缔单层巴士。于1975年,所有剩余于车队内之单层巴士均已退役。部分改作双层巴士继续服务。

试验一人控制巴士

于1971年前,除了少数的单层巴士外,其它双层巴士均需由两名控制员操作,而于同年3月,中巴开始试验「一人控制模式」,即乘客于上车时自行将车资放入钱箱内,而此模式亦续渐被乘客所接受,所以于1976年便全面推行「一人控制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引入更大型巴士

1972年08月,第一条贯通港九两岸的海底隧道正式通车,除了显示出香港交通进一步改善外,中巴亦同时扩张车队规模。于1972年02月,「中华汽车有限公司」成为全港首间使用后置引擎巴士的巴士公司,而此类巴士的最高载客量为一百二十三名,于当时被称为「珍宝巴士」,及后亦不断增购巴士以满足乘客需求。当年载客量超过三亿人次,总行车里数为五亿五千万公里。1981年,地产市道逢勃,中巴拥有的巴士和物业令地产商垂涎,当时占中巴二成多股权的百利保发起收购战,颜成坤为保江山,变卖物业将持股量增至51%。一九八一年五月五日,中巴更缔造了另一创举,就是引入首辆十二米长的三轴巴士到香港。该类巴士除了体积庞大以外,最高载客量更是一百七十名,是当时全港所有巴士之冠。

试验空调巴士

中巴于1988年开始试验后置引擎双层空调巴士。而中巴首辆空调双层巴士亦1990年当时投入服务。而中巴于该年内空调双层巴士及单层豪华巴士之总数占全支车队总数的一成。劳资谈判破裂1989年,中巴劳方及管理阶层为退休金问题进入拉锯状态,最后更谈判破裂,中巴所有职工于11月29、30日发动大罢工,令港岛全岛交通大瘫痪。大部分港岛居民当时要依靠其它交通工具,的士、小巴乘机坐地起价,令全岛居民大受影响。自此中巴形象亦受损。

路线被批出

1990年代初,中巴之巴士服务未获好评,终于至1993年,香港运输署批出中巴二十六条巴士线之专营权公开竞投,最后由城巴夺得专营权,并由同年09月01日起接办。一九九五年,运输署再批出十四条中巴路线予城巴经营。1997年中巴三条南区路线因营运亏蚀,交予城巴经营。

开办唯一机场巴士线

在1995年09月07日,中巴成功开办第一条亦是唯一一条机场巴士线A20,来往中环交易广场及香港启德国际机场,全线使用丹尼士飞镖型巴士行走,亦曾用双层巴士行走。 至1998年07月06日,机场迁往赤立角,新机场巴士线重新招标,中巴不幸落选。而开办只有三年的A20亦告取消。在启德机场迁往赤立角新机场前三日,启德机场发生罕见交通意外。一辆双层中巴(VA63)行走A20,疑司机一时疏忽驶过高度限制之六楼入口,整个车顶被削去,幸好事发时间尚早,乘客不多,不致伤亡。

再陷强局

1997年11月,政府计划延续专营权的前夕,中巴突解雇四十五名车房员工。工会与资方展开谈判。期间,高层突然近距离拍摄示威工人,须警方到场调停。其后,劳工处介入,但仍未有结果,工人威胁于14日罢工。最后事情得以解决,中巴承诺聘回十名持私家车牌的员工作司机。

取消专营权

1998年02月17日,政府宣布,不再延续有六十五年历史的中华汽车有限公司余下八十八条巴士路线的专营权,有意经营者可以参与公开竞投,09月01日起接手提供有关的路线服务,新的专营权为期五年。最后由新世界及第一巴士公司投得该八十八条路线。另外十四条路线则交予城巴及九巴经营,余下的路线则取消。

最后一条新路线开办

1998年08月18日,中巴开办一条新路线115P,由海逸豪园往中环港澳码头,成为中巴最后开办的一条新路线。



1998年09月01日,中巴在零时开出最后一班巴士(LF105)行驶84M号巴士线,而新巴亦随即在09月01日00时15分开出第一班巴士(2023)正行驶84M线,象征服务香港六十五年的中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结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3 18:05 | 只看该作者
中巴是在1924年由颜成坤创立,起初在九龙半岛和新界经营巴士服务。其后政府在1933年实施巴士专营权,中巴获得香港岛的巴士服务专营权,自此中巴的重心遂改为集中在港岛。
战后由于港岛区人口增长,中巴不断扩张巴士路线网络。而中巴自战后以来,一直被视为比对岸的九巴进取。例如,中巴早在五十年代在巴士上设置乳胶座椅;在1972年率先使用后置引擎双层巴士(即丹拿珍宝;较当时的前置半驾驶舱式巴士而言,是一种低地台巴士);1971年全面实行一人控制措施。1970年代是中巴的全盛期,当时正值1972年红磡海隧通车,中巴联同九巴合营过海隧道巴士线,中巴更大量购买新型巴士服务,旗下新车全面采用较易维修的纤维车身。到1976年,中巴的年营业额超过二千万,是公司成立以来最高。
随着地铁港岛线于1985年5月31日投入服务后,中巴的乘客量下跌超过一半,中巴的服务水平自此一直倒退。其后在1989年中巴因劳资双方就退休金安排谈判破裂,中巴员工决定发动罢驶,事件造成港岛交通大混乱,给当时同在香港岛经营屋邨巴士的城巴制造先机,不断抢去中巴客源。自1990年代中巴跟港府关系一直不佳,港府于1993年和1995年把中巴分别26条和14条路线拿出作公开竞投,城巴凭着过去在港岛的业务经验,获得了这批路线的专营权。随后城巴大规模扩张港岛巴士网络,令中巴的业务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当时中巴的客源已大多流向城巴,中巴余下路线除隧道巴士线外几乎全数亏损。当时正值地产业的兴旺,这时中巴开始把多余的巴士车厂售出,用作地产发展套现。这是中巴转向投资地产的开始,1997年中巴在年度年报里面,已经用了约九成篇幅在地产项目方面。
1998年2月17日,港府宣布不再延续中巴专营权。政府把中巴88条巴士线拿作公开竞投,部分路线更直接交由城巴经营。不久新世界第一巴士成功竞投到中巴的88条路线,而中巴的专营权亦于1998年9月1日告终。专利权告终后中巴把重心全面投放于地产,并只经营一条来往港运城和北角政府合署之间非专利巴士路线。除此之外,在新巴接手88条路线后首三年,向中巴租赁其柴湾巴士车厂作新巴日常运作之用。直到新巴柴湾新车厂落成,新巴才全面撤出中巴车厂。

中巴全盛时期约有百多条路线,主要服务范围为香港岛地区,从1972年红磡海底隧道开通后,中巴与九龙巴士合营多条过海路线,除此之外,中巴还有经营马场路线、机场路线、豪华路线及通宵路线。中巴路线编号总括可归纳为以下分类:
路线数字
•    1-29: 根据路线开办的先后次序来用(如51年开10号, 54年开11号, 55年开12号), 如中间有路线号码取消要悬空时, 新开的路线会用回悬空号码(经典例子:17,18,24)
•    3X:薄扶林区路线,如37、38
•    4X:南区路线(华富邨),如40、41、42
•    5X:西区路线(坚尼地城、摩星岭),如56、57
•    6X:南区路线(赤柱、浅水湾),如61、62
•    7X:南区路线(香港仔区),如70、71、72、73
•    8X:东区路线(柴湾区),如80、81、82
•    9X:南区路线(鸭脷洲),如90、91、92
三位数字
•    1XX:过海路线(使用过红磡海底隧道),如101、102等
•    2XX:郊区豪华路线,计有260、261、262
•    3XX:假期路线或特别路线(如泳季路线374、399;坟场路线357、388、389)。另外,1990年代中巴亦提供300、301、302、303、305、307、336、337、348尖峰时间过海路线,疏导地铁和其它路线的乘客。
•    5XX:全空调服务路线,如504、537等
•    6XX:过海路线(使用东隧),如601、641等
•    7XX:东区走廊特快路线,如720、721、780等
•    8XX:沙田马场路线
•    9XX:过海路线(使用西隧),如905、970等
英文字母
•    A-C:没特别意思,是指某一条路线衍生出来的路线,终点站不同的路线。如:5A, 5B, 5C
•    M:以地铁车站为总站的路线,如:25M, 84M
•    R:快活谷马场路线,如101R, 102R
•    X:特快路线,如10X和94X
马场路线
中巴于60年代已经有马场线, 计有
中环天星码头至快活谷马场
中环(遮打道)至快活谷马场
湾仔码头至快活谷马场
到80年代, 只剩下一条来往快活谷马场的接驳路线
1M 快活谷马场往返金钟地铁站
在1978年,中巴曾与九巴联营以下由沙田马场开出的路线。
881 沙田马场至坚尼地城
882 沙田马场至柴湾
884 沙田马场至香港仔(经半山区)
到1981年,中巴亦与九巴联营以下由快活谷马场往九龙的马场路线
101R 快活谷马场至观塘
102R 快活谷马场至荔枝角(桥底)(即现时美孚)
1985年,881/882/884路线结束服务,而在1991年,中巴和九巴重新开办两条沙田马场过海路线。
802 沙田马场至筲箕湾(后来延长至小西湾)
811 沙田马场至上环港澳码头(后来延长至坚尼地城)

机场路线
中巴只有1条机场巴士路线:A20 启德机场-中环(交易广场)
随着启德机场停止运作,路线A20亦被取消。再加上中巴未有参与竞投新一批往来香港国际机场和港九新界的机场巴士路线,所以,从始到终中巴只有1条机场巴士路线。
非专利路线
随着中巴作为其中一个发展商的地产项目北角港运城在1998年落成后,中巴营运其唯一非专利巴士路线,来往港运城和北角政府合署之间。
重大意外
1984年1月28日,一辆行驶1号线的中巴双层巴士(LX326,CT5776)在跑马地黄泥涌道失事冲上行人路,撞到14个等候领取报读一间小学的报名表的途人,造成6死8伤。
1992年,一辆行驶85号线的伦敦珍宝(XF46),于柴湾道翻车,造成1死31伤。
1998年4月,一辆行驶691号线的富豪奥林匹克巴士(VA60),于鲤鱼门道撞向泥头车
车头损毁。
1998年7月2日,一辆行驶A20号线的富豪奥林匹克巴士(VA63),因行错路,误入楼高只有3米的旧机场客运大楼下层,结果上层车顶被削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2-8 05: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