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出台《宜昌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后,7月11日,宜昌市政府召开第九次常务会议,专门研究审议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的实施意见,将“加强交通运输节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公共交通车辆使用双燃料或清洁燃料”列为六大重点领域之一。其实,这种“绿色环保”的两用燃料公交车,早在去年8月,宜昌市公交总公司就改造了340多辆,并引进民间资金,在西陵区、伍家岗区和宜昌开发区建设了4座CNG加气站,进行了两个月的试运行,后来因为气源问题被迫搁浅。
令人欢欣鼓舞的是,在各方经过大半年的共同努力下,这种清洁环保的两用燃料公交车重新在宜昌街头上路了。8月1日晚,1万立方米天然气成功运抵市公交总公司,8月2日,30台经过严格置换、调试、检漏后的两用燃料公交车再次“喝”上清洁天然气“绿色”上路。8月8日,442台两用燃料公交车将全部“绿色”上路。
置换检测进度超出计划
据了解,目前市公交总公司已经过改造和陆续购置的两用燃料公交车共有442台,占到了总数的八成以上,几乎涵盖了城区内所有的公交线路。而未改造的车辆,主要是空调车和快到报废期的车辆。虽然已改造的车辆均通过技术部门的检测,但由于大半年时间没有烧天然气,为保证安全和正常运行,再次启用也必须重新进行置换、调试和检漏。
8月1日晚,市公交总公司在多次召开准备会议的基础上,再次进行部署。党委书记、总经理柳兵强调指出,越是急切,越要冷静,尤其是在酷暑季节,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8月2日,两用燃料车辆的置换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始了,并按计划每置换、调试、检漏完一台就马上加气投入运营,没有出现因置换而延误乘客乘车时间的现象。由于工作安排合理有序,加上从事置换工作的技术人员都是经过严格培训后取得专业维修资格证的熟练工,当日就有30台“绿色环保”公交车“喝”上天然气上路。截至8月5日,大约260台两用燃料公交车被置换完毕。据副总经理杜治英介绍,照这样的进度,到8月8日就可全部置换完毕,比原计划提前4天。
烧天然气既节能又环保
细心的市民可以注意到,宜昌街头众多公交车的车头左下角和车尾右下角都印有“CNG”标志,CNG(compressednaturalgas)是压缩天然气的英文缩写,意味着这辆公交车是一台两用燃料车,可烧油也可用天然气。
实验表明,1立方米天然气可行使的里程,与1.1升汽油相当。而目前的市场价格,汽车压缩天然气价位几乎低于汽油价位近五成。据副总经理杜治英介绍,改用天然气后,专用机油耗费翻了一番,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也会缩短,加上日后增加的维修和零配件费用因素,两用燃料公交车部分成本会增加。尽管如此,由于天然气和汽油间的价差,从节能角度看,公交车烧天然气仍是相当划算的,综合比照燃料成本比使用汽油便宜近30%。
除节能外,两用燃料公交车最大的优点就是环保。天然气能完全燃烧,基本无污染,与燃油车相比,CNG公交车的尾气排放量大大减少,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5%,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减少80%。CNG公交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量只相当于汽油公交车的13%,噪音降低约10%,并根除了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四乙铅的排放。
8月5日,公交技术人员用两张白纸对烧天然气和汽油的公交车做了一次尾气排放实验。一张放在烧天然气的公交车排气管下,另一张放在烧油的公交车排气管下,然后启动发动机,30秒后,烧油车下的白纸变成了黑色,而烧天然气车下的白纸却没有污染。
乘“喝气”公交车更舒适
公交车烧天然气安全吗?不时有乘客发出这样的担心。专家指出,压缩天然气燃点高于汽油,而且它的汽化潜热比较大,具有自我冷却作用,遇明火爆炸的极限也比汽油高,且压缩天然气储藏在高度密封的系统中,使用了安全阀、报警装置、紧急截断阀等安全保障装置,因此使用压缩天然气的危险性比汽油要小得多。
8月5日,记者乘坐一辆烧上天然气的4路公交车进行了体验。除了没有以前拖着的“黑尾巴”外,感觉和平时烧汽油的公交车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爬坡时车速稍微慢了一些,司机介绍说:“烧气比烧油‘力’小点,但噪音小了,也没有了汽油味,我们都愿意开这样的车。”
8月8日,442辆两用燃料公交车将全部“喝”上清洁的天然气,并上路为市民出行服务,这是我市公交行业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的一个突破,它也无疑将为净化宜昌城的蓝天做出重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