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泺源大街两三公里的路段一般汽车要跑20分钟左右,而公交车则要半个小时,时速不到10公里。”在本次济南市政协征集提案线索中,一位署名为权威的普通市民对济南中心区域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一年多的翔实调查后,提交了近3000字的《关于泉城广场周边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案》,并附上了一幅自己精心制作的泉城广场周边道路改造示意图。
市政协征集提案线索8天收到市民建议839条
记者 彭东 戚淑军
本报11月12日讯 济南市政协向市民征集提案线索活动日前正式结束,8天时间内,提案委共收到各类意见建议839条,其中大多涉及城市建设与管理、交通、社会保障及居住环境等事关民生的热点问题。
据了解,济南市政协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的活动得到了市民的热烈响应。济南市政协有关人士表示,对市民反映的意见建议,将在进一步归纳、整理基础上,供政协会议期间提出或调研视察时参考,对反映集中、具体、有代表性的问题,将以社情民意的形式反映给有关部门,以尽快解决。
现状:
城市中心区域
堵车严重
“城市中心区域内交通拥堵和交通秩序混乱问题非常严重,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权威认为,近年来,随着机动车的快速增加,道路面积却没有显著增加,泉城广场周边,也就是文化西路以北、历山路以西、泉城路以南、顺河街以东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越发严重。北京等大城市几年前开始的全市大堵车正在济南市“上演”,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将影响到济南市的对外开放形象和招商引资的开展。
权威经过长期实地调研后发现,泺源大街两三公里的路段一般汽车要跑20分钟左右,而公交车则要半个小时,时速不到10公里,这还是在平峰时期。如果在高峰时期,一个路口就能堵10分钟以上,时速也就四五公里。
10年前济南市公交车的时速是15公里左右,而现在的车速降了一半。堵车最严重的路口是朝山街路口和趵南路路口,高峰时要等两三个绿灯才能过路口,堵车长龙可达百米,还不如走着快。而周边的文化西路、泉城路、朝山街、佛山街等道路由于路窄、车多,况且不少道路是人车混行,堵车情况也是频频发生。
原因:
六大问题制约
中心区域交通
在提出的解决方案中权威认为,车辆太多、东西向道路太窄、南北向道路不通、支路太少、停车场太少以及缺少现代交通方式,这六大问题是制约城市中心区域交通的最重要原因。
泉城广场周边区域道路面积自1992年以来增长缓慢,特别是泺源大街周边几条路都已经达到或超过设计日车流量,造成满负荷或者超负荷运转。
泺源大街虽然双向6车道,但由于车辆太多,红绿灯路口也多,已不堪重负。泉城路是步行商业街,且是单行线,所以不能通行很多车辆。而文化西路仅为双向两车道,且人车混行,通行能力较差,无法更好地起到分流作用。
目前,从杆石桥到历山路2公里多长的路段内没有一条贯穿南北的道路。从泉城广场附近向南只有泺文路可以通向经十路,如果走朝山街或趵南路则必须拐弯。而从泺文路向北走到广场的时候必须向东拐走南门大街,或者向西拐走趵北路。权威发现,济南中心地区路网密度太低,道路间距过长,泺源大街和文化西路之间600米宽范围内竟没有一条分流道路,“毛细血管”(支路)太少,“血栓”就不足为奇了。
对策:
“四招”打通
交通“任督二脉”
权威认为,缓解泉城广场周边交通拥堵,远期可建设BRT和轨道交通来解决,但近期,“四招”破解这里的交通拥挤问题较有可行性。
对策一:新建三条路
权威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后,认为可新建三条道路。一是将佛山街向北打通到县东巷,并适当加宽。使车辆从千佛山路向北不用拐弯直接可到达黑西路、泉城路、大明湖路,直达大明湖风景区。这样能有效分流南门大街、泺文路等路的交通拥堵。二是加宽上新街和饮虎池街,使其成为青年西路的北延长线,连接共青团路;远期考虑加宽朝阳街、铜元局街,使其向北延伸至经一路,甚至北园大街。这样能减轻趵南路、泺文路等路的交通压力。他认为,这两条是“投资少、见效快”的解决手段,建议尽快实行。三是加宽徐家花园东西街、棋盘东街等路,并将其连接起来,并且向东、西两个方向延长,最好分别延长到历山路和杆石桥附近,可有效缓解泺源大街、文化西路等路交通紧张状况。
对策二:加宽二路一桥
一是加宽文化西路,作为泺源大街、经十路之间的唯一分流道路,建议对其加宽形成双向4车道,主要路口应进一步加宽成双向6到8车道,通过隔离带隔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将对改善这一区域交通状况有很大帮助。并且路两侧新建多处停车场,道路两侧禁止车辆长时间停放;二是加宽趵南路从文化西路到泺源大街一段,增强这里的通行能力;三是加宽南门桥东桥,以减少这里的拥堵现象。
对策三:建多处停车场及人行过街设施
在泺源大街两侧、文化西路两侧、朝山街两侧、舜井街两侧、佛山街两侧、趵南路两侧、趵突泉西侧开辟新的(平面或立体)停车场,并在街道两侧配以醒目标志;或者借鉴悉尼等国际发达城市的经验,在路两侧多开辟港湾式停车场。
泺源大街辅道、文化西路、朝山街、舜井街、佛山街、泺文路等路段禁止长时间停放车辆,在泺源大街同步建行人过街设施比如人行地道。
对策四:加强交通管理和路政设施建设
如禁止载重车辆通行;交通标志应更加醒目;文化西路的排水道口移到绿化带内以方便行人及车辆;逐步降低这里的建筑密度,提升这里的绿化覆盖率,增加公共休闲文化、娱乐场所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