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加坡巴士服务大改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 2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巴士姗姗来迟,车上过于拥挤,支线巴士兜兜转转,转车不方便,这些长久以来困扰巴士乘客的种种问题,在昨天公布的一连串巴士改善措施中,都一一对症下药,旨在为民众提供更有效和可靠的巴士服务。当局将在接下来两年里,大刀阔斧改革巴士网络,使巴士和地铁服务更好结合,为乘客提供衔接无间的车程。

    采用“一票到底”制

    根据车程距离收费

  到了明年,本地的公共交通车资系统将采用新的计算方式,将按照车程距离来收费,需转车的乘客以后无需支付较高的车资。

  根据新的收费方式,以后无论是中途转换巴士或地铁,乘客最终所需支付的车资将以整个车程的距离来计算收费。

  目前,在每天平均将近330万乘客趟次中,约25%的乘客需转车前往目的地。  

  目前的车资是按票站收费,从第一辆巴士转搭另一辆巴士时,乘客需支付两次的最低上车费,若以易通卡付费,每次收费其实是从6角7分开始计算。

  以后转车的乘客将能“一票到底”,只要车程距离维持不变,即使转换多少次巴士或地铁,也无需支付较高车资。

  如此一来,乘客便可通过转车的方式,更快抵达目的地。

    交通部长林双吉指出,在已证实较为有效的交通枢纽系统中,转车是无可避免的,“事实上转车可缩短整体的车程时间,特别是使用铁路的较长车程,因为地铁行驶速度比路面上的交通来得快。”
  陆交局在重新规划巴士路线,把不同路线“捆绑”起来供业者投标经营后,车资将会出现怎样的改变?

  林双吉受询时指出,公共交通理事会已从前年起引进了车资顶限调整方程式,为每年的车资涨幅设定顶限。

  他说:“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车资方程式里的生产力部分日后可能因为有所调整而让乘客受惠。如果提高业者之间的竞争,巴士运作更为有效的话,这或许会反映在生产力的计算部分内,车资也会更具竞争力,会比原先的来得低。”

    受访学者:改革具前瞻性

  受访学者认为,本地公共交通系统将进行的改革具前瞻性,有助于把交通系统提升到另一层次,应付未来增加的需求。政府目前仅规划了公共交通改革的大方向,其中的许多细节尚未敲定,因此要评估其影响还言之过早。

    陆交局负责路线规划

    确保公共交通服务以乘客为本

  对于陆交局将负责巴士路线中央规划,受访的学者和交通观察家都表示欢迎。公共交通理事会主席余福金认为:“由陆交局负责巴士路线中央规划,将确保公共交通服务以乘客为本,并且是以整体方式来协调。这样,公共交通业者就能专心提高运作效率及服务水平,满足乘客的需要。”

  国大交通工程学讲师钱雄初副教授受访时说,目前两个交通业者是按照区域或商业利益自行规划路线,要是改为陆交局规划后,当局可根据某个市镇的居民的驾驶习惯,为乘客提供他们想要的路线,鼓励他们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投标模式可提高效率及服务水平
  政府国会交通委员会副主席王建明受访时说,短期来看,由陆交局规划巴士路线后,一些巴士路线或许会有所更动,导致一些乘客不能直接乘搭巴士到目的地。

  “一般上,受影响的人往往会大声投诉,而受惠的人通常不会给予称赞。所以,我希望人民会支持这些改变,交通部长也必须有政治魄力来落实种种的改变。”

  至于巴士服务的投标模式,王建明说,长远来看这可提高业者的运作效率及服务水平,有助于降低成本,最终乘客或许能付较低的车资。“车资的计算方式有包含业者效率的部分,要是他们的效率提高,车资可在每三年的检讨后作出调整。”

  王建明指出,在投标模式下,一个令人关注的课题就是巴士车长的饭碗问题。比如,要是一名原本经营500辆巴士的业者在投标中失利,无法续约,巴士车长将失去工作。

  “其他国家的情况是,多余的巴士可被调动,资源将被重新分配,整个系统可取得自我平衡,相信这对于成功实行投标模式不会是巨大的障碍。”

  他也指出,几年前,公共交通理事会全面开放市镇内的支线巴士服务市场,不过基于服务准则等多个因素,进军市场的业者有限。

  钱雄初认为,由于进军公共交通市场的成本相当高,当局如何确保有第三家经营者进军市场是值得商榷的,否则竞争元素可能落得有名无实。他指出,政府目前还未公开投标过程的种种细节,如每个执照的有效期、如何确保业者能赚钱和如何决定投标的成与败等,这些细节都可影响投标者的数目。

    南大工程学院的戈彼纳·梅农(Gopinath Menon)副教授说,公共交通也是一门生意,要是有公司认为有利可图,还是会进军这个市场。

    须确保有足够巴士应付需求

    他也认为,陆交局未来将开辟更多普通巴士道和全天巴士道,并规定驾车者必须让路给驶出车站的巴士的措施,将提高巴士的行驶速度,有助于鼓励国人多乘搭巴士。
  钱雄初说,实施“按距离收费”制的用意是好的,不过这表示会有更多公众转换巴士,业者是否有足够的巴士应付增加的需求是值得关注的。他也说,业者往后在平日繁忙时段须确保至少80%的车队出车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0分钟,可是基于不同的交通状况,这不表示乘客等候巴士的时间会少于10分钟。

  他说,现在政府已定下令人期待的公共交通大框架,现在是研究细节,确保实际运作顺利的时候了。

    综合月票

    无限制搭乘巴士地铁

  陆交局将在今年底之前推出综合性月票,让持有月票的乘客可无限制乘搭巴士和地铁。

  前年9月,新捷运推出了只能用来乘搭新捷运巴士的月票后,就陆续有不少人反映说,希望月票能扩大功能,让使用其他交通网络,特别是SMRT巴士和地铁的乘客也可享有无限制搭车的优惠。

  陆交局在上月就同旅游局和易通公司联合推出了“新加坡游客通行卡(The Singapore Tourist Pass)”,让游客使用不同储值的通行卡,无限量使用基本巴士服务,乘搭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工具,畅游新加坡。

  再过不久,本地乘客也能购买这类综合性的月票,不受限制地来往于公共交通网络之间。

    增设“实时巴士抵站信息显示屏”

    确保公共交通使用者旅途顺畅的另一环节,是拥有完善的交通服务资讯系统。陆交局因此计划在今年5月前为另20个巴士站增设“实时巴士抵站信息显示屏”,并在7月前测试以简讯方式让乘客查询50个巴士站的实时巴士抵站信息。
计划7月前

推出一站式电子行程规划器

  本地目前的4500个巴士站,都拥有基本的巴士路线信息。陆交局去年在市区及义顺和宏茂桥两个组屋区的巴士站试验性推出30个“实时巴士抵站信息显示屏”,也在乌节路36个巴士站,推出图文并茂的巴士路线图,标出主要巴士路线所经过的地铁站和地标。

  当局也计划在今年7月前和通联公司(Transitlink)推出一个结合两大公共交通业者属下巴士和地铁服务信息的一站式电子行程规划器,公共交通使用者将能通过互联网和热线利用这项服务策划他们的行程。

  到了2010年3月,乘客也能通过流动电信平台,掌握全岛巴士站的实时巴士抵站信息,更有效地规划旅程。

  展望未来,陆交局将开发一个综合性多元公共交通乘车服务资讯系统(Integrated Multi-modal Travel Information System),让公共交通使用者通过个人电脑以及手机、个人数码助理器(PDA)等流动器材掌握各种实时交通信息,在出门前就能知道自己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以什么样的方式抵达目的地。

  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包括,一个互动式全岛公共交通地图,显示实时的交通工具所在地和巴士抵站信息。此外,系统也能在为乘客规划行程时,将路况考虑在内。

    调查

    每10人有8人对公共交通服务感满意
  每10个国人当中,有8人对本地的公共交通服务表示满意。

  陆路交通管理局昨天发表文告,宣布2007年公共交通乘客满意程度调查结果。共有86%接受调查者对巴士与地铁服务感到满意,比前年同项调查的84%高。以10分为满分,乘客对公共交通服务的满意程度平均为7分(1分代表非常不满,10分代表非常满意)。

  对地铁服务表示满意的公共交通乘客有94%,比对巴士服务感到满意的82%多。当局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地铁服务较可靠、迅速。

  在10个服务项目当中,接受调查者也认为,巴士站、转换站与地铁站地点以及公共交通服务安全,是本地公共交通服务业的强项。85%乘客对巴士站、转换站与地铁站地点感到满意,83%对公共交通服务安全感到满意。

  每10人当中,也有8人对路程所需时间及有关当局提供的路线信息感到满意。为了给予公众更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务信息,全岛的巴士车站在去年便张贴了巴士服务路线信息海报。陆交局也支持通联公司(Transitlink)推出网上巴士路程策划服务系统与在一些巴士站增设主要巴士服务路线地图。

公众较不满意

巴士等候时间长地铁拥挤

  不过,调查也显示,公众对巴士等候时间与地铁拥挤现象较不满意。只有49%对巴士等候时间表示满意,而只有43%对地铁的拥挤程度表示满意。对地铁上的舒服程度感到满意的乘客有80%,比2006年调查的89%低。

  陆交局表示会与交通业者合作,改善这两个方面。例如,陆交局将推出更多巴士优先行驶措施,如全天巴士专用道,加快巴士的速度与提高可靠程度。

    繁忙时段 候车时间将缩短
  公共交通理事会也已加强基本巴士服务的服务素质水准(Quality of Service Standards),确保在明年8月之前,至少80%的巴士服务在繁忙时间的等候时间不超过10分钟,比现在的15分钟短。

  这项调查在去年10月在巴士转换站、地铁站与巴士站进行,共有约2000名公共交通乘客参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2-8 02: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