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l19881117 于 2010-8-13 20:24 编辑
政协委员为冰城公交“开方”:病根在体制 组建国有公交客运集团公司
或国有控股客运集团公司
近日,哈尔滨市政协城建资源环境委员会用了4个月时间对哈尔滨市的公交进行实地走访,发现哈尔滨公交存在出车率低、车速慢、等车难、公交基础设施不足、公交线网布局不合理、科技应用滞后等问题。委员建议哈尔滨市应改变现有的公交体制,改革国有整合民营公交企业。
公交车时速8-10公里
百姓出行困难
委员在调查中发现,哈尔滨市的公交车准点率差、车速慢、等车难是公交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调查显示,今年哈市地铁施工、151条街路改造建设,有200余条次公交线路进行临时改道运营,公交车平均运营速度只有8-10公里/小时,造成哈市百姓公交出行更加困难。早晚客运高峰期间,主干道路公交车辆平均运营准点率仅为65%。
记者在走访中也印证了委员的调查。10日16时,记者在道里区公里大桥附近准备去开发区,等了20分钟乘上了一辆74路公交车。车辆走走停停,速度非常慢。当车行驶到太平桥附近时,更是蜗行。“太慢了,都没自行车快,都急死了。”一位乘客边嘟囔边下车,打车离去。当车到达开发区终点时,已经是17时45分了。
“我每天都坐90路公交车上下班,早晚都要三四十分种才能等来一辆,车来了之后乘客一哄而上,有时根本挤不上去。”市民郭女士告诉记者,她问过90路公交车司机车慢的原因,司机回答是线路本身长,还堵车。“线路长应该多发几辆车,夏天还可以,冬天等半个小时车实在让人受不了。”
一位经常乘公交车的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冬天因为路上塞车,上班迟到被公司扣去工资100元,朋友中像她这种情况的大有人在。
市区站点过于集中
新区公交少
委员调查还发现,哈尔滨市各区域公交网布设疏密不均,现有公交线路143条主要集中在老城区;二环至三环之间以及新城区的公交站点覆盖率低,300米服务范围仅达15%,松北、呼兰、阿城等城乡连接处还存在公交盲点;有些线路还存在绕行问题,如三大动力路、大直街、和平路等路段在高峰时双向车流量均大于200车次/小时,严重影响了运营效率。
根据委员的调查,记者来到哈尔滨中山路工人文化宫站台,发现2路、夜2路、3路、86路、108路、115路、21路、109路等近10条公交线路途经这里。因为多条线路是用一个站台,导致公交车无法靠站,乘客要跑出几十米远才能赶上公交车。同样,在东大直街秋林站台,也有近10条公交线路经过这里。
据市民们反映,大家挤在一个站台候车,有时四五条线路的车同时到达,上车的人群拥挤,场面十分混乱。而记者在松北区和呼兰区以及稍偏远街路却鲜见公交车。
委员把脉冰城公交:
病根在体制
根据政协委员的调查、分析,发现制约哈尔滨公交发展的症结在体制。委员调查后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哈市形成了国有公交企业与民营公交企业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根据哈尔滨电车和汽车公司两家国有公交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国有公交营运车辆单车每公里亏损分别达到2.92元和2.99元。除去ZF补贴,两户企业年度实际亏损总额分别达到7591万元和1990万元。目前,国有公交企业职工收入仅相当于社会平均水平的40%。收入低、待遇差使公交驾驶员队伍出现“招工难”,直接影响营运效率,致使三分之一车辆无法正常营运,导致国有公交企业主导地位和表率作用无法发挥。
而民营公交企业处于“小、散、弱”的状态,抵御风险能力差、经营管理不规范,使哈市公交市场过度分割,线路、场站等公交资源配置难以优化。近年来,由于运营成本逐年加大,民营公交企业出现了为保经济效益而削减服务的问题,造成公益性与经营性矛盾突出。
委员开方:
改革国有整合民营
委员们先后考察了西安、南京、常州、青岛、大连5个城市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哈尔滨的实际情况,建议哈尔滨市ZF应将公交发展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城市统一管理范围,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深化对国有、民营公交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避免市场过度分割。通过股权回购或引入战略合作者的方式,组建2-3家国有公交客运集团公司。同时,对现有的民营公交企业要加快整合,淘汰营运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民营公交企业。增强国有成分在公交市场所占份额,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推进国有公交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改革,实现增收减亏,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委员们告诉记者,在考察的国内5个城市中都进行了公交企业的国有改造。青岛市由市ZF国资委牵头对原私营或合资公交企业实施了回购;大连市于2006年将原有的4家国有公交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并收购了其余4家合资合作企业,成立了大连公交客运集团有限公司,采取物资统一采购、财务统一管理和盘活闲置资产等多项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公交运营成本。西安、南京、常州均为国有主导加股份制(国有公交企业控股)经营形式。
同时,委员还建议哈市发展快速公交和轻轨。随着松北和群力的开发,哈市已经形成新的城市交通格局。委员建议,一方面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运营系统(BRT),规划建设哈东站经群力新区至哈西哈铁客运站、哈东站至松北区、公滨路至友谊路的BRT系统。优化常规公交线网,有序推进公交车线网调整,完善由骨干线、区域线、驳运线组成的功能清晰、布局全面的常规公交网络。
另一方面,发展轻轨交通,规划建设主城区经松北区至呼兰区和主城区经平房区至阿城区连接江南江北及南部地区的城市轻轨。
同时,调控发展出租汽车,适度发展江上轮渡,逐步形成多种交通形式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记者 赵ZF
背景
哈尔滨公交现状:
哈市现有公交企业38家,其中:国有公交企业(市汽车总公司、电车总公司和轮渡公司)3家、民营公交企业35家,公交编码线路143条,3条夜班公交线路,公交线路总长度2853.9公里;营运车辆4749台,其中:国有公交企业有线路77条,车辆2390台;民营企业有线路66条,车辆2359台,民营公交企业车辆占全市公交行业的49.67%;日客量为285万人次,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3.1标台。另有江上航线13条,船只100艘,出租车11397台。
|
|